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65 课——因果不虚之十不善业之果异熟果等流果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下面具体给大家作个介绍。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下面介绍一下这四种果:
己一、异熟果:
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
其实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牵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
业果的成熟,如《亲友书》中所说[ 《亲友书》云:“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一般而言,并非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出血一样,今天造了业就今天成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因果道理,大家务必要弄明白,同时也应通过各方面来学习,否则,不承认因果的话,就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作所为会相当可怕。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下面接着讲: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庚一、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总之,因果的这些基本道理,是特别重要的窍诀,你若对这些关键问题产生邪见,那么所得的法再高、再深、再妙,自己也不一定受益。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我们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前半生造业,后半生大多数都会成熟果报。倘若你遇到殊胜福田,那么转眼之间,善果成熟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尤其是作为佛教徒,如果你对因果不相信,最好先不要高攀大法,而应该学习《百业经》、《百喻经》中的因果公案,以及因明《释量论》中对此的详细剖析,看因果在名言中是怎么存在的?它跟外道的道理有何不同?假如你有了因果正见,在此基础上,修什么善法都很方便。就像一个农民有了田地,就可以在上面种各种庄稼。不然,你连最基本的因果概念都没有,那贪求再多的其他功德,最后也可能毁于一旦。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修行人,即生中知足少欲很重要,在此前提下,对前世的因果也要值得重视。倘若你自己有福报,经常无勤就能得到财富,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没有福报,今生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如愿以偿,那也没有必要太伤心,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可以,不应该要求太高。
因此,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过一种比较简单的生活,不要奢求太多。爱因斯坦也说:“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至于你在生活中会不会发财,则跟前世的福报有关。明白这个道理后,有钱也不必太开心,没钱也不必太难过,应当随遇而安,这一点很重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