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51 课——人类之苦之八支分苦老苦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中,“生苦”已讲完了,下面开始讲衰老之苦。
庚二、老苦:
轮回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有实质性可言,也始终没有完结的时候,人们正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时,不知不觉就会步入老年,感受到了衰老的痛苦。
因此,无常的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如《劝世偈》所云:“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我们的生活再怎么快乐,无常也迟早会到来,唯有修行佛法对自己最有利益,故应以念佛等方式度过一生,让生命有个真实的归宿。
那么,人老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痛苦呢?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就算是自己年轻时最爱吃的东西,此时也没了胃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也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
老年人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
此外,老年人舌根衰退,品尝不出饮食的味道,说起话来也口齿不清。
老年人意根衰弱,神志不清、非常健忘,总是昏昏沉沉。此时他们的脑细胞锐减,记忆力和智慧大不如前。
但极个别的高僧大德,即使老了,脑细胞依然很旺盛,好像没有减少一样。比如,法王如意宝圆寂前两年,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讲《大圆满前行》、《宝性论》时,引用佛经、印藏大德的教证滔滔不绝,不信佛的领导从收音机中听到后,特别惊讶:“啊?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背出这么多教证,真是太精彩了!”
明朗大师造《三戒论注疏》时,也是年过七十了,他在此论结尾的小字中说:“尽管我年事已高、色身已衰,但智慧却有增无减,越来越炽盛。”
因此,高僧大德住世期间,弟子们应多祈请、多提问,通过各种方式请他们传法、造论。以前麦彭仁波切身边有不少了不起的大德,经常请求尊者造论,尊者既然已示现为人的形象,也就顺应这些因缘,造了大量论典。法王如意宝身边也有一个人叫达吉,我特别感激他,因为法王的许多殊胜论典,都是应他请求而造的。所以,祈请上师传法、造论很有必要,否则,一旦他们离开了人间,智慧没有机会留给后人,真的特别可惜!
刚才从诸根的角度,大致描述了年老的痛苦,下面继续宣讲:
人到了老年时,口中原有的两排牙齿脱落,嚼不动坚硬的食物,说起话来也吞吞吐吐。
老年人体温失调,衣服稍微单薄,便感觉冷得要命,同时支撑力下降,无法承受沉重的衣服。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他们虽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的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到困难重重,做什么事都很费劲……年老的这些痛苦,不用多说,相信许多人也应该清楚。
下面引用一部分刚才(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与华智仁波切的解释结合起来,讲述年老之后的苦状:
米拉日巴尊者说:“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
米拉日巴尊者又说:“外皮集聚诸皱纹,内失血肉现凹凸,痴哑盲聋境迷乱,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示现忿怒母。”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从内心中认识这些道理。以后一旦老年来临,遭受到了诸多痛苦,如《正法念处经》中形容的:“人为老所压,身羸心意劣,伛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说。”也会明白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因此,当自己五根慢慢衰退时,假如你是佛教徒,念阿弥陀佛、行持善法是最好的。否则,怎么样都不愿面对无常,非要靠整容来挽留青春,这完全是白费心机。
米拉日巴尊者又说:“身著沉重褴褛衣,口进冰冷浑浊食,睡处四层皮垫褥,倘若具足此三时,人狗践踏似证士。”
以上所讲的内容,如果你能观想得来,是非常甚深的修法。其实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都是很好的修行教材,若能对每一个道理进行思维,最终认识到无常等规律,并对此产生坚定不移的定解,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瑜伽师地论》中,还讲了老苦的五种状况[ 《瑜伽师地论》云:“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一、盛色衰退:身体、脸色的光华消失,不复年轻时的模样。二、气力衰退:以前力气充沛,年老后虚弱不堪。三、诸根衰退:眼、耳、鼻等诸根日益老化。四、受用境界衰退:过去可随意享受各种妙欲,人老后就有心无力了。五、寿量衰退:寿命日渐穷尽、有减无增,除了有证量的高僧大德,谁也无法增加一天的寿量。
总而言之,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讲过,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谁也没办法超越[ 《君规教言论》云:“衰老疾病死亡等,众生共同之规律,岂能有谁超越此?”]。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尽快死去,但实际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诸如此类的老苦,也相当于是恶趣众生的痛苦了。
当然,这一点口头上谁都会说,但衰老真正到来时,你到底会如何面对?这要看你肚子里有没有一点境界了。如果有境界的话,实际行动中就会做得出来。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