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课——寿命无常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2-12-7 10:31 ė88次浏览 60条评论

寿命无常品分五:一、略说;二、广说;三、劝勉精进;四、结行;五、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略说:

如是虽获难得身,然为刹那无常性,

若详观察无实质,犹如水泡不可靠,

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维定死亡。

“如是虽获难得身,然为刹那无常性,”这里用“如是”承接上面的“人身难得”。大家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知道,在三界轮回中获得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特别不容易。而这样的人身如果能存在成千上万年,那还有很多时间去修持善法、积累资粮,但它却是无常刹那性的,根本不会留驻。

“若详观察无实质,犹如水泡不可靠,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维定死亡。”如果用智慧详细分析、观察,会发现人身里里外外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都没有任何实质,像水泡一样不可靠。所以,从现在开始应该日日夜夜恒常观想:我的身体不会长久存在,我一定会死亡的!

观修死亡无常,对于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

而且《中观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

甲二(广说)分十三: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二、得梵天果亦是无常;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七、外内皆为无常;八、以比喻说明无常;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十、三世均为无常;十一、三有皆是无常;十二、刹那亦无常;十三、诸缘时境皆无常。

乙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

此身一切痛苦根,深重烦恼之来源,

虽着衣饰花鬘等,美味佳肴供奉之,

然终无常毁坏离,为鹰狐狸豺狼食,

舍此爱净常执心,当自今起修妙法。

广说分十三个科判,首先讲所爱的身体也是无常的。

“此身一切痛苦根,深重烦恼之来源,”其实身体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贪嗔痴等深重烦恼的来源。

《中观四百论》中说:“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既然人的痛苦是从身体产生的,身体是一切痛苦的器皿,那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它?老子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最大的过患以及痛苦的根源就是身体。

“虽着衣饰花鬘等,美味佳肴供奉之,”虽然人们用各种衣服、装饰品、花鬘等来装饰庄严这副臭皮囊,还用各种美味佳肴来喂养它,但这终究是没有意义的。

“然终无常毁坏离,为鹰狐狸豺狼食,舍此爱净常执心,”其实有些人老了以后身体就毁坏了,有些人年轻时身体就毁坏了。按照以前的传统,人死之后是以土葬为主,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多是在殡仪馆火化尸体。在藏地一般采用天葬,天葬的时候,鹰鹫、狐狸、狗、豺狼等动物会啖食尸体。当你看到这些时,就会明白整个身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法组成,根本没必要对它有爱执和清净、常有的执著。

无垢光尊者最后讲到“当自今起修妙法”,虽然每个人对身体都有特别大的执著,但是应该依靠身体认认真真地修持佛法。

虽然身体是不净法、无常法,有很多过患,是痛苦的来源,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它修法,也是非常好的。《中观四百论》中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乙二、得梵天果亦是无常:

三界圆满善妙主,梵天乐生千眼等,

声誉福德威光灿,亦无胜过死主时。

纵成禅定住数劫,业尽之际必死亡,

一切天人阿修罗,成就之士持明者,

人间君主平凡等,无边众生皆畏死。

“三界圆满善妙主,梵天乐生千眼等,声誉福德威光灿,亦无胜过死主时,”三界中圆满一切福德资粮的梵天、乐生(大自在天和遍入天)、千眼(帝释天)以及四大

天王等,其名声传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远非我们世间的名人可比。而且天界的福德也远远超过人间,威光极其灿然。但他们也根本敌不过死亡,最后一定会死的。

“纵成禅定住数劫,业尽之际必死亡,”色界、无色界的天人,成就了一禅乃至有顶的禅定,安住时间长达数劫之久,但是当业力穷尽的时候,也一定会离开天界堕入人间,甚至堕入地狱。

“一切天人阿修罗,成就之士持明者,人间君主平凡等,无边众生皆畏死。”其他的天人、阿修罗、成就密咒的持明者、大德、人间的君主和平凡人等无边无际的众生,没有一个不害怕死亡的。

乙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

今生无常乌云中,死主跳动闪电舞,

昼夜诸时降变雨,淋湿三地诸苗芽。

此处用比喻的方法讲,一切都是变化的本性,所以都是无常的。

“今生无常乌云中,死主跳动闪电舞,昼夜诸时降变雨,淋湿三地诸苗芽。”人的生命就像春天或夏天空中密布的乌云。这几天学院天天下雨,现在都能听到雷电的声音,所以观无常很方便,白天晚上都可以观。这里是用乌云比喻无常;用乌云中的闪电比喻死亡,因为无常当中的死亡——死主阎罗会让我们毁灭;用降下雨水比喻昼夜变化;用三地苗芽比喻三界众生。

如果无常的乌云、死亡的闪电、昼夜交替的雨水因缘聚合时,三界所有的苗芽和草木都无一例外会淋湿。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苗芽——众生的寿命也无一侥幸都是无常的本性。

如果我们用心思维这些道理,那么懂得死亡无常也不是很难,不像中观、因明那样需要推理。但是如果没有深入思维,听过之后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就会像很多学者一样,在懈怠中度过一生,直至临死之时也没有修成任何法。

乙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

器情无常世成坏,七火一水风毁时,

大海洲山所围绕,四宝山王亦无常,

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诚修法。

“器情无常世成坏,七火一水风毁时,大海洲山所围绕,四宝山王亦无常,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按照《俱舍论》的说法,器世界有四大部洲、七大海洋、须弥山等。所有的大海、四洲、铁围山以及四宝山王——须弥山都是无常的,最后会被七火、一水、一风毁灭,到了空劫的时候会变成虚空一样。

因此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诚修法”——真诚地修法与形象上修行在力度上有很大差别。而且我觉得无垢光尊者的这个法非常有加持,希望大家多读、多看,好好地思维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

因此我希望大家应该很认真地去思考无常的甚深道理。如果我们有无常的观念,那么修行佛法一定会有深度、有力度,一定会迅速得到加持;如果没有修好无常,那表面上再怎么“成功”、“成就”,恐怕也只是形象而已,不一定有实质性的意义。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