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87 课——怨敌魔障恩德大、皈依之学处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0-6-29 9:23 ė103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皈依”中,上一节课已介绍了皈依境,又叫资粮田。其中讲到,中间是形象为莲花生大士、本体为根本上师,上面是历代传承上师,前面是三世佛,后面是以大圆满十七大续部为主的一切经函,左右分别为小乘、大乘僧众,周围有寂猛浩瀚的护法神。自己观想:前方是怨敌、魔障为主的六道众生,左右两侧是今世的父母,大家全部面向皈依境,口里念诵皈依偈,身体恭敬顶礼。

修的时候,观想带着三界六道的众生,身体作顶礼,口诵皈依偈,心里意念:“从今日起乃至菩提果之间,一切都依赖于三宝您。除了您以外,梦中也不寻找其他皈依处。做任何一件事情,不与父亲询问,不与母亲商量,也不自作主张,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您。”然后以非常虔诚的心,全心全意地祈祷三宝。

若能以这样的心态念诵十万遍皈依偈,在三宝面前发十万遍誓,自己则不太会改变。之所以要念这么多数量,也是因为皈依非常重要,若在三宝面前再再表决心,以这种方式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后就不容易退转。

◎ 怨敌、魔障比父母恩德更大

有人可能问:“皈依时,将自己的大恩父母观在左右,却将讨厌的怨敌、魔障观在前面,为什么他们比父母还重要呢?”

这是因为,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

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避免失毁以前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首位。否则,以一念的嗔恨心,就能摧毁千百劫中所积累的布施、持戒等善根。

而且,《入行论》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我们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故对菩萨来讲,安忍的对境就像如意宝出现在穷人家里一样,非常难得,由于他可助自己圆满菩提行,我们一定要对怨敌生喜。诚如《入行论》所言:“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先拿怨敌来说,他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通过巧取豪夺等方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斩断或远离长久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一切痛苦来源之财产、受用等,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

至尊米拉日巴,也是依靠伯父与姑母霸占他家财产的这种外缘,才遇到了正法。

所以,怨敌正是米拉日巴即身成就的唯一因。而且他在成就以后,也经常把善根回向给他们。

从这些公案可以看出,依靠怨敌,可令我们获得法利。

同样,魔障也是我们修忍辱的对境,它使我们身体不好、心情不好,遭受百般折磨。但依靠这种折磨,可以清净自己往昔的许多罪业。例如藏地的吉祥比丘尼,就是因为遭受龙魔的侵害而修持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

【公案】吉祥比丘尼生麻风病而成就

试想,吉祥比丘尼当年若不是病魔缠身,也不一定有后来成就的机会。包括我们学院的个别道友,也是因为以前得了特别严重的病,后来一心出家,把病魔放下,全心全意地皈依三宝,结果依靠诸佛菩萨加持,自己的癌症等恶疾不药而愈,所有的违缘荡然无存。据我所知,这样的事例在学院有好几个。

通过诸如此类的事例可以看出,怨敌和魔障作为我们值遇正法之因,可以说是恩德深厚。如果没有他们,很多人都会沉溺在世间八法的苦海中,不会有解脱的因缘。

◎ 无垢光尊者对此的看法

这方面的道理,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曾在《窍诀宝藏论》中也揭示过。如云:

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

厌离痛苦令己遇正法,获得永乐痛苦恩德大。

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获得无畏鬼魔恩德大。

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获得利乐嗔者恩德大。

猛烈恶缘令己遇正法,获无变道恶缘恩德大。

我们遇到一些违缘、恶劣的对境时,常会特别痛苦伤心,而境界比较高的圣者,绝对不会如此。像无著菩萨生病时,弟子问他以什么办法治疗,无著菩萨回答:“如果我病了对众生有利,但愿我生病;如果我死了对众生有利,但愿我死去;如果我健康对众生有利,但愿我健康。除此专一祈请三宝外,不需作任何其他治疗。”

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

平等报恩善根回向彼。

因此,不管是恩重如山的父母,还是这些害自己的怨敌、非人,我们都要平等地报恩,把善根回向给他们。

以上华智仁波切讲了将怨敌、魔障观想在前面的原因。他们不仅今生对我们恩德很大,而且也是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原来你把他们观在前面,可能心里有点不舒服,现在就可以想通了。

◎ 收座时的观修方法

最后收座时,自己要以满怀恭敬作为缘,观想莲花生大士为主的皈依境所有圣尊,身体放射出无量光芒,普照自他一切众生。众生接触到这些光后,犹如鸟雀被石簧[ 石簧:是藏族牧民用牦牛毛或山羊毛编织的抛石绳,长约两米,由正绳、古底、副绳、加呷等四部分组成。它可将石球较准确地抛掷到两百米以外的目标,抛击偷袭畜群的豺、狼、狸等野兽,或在辽阔的草原上指挥畜群向预定的方向前进。]惊动“扑棱棱”地飞起一样,融入皈依境的诸位圣尊。

接着,皈依境的所有尊众,也从边缘逐渐融入光中,之后,融入中间的莲花生大士佛父佛母。头顶重楼式的一切尊众,也慢慢融入下面的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又融于光中,光也消失于法界,最后自心尽可能地安住在远离分别散收的离戏法身本体中。

起座时,将一切善根回向无边众生,并念诵:

我 速 以 此 善

成 就 三 宝 尊

愿 将 无 余 众

安 置 于 佛 地

等一会儿下课,我们共修皈依时,也是这样:先念诵“南葵内色南夸刚瓦耶,喇嘛耶丹宽竹措南当,桑吉秋当帕波根登拉,达当桌折给贝嘉森切”,然后稍微安住一下。起定时念“给瓦的意涅德大……”,最后再用“索南德义……”回向。

这个没什么不会修的,一定要按这样修。修多了以后,三宝的加持自会融入心,你的修行自然非常顺利。现在有些人喜欢修风脉明点,但修了多少年,什么感觉都没有,其实这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如果你先好好地修皈依,那生起大圆满的境界并不会很难。

◎ 日常如何修皈依

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不离正知正念而观想皈依境的尊众。

不管到哪里去,在行走的时候,可将皈依境观在自己右肩的虚空中,作为转绕的对境。

安坐的时候,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

享用饮食的时候,将其观想在自己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

睡觉的时候,观想皈依境在自己的心间,或者在头顶的枕头旁边,所有的三宝圣尊以慈悲关照着自己,以此作为迷乱梦境隐没于光明境界的要诀。

总之,一切威仪中,要处在明观皈依境尊众的境界中。

丁四(皈依之学处)分三:一、三种所断;二、三种所修;三、三种同分。

戊一、三种所断:

皈依以后,就应该有皈依戒。下面先讲讲必须要断除的三种戒律:

一、皈依佛之后,不能再顶礼世间天神,也就是说,不能把那些还没摆脱轮回痛苦的自在天、遍入天、上帝等外道天尊,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间大力鬼神,作为后世的皈依处,对他们顶礼、供养等。

《大般涅槃经》第8卷中就说:“归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天神。”

二、皈依法以后,必须断除恼害众生之事,尽己所能防微杜渐,努力做到连梦中也不损害众生。

正如《涅槃经》所云:“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涅槃经》说的是“杀害”,《前行》说的是“伤害”,也就是连轻微地害众生都不行,更何况是杀他们了?

三、皈依僧之后,不可与外道为友,也就是不能与不信仰佛教及导师佛陀的外道交往。

我们常说“远离恶友佛子行”,对上师、佛法不恭敬的人,跟他交往久了以后,自己的善根就会全部毁坏,故《涅槃经》中云:“归依圣僧者,不求于外道,如是归三宝,则得无所畏。”

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皈依的这些道理!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