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88 课——三种所修、三种同分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现在正在讲皈依的学处,也就是皈依后须守的九条戒律。昨天已讲了三条所断的戒律,今天接着讲:
戊二、三种所修:
所修,就是皈依三宝后应该做的。它也有三条:
一、皈依佛以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要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在清净的地方。对它起真实佛宝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二、皈依法后,不要说对显宗的《大藏经》、论著,密宗的续部、经典要有恭敬心,甚至是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句,也要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想。
三、皈依僧[ 在小乘中,四位比丘以上称为僧众;在大乘中,得地的菩萨称为僧众。]以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当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恭敬敬顶戴供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戊三、三种同分:
一、对为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不管他的身相如何、地位怎么样,我们都应把他看作真正的佛宝。甚至连其身影也不能随意践踏,而要精勤承侍、供养。
二、对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都应当作真正法宝想。如果你天天吹毛求疵,觉得上师讲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绝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对上师要有恭敬心,对上师的教言要有欢喜心,哪怕仅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
以前我看到《蓝色手册》里说:“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上师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只有让上师心生欢喜,一切所作所为才有了实义。因此,令师生喜在修行中特别重要,我们应当以三种欢喜来依止上师。
◎ 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不论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吉祥也好、不幸也好,疼痛也好、哀伤也好,我们都应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
《三戒论》中也讲过,阿底峡尊者规定,皈依后有五个共同学处:“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顶礼所去之方佛。”
意思就是,第一、皈依以后,就算遇到生命危险,或者得到再大的奖赏,也不能舍弃三宝。
第二、不管发生怎样重大的事,也不能认为三宝不能救护,而去另寻其他的世间办法。
第三、行住坐卧中恒时忆念三宝功德,不间断供养。
第四、了知功德后,令自他虔诚地皈依三宝。有些人出去时,坐车也看看有没有容易调伏的对象,如果有人看起来不错,就马上坐到他跟前,笑眯眯地问:“你皈依过没有啊?”结果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一直抽烟,最后把他给熏跑了。
第五、无论去往何方,要对那方的佛陀进行顶礼。
◎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一切时处,都应念修宁提派仪轨的皈依偈“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中,直至菩提果间永皈依”[ 也可以念《开显解脱道》中的皈依偈。],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几乎人人都会念。
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也要观想忆念三宝。
睡觉:晚上就寝时,要像前面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心间,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实在不会观想,那也要在心里意念:“上师三宝此时就安住在我的枕头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视我,怜悯地关照我、加持我。”若能在这种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乱的梦就会变成光明梦。
吃饭:享用饮食的时候,就像平时会供一样,将三宝的坛城观于自己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
穿衣:当你准备换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时,还没有穿之前,应先观想供养三宝,向空中甩动一下,然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
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佩带装饰的俊男美女等,也应先供养三宝。
打水时,也应将献新供养三宝之后,再把水装入自己的水器。
此外,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
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然后回向众生。
总之,大家随时随地切切不要忘记:无论是苦是乐,唯一要皈依三宝。若能做到这一点,那在梦中心里害怕、恐惧万分时,也能够皈依,这样一来,在中阴界时也能做到。在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务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 宁死也不舍弃三宝
归根到底一句话: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绝不能舍弃三宝。
总之,皈依不是口头上的,大家一定要从内心中,对三宝生起稳固的信心。假如你在皈依境面前,已经发了十万遍誓言,再变心的话,就太坏了。世间人说一句海誓山盟,永远都会刻在心底,将来变了要受到惩罚。那我们在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发了十万遍誓,就更不能轻易改变了!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