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35 课——高际必堕、亲怨无常、苦乐无常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寿命无常”正在讲第五个问题,即思维各种比喻和意义而修无常。
这个道理很重要,但许多人不知道,虽然自己的身体、寿命本质上是无常的,可因为愚昧无知,始终被常有的执著所障蔽,如此就不能见到万法真相。所以学习佛法的时候,观修无常非常重要,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一生中尽心尽力地修无常,若对此能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修其他法门会非常容易成就。
昨天讲了堆际必倒之理,尤其是噶当四依,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下面继续学习: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举个例子来说,《父子贤慧经》等佛经中 讲的我乳转轮王,是统治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其福报之大,举世无双。
我乳轮王如是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的总和。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非天向天人发起攻击。帝释天无法打赢非天,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我乳王自告奋勇去迎战,腾身虚空,立于非天之上。对于他的威望与福德,非天胆战心惊、害怕异常,于是纷纷逃窜而去。
眼见非天已遭受失败,我乳王沾沾自喜,心生一念:“我的威力已超胜一切,不应再与帝释天同坐,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怙主。”当时的帝释天为迦叶佛前世,是极具功德的严厉对境,故他刚生此恶念,福报就全部失毁,顷刻间一落千丈,堕落到南赡部洲以前他所住的旧王宫门口。此时他才明白,众生的欲望不可满足,遂于临死前讲了一些偈颂,其中一偈是:“虽降银币雨,贪者无满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对权力、地位的欲望,永远无有餍足之时。现在很多人不安于现状,想自己的地位越来越提升,其实就算你圆满拥有人间一切,内心仍然不会知足,这种贪得无厌终将毁了自己。正如有些上师在教言中所说:“欲望毁希望。”
实际上,高际必堕的道理,在现实中也可以发现:古往今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总统、国家主席,还是基督教、道教、佛教等各大宗教的教主,凡是有权有势、拥有高官厚禄的人,没有一个能始终如一地稳坐其位。包括一些地方官员、学校校长、部门负责人,也在不断地替换,不断地示现无常。
既然一切皆为无常,那无论在自己身上发生什么,都不必觉得很倒霉、很痛苦,同时,在别人身上发生时也能理解。因此,修行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若把这些道理学得相当好,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清楚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恒常稳固性。
所以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以上讲了地位再高也不可靠,下面讲亲人和怨敌的关系也同样无常: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用石头击打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本是他父亲的转世;母狗正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则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如此洞晓之后,尊者说了这样一个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且不说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所以,不要认为上述公案只是个传说,了知也可以、不了知也可以,千万不能这么想。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人与人之间亲怨是无常的,明白这一点后,执著就会逐渐淡薄,这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始终陷在庸俗的情感泥坑中拔不出来,修什么也修不好。
若能深深了知六道轮回中众生辗转投生,彼此互为父母亲友,对各种悲欢离合就会产生厌离心,不会特别去执著。
既然亲怨是无常的,我们就应怀着慈悲的心肠,爱护所有的众生。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崇高精神。
所以,在座的僧众、居士们,一定要发愿:尽量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对不管是亲生的兄弟姊妹,还是怨仇似海的敌人,都以慈悲心来一视同仁。虽然在凡夫位时,完全同等对待有一定困难,但至少应在道理上明白。只有这样发愿,其结果才是永恒稳固、不易迁变的,否则,今天跟这个私交甚笃,明天跟那个撕破脸皮,这些私人恩怨都是不可靠的。
苦与乐也是无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大领导,下半生却穷困潦倒,沦落为无依无靠的乞丐;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文革”时成为批斗对象,而得到平反以后,下半生幸福美满,短短几十年中有焕然一新的变化;还有些人上半生为乞丐,下半生却变成国王……佛经论典中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
然不同的是,我们为了求法、修行,尽管暂时无吃无穿、历尽苦行、饱经沧桑,但终究会苦尽甘来,获得无上安乐,就像往昔出世的诸佛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那样。所以,为了求法而受苦,是非常值得、非常有功德的。尤其当我们年轻时,若能下很大功夫苦行,那么到自己晚年、乃至生生世世,必定会感受无上的快乐。这一点,从《米拉日巴尊者传》中也看得出来。不管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全世界没有不赞叹米拉日巴尊者的,他在最初是如何苦行,每个人应该清楚,而他最终所获得的成就,让无数众生都得到了利益。
因此,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务必要通过修行获得一些境界。这种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定功夫。不管你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肯下功夫的话,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获,这是决定的!
通过学习《前行》,我觉得意义非常大,大家对此一定要反复思维。有些人对《前行》不重视,来学院后不请《前行》,到处问可不可以请最甚深的密法?书倒是可以请,但你若连基本的无常道理都不懂,书再好也没有用。就像一个小学生,连加减乘除的口诀都不知道,还想要大学本科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书倒是可以给,可你没打好基础的话,看也看不懂,即使表面上看懂了,对自相续也不一定有利。
因此,希望大家首先打好稳固的基础,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强调的。你们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要有次第,有了次第的话,肯定会有好的结果!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