《前行广释》摘要第 14 课——修行之窍诀+思维本性闲暇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前面讲了闻法该注意哪些事项:怎么样发心?怎么样如理谛听?今天正式阐述“所讲之法”,即整个修行次第。
我再三地强调过,《前行》文字上虽然简单,但其内容相当甚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生起稳固定解。这样的定解,修任何法都必不可少。所以,大家应将其内容反反复复贯穿于心。
这个道次第,对每个人而言非常重要。
记得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密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以此缘起,仲敦巴成为继承阿底峡尊者之后的法主,弘法利生事业极为广大。
还有,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因此,我们浊世众生不应先高攀大法,务必要从加行修起,一方面了解它的法义,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引导一个一个地修。比如修“人身难得”时,心里产生一种定解,的确感到:得个人身不容易,尤其能学习佛法的人身更为罕见,既然自己有幸得到了,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利用它不断地精进修行。每个人若能发起这样的心,修行势必会善始善终。
曾经有一次,堪布阿琼到上师那里去,上师问他最近修加行的进度如何。他回答道:“我不敢说已如理如法地圆满修完了四加行,但较有把握的是,我从很小就对世间的荣华富贵看得比较淡。特别是现在,上师您的加持让我从道理上明白了世间幻象的不实本质,因而我不用刻意去修持什么出离心,它自然而然就能生起。同时,对三宝的信心与日俱增,基本上自己能做到心口不异。我已明白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基础,因此平日里无论碰到怨亲近疏,都能把他们视为生生世世的母亲,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上师听后高兴地说:“能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但值得一提的是,依修持加行之力而生起的少许善心,若不经过反复串修,则很容易退失。暇满难得等每种加行的体相、条目、次第,应该将其全部谙熟于心,且牢牢印持不忘。如此说来,你最好能把《大圆满前行》完整背诵下来!”于是送给他一本《前行引导文》的法本。堪布阿琼依教奉行,没有跟上师讨价还价——“我很忙,我很累,我最近身体不好……”,而是将之全部背了下来。上师得知后特别高兴,对此非常赞叹。
在修加行过程中,以虔诚信心祈祷上师也必不可少。华智仁波切为什么将本论称为《普贤上师言教》?“普贤上师”实际上是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由于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非常恭敬,有极大的信心,认为他与普贤王如来无别,故称之为“普贤上师”。
在佛教中,始终强调信心和悲心不能离开。传承上师及其所留下的法本,加持力不可思议,是诸佛菩萨的智慧结晶,我们既然有缘接受,就应对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有不共的虔诚信心,这是“信心”。同时要想,我们现在因福报现前,遇到这么殊胜的善知识和大乘教言,而身边千千万万的可怜众生,始终沉溺在无明愚痴的轮回苦海中,于是对他们生起极为强烈的悲心,希望有朝一日能解救他们,将所得的大乘教义与他们分享,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独吞,愿三界众生普沾法雨,这是“悲心”。以这两种心来闻思或者修行,自相续会逐渐滋润调柔。反之,假如没有对诸佛菩萨的信心和对六道众生的悲心,纵然刚开始学佛时,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可是到头来,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能展得开。
学习佛法并不是智力比赛,而是要将法一点一滴地融入内心。其实,内心的境界可从外在的身语意上表现出来,倘若一个人内心寂静调柔,那身语也会呈现出宁静的姿态。无论住在宁静的寺院里,还是喧嚣的闹市中,若一直保持这种心态,生活上会如行云流水般洒脱,不论到哪里去,都不会被红尘中的障垢所染污,诚如《华严经》所言:“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个时候,哪怕是深居山林,以老虎、豺狼为伴,或者身入红尘,到了茫茫人海中,你怎么做都是在饶益众生,因缘成熟时可为众生开演殊胜妙法。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 ;三、往生法。
“共同”与“不共”的差别有几种解释:
一、“共同”,指与显宗共同;“不共”,指与密宗不共。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内容,在显宗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法报化三身无二无别的皈依、观金刚萨埵忏悔业障、修古萨里积累资粮,都是密宗的不共修法,显宗中并没有很明显地提到。
二、“共同”,指与小乘共同;“不共”,指与大乘不共。在小乘经典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依止善知识都有,而大乘的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则根本找不到。
三、“共同”,指与后译格鲁、萨迦等教派共同;“不共”,指前译宁玛派单独具有。例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是各大教派都有的,而后面部分的观想对境主要是莲花生大师,其他教派并非如此,故称为“不共”。
四、上师如意宝还讲过:“共同”,指很多人能行持的各个教派的基础修法;“不共”,指其他人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
总而言之,“共同”与“不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共同外前行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一、暇满难得
丙一(暇满难得)分四:一、思维本性闲暇;二、思维特法圆满;三、思维难得之喻;四、思维数目差别。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我们常说“暇满难得”,什么是“暇”呢?“暇”指闲暇。总的来说,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就叫做闲暇。
在《前行备忘录》中,对八种无暇讲得非常广,观修时先修上师瑜伽,然后对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等非人的四种无暇,以及边地、持邪见者、佛不出世、喑哑等人的四种无暇,一个一个解释得非常清楚,大家务必要参考。在藏传佛教中,该书涵摄了非常甚深的实修窍诀。前段时间也讲过,堪布阿琼在书中说,每天闭关修行分为加行、正行、后行,加行包括身要、语要、心要,正行则是观修“人身难得”至最后引导文之间的修法。你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当把《大圆满前行》所讲的内容,结合《前行备忘录》的修法及《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教证和理证,认认真真地专注修持,若能如此,相续中定会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
所谓的八无暇,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一、地狱:如果转生于地狱,日日夜夜连续不断感受寒地狱的寒冻之苦、热地狱的灼烧之苦,以及孤独地狱、近边地狱的各自痛苦,则根本没有修法机会。佛经(《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也说:“铜柱铁山众苦逼,煻煨粪屎刺刀林,于地狱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不管是隐住饿鬼还是空游饿鬼,都会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佛经中也说:“饥渴针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于饿鬼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不论是海里的鱼虾,还是陆地上的牛马,都会遭受被人役使或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佛经中云:“更互恒怀怖害心,常欲展转相食啖,于旁生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四、长寿天:长寿天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说是无色界天,有些说是欲界诸天,有些说是色界第四禅的附近。不管怎么样,如若转生到长寿天,则将于多劫中一直安住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佛经中也说:“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佛教不兴盛的边鄙地方,那里无有教法、证法,也没有佛教的四众弟子,因而不会有修法的机会。佛经中也说:“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 ,此处岂能闻正法?”
六、持邪见者:若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佛经中云:“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
七、佛不出世:若出生在佛不出世的暗劫,不要说修持正法,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取舍,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佛经中也说:“诸佛大师不出现,亦无妙法流世间,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时岂能闻正法?”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心不堪能、诸根不具的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以佛法来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佛经中也说:“由彼先身造恶业,聋盲喑哑缺诸根,痴钝即是人身牛,此人岂能闻正法?”
简而言之,佛陀在经中云:“我说八无暇,是众生难处,得住有暇者,斯人世稀有。”佛陀所说的八种无暇,实际上是众生的难处,若能远离这八无暇而具足闲暇,修法一点危害也没有,这在世间上确实稀有。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