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94课——四无量心之悲无量心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2-12-2 10:41 ė100次浏览 60条评论

讲正文之前,首先提醒大家注意两件事情:

第一、在听课时,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否则,心散乱的话,无论听哪门课,都不一定得到很大利益。

第二、我以前也经常要求,在闻法过程中,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最好不要断传承。毕竟现在听课比较方便,你若偶尔因故无法听课,网络上应该有重播。

下面开始讲正文:

戊三、修悲无量心:

修悲无量心时,应观想一位被剧烈痛苦逼迫的众生,希望他远离痛苦。

悲心和慈心之间的差别,一定要搞清楚。《大智度论》也讲了,慈心是愿众生得到快乐,悲心则是愿众生远离痛苦,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佛教中,大悲心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它,大乘的境界根本谈不上。《佛说法集经》里也说了[ 《佛说法集经》云: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不须修学多法。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不需要修很多法,只修一个就可以,这一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大悲心。

大悲心犹如太阳普照世界,有了它,任何法都很容易修成。反之,倘若不具足大悲心,即使你修大圆满、禅宗、净土宗,最终也会一无所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与佛陀的智慧无二无别,是一种特别高的境界,必须要以大悲心作为根本。

◎ 悲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经中说:“观想一名被关入监狱接近被杀的罪犯,或在屠夫面前生命垂危的旁生,以这样遭受剧烈痛苦的一个众生作为悲悯对境,对它生起母亲或儿子想。”

修大悲心,最好先由一个众生开始,否则,一开始就闭着眼睛想“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那“所有”众生的话,就像因明里的总相,是遍于一切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悲心和智慧的潜能,否则,原本就没有的话,再怎么修也无法将其引发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随时都可以修悲心,遇到可怜众生时,要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怎么办?”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看到众生的痛苦时,应专心意念:“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判刑的死囚也好、被杀的动物也好,就是我自己,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法溜走,也不会飞行,凭借力量和武力也不能抗拒,一瞬间就要离开今生的一切,甚至自己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而步入后世,这是多么悲惨啊!……”观想那样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这就是大悲心的修法。

作为大乘佛教徒,应该像《华严经》中讲的那样:“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如是发起大悲心,疾得入于无碍地。”不求自己快乐,一切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全是救护众生,若能发起这样的心,很快就会入于无碍的佛菩萨果地。

我们在修悲心时,要一直修到流下眼泪为止。

我们对亲人、怨敌、中等者,都应该这样平等观修,希望拔除他们的一切痛苦,这就是真正在修悲心。《瑜伽师地论》亦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总之,观修悲无量心时,最初要以任意一个众生作为所缘境,唯一对他观修;然后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如果没有这样一步一步去修,而是漫不经心、浮皮潦草,就不可能如理如法修成。

这次修加行,大家应反反复复观修众生的痛苦,发愿自己有能力度化他们,赐予他们快乐,令一切痛苦彻底远离。依靠自心的清净力,再加上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加持,各方面的因缘具足之后,相信我们一定会生起真实无伪的大悲心!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