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20 课——五种他圆满(佛已说法、佛法住世)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接着讲五种他圆满的第二个。
己二、佛已说法:
佛陀虽已出世,但若恰巧赶上佛没有说法示道,而安住于入定境界中,那尽管佛陀在世,也不会有正法的光明,众生依然不懂取舍之理,如此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
《悲华经》中说:“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 ,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我非常喜欢这个偈颂。我们每个人务必要记住:投生为人、值佛出世、对善法心生喜乐、发起善愿,这四者确实相当难得。
不仅佛陀不传法对众生无有利益,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
如今,佛陀的教法虽未隐没,但若缺少善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对许多道理,我们不一定会懂。
假如没有译师和上师,虽然佛法很殊胜,上师的密意和智慧很高深,可末法众生完全以自力接受不太现实。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没有讲法的话,想利益众生特别困难。
所以,遇到真正的上师很重要,倘若只有法而没有上师,修行无法趋入正途。当然,假如语言不通,则还需要一些译师。
总而言之,佛已说法非常重要。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了四谛法轮、无相法轮、分别法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 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不但佛已说法,善知识也已说法,故第二个条件完全具足,大家应当生起欢喜心。
己三、佛法住世:
尽管佛陀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众生若转生于此,虽然出生在贤劫,但依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要知道,倘若生于圣教空世,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偶尔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不存在讲闻修行。诚如《中论》所言:“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住世期其实很短,中间又有那么多暗劫,假如在那时转生,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从道理上再再思维之后,每个人应产生这样的定解:“今生的机会确实很难得,所以我必须要修行!”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
那么,佛法住世期到底有多长呢?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讲,《月藏经》中说是两千五百年 ;《贤劫经》说是一千五百年 ,即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汉地还有些法师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藏地普巴派、萨迦派、格鲁派等,也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藏地对普巴派的说法比较公认)。尽管种种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世界上公认的是《俱舍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佛法住世总共五千年。按世界佛教联合会的推算,今年是佛历2553年,这是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与《俱舍论》也非常相合。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为什么呢?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故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得名。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也是住世五千年。具体而言,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甚至到了最后,这种形象也难以维持。因为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
佛法住世期共有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如果再过五百年,佛教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在漫长的轮回流转中,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眼下正值五浊恶世,但教法与证法仍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那么,何为五浊恶世呢?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尽管现在五浊横行、浊浪滔天,但教法证法并没有真正隐没,我们拥有如此良机,自己一定要行持善法。其实每个人只要把时间用上,行持善法谁都能做到。
总之,希望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真正觉得佛陀说法很难得,佛法住世更难得,现在自己各方面顺缘具足,这是非常大的福分。有些人今天没买到菜、做饭时没有煤气、需要的东西买不着、家里出现一些事,就认为自己违缘重重。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的大违缘,是佛教隐没了,若如此,这个世界会暗无天日,我们来到人间也没有意义。而如今并不是这样,佛教的光明依然存在,关键要看我们接不接受,假如在自己的余生中,对佛法既闻思又修行,这样得到人身才有价值!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