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讲记》摘要第196课——为人道众生回向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22-12-9 14:38 ė235次浏览 60条评论

现在还是讲善根回向于善趣众生。

善趣中有很多可怜众生,我们要一一地想出来,将善根福报回向给他们,之后他们获得利益而离开痛苦,暂时具足人天福报,究竟获得三解脱果位。这是每一个大乘佛子的愿望,也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那么今天继续讲:

愿迷荒郊者,幸遇诸行旅,

无有盗虎惧,无倦顺利行!

此处回向的是那些迷失在荒郊野外的漂泊者、迷路者。

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只保护亲人朋友,是一种低劣发心,我们应该愿世间上所有的众生,遣除一切恐怖畏惧,出门时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车祸与空难等违缘全部消失,即便上班或在家时,也远离一切怖畏。这样发愿,是积累资粮最好的一种方法。

论中的每一个愿词,表面上没有什么难懂,但其意义非常深奥。本颂可从字面上直接解释,也可从更深的角度理解:在广大无边的轮回中,三界众生迷失了方向,因为没有遇到旅客这种善知识,恒时为贪嗔痴的老虎和强盗所威胁,因而智慧的生命处于危急状态。但愿这些不知方向的可怜众生,能幸遇大乘佛法的商旅队伍,安然踏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愿诸天守护,无路险难处,

老弱无怙者,愚痴癫狂徒!

祈愿所有的白法天尊、护法神,在无路险恶之处,保护身处危险、无人照顾的老弱病残。愿那些无依无怙的老人、幼稚无知的孩童以及愚昧疯狂的精神病患者,时时能得到天尊护法神的庇护!

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始终都要观察自己,看能不能摧毁自私自利的我执。若能在摧毁我执的基础上利益众生,那么不管别人赞叹与否,你的方向和发心都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切都围绕自我而操作,这方面还是需要调整!

愿脱无暇难,具信慈爱慧,

食用悉富饶,时时忆宿命!

愿众生都能脱离八无暇的险难处,具足信心、慈心与智慧,尽情享用无罪业的清净食物,受用丰足富裕,恒时能回忆自己的前世。

当然,仅仅远离八无暇还不够,信心、智慧、慈悲这三者也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信心而具足邪知邪见,对因果、三宝、四谛不相信,即使遇到佛法也没有用。现在很多持邪见者,怎么给他讲有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他也不信。因此,首先有信心很重要,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母,没有信心的话,根本不会趋入佛教。

如果只有信心而没有智慧,不要说出世间的甚深佛理,连世间的基本问题也无法解决,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搞不成。当然,这种智慧应该是正智,现在有些人通过电脑偷盗、杀生,这些智慧叫做邪慧。

光有信心、有智慧,但没有悲心也不行。大乘佛教的根本就是慈悲心,智慧一定要用来利益众生。假如你看到可怜众生,一点感觉也没有,那绝不是大乘法器。因此,务必要发愿利益一切众生,看见可怜众生时,心里有一种刺痛感,这才算是大乘佛教徒。

但愿所有众生享用的食物,生生世世远离五种邪命,维持清净的生活。

还愿众生能够忆念宿世,这对行持善法的帮助非常大。佛陀时代有很多不信因果的人,他们依靠不同的因缘忆起前世,后来也都护持佛法。

受用愿无尽,犹如虚空藏,

无诤亦无害,自在享天年!

愿一切有情所享用的财物,就像虚空藏一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我们也应该发愿,愿众生的受用永远取之不尽,财富圆满,在享受的过程中,不要你夺我争、争执不息,而应像劫初的人们一样,怎么样享用也无人约束,自由自在地安享天年。

愿卑寒微士,容光悉焕发,

苦行憔悴者,健朗形庄严!

一般来讲,地位显赫、长相好看的人,在世间会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地位卑劣、相貌丑陋、极其贫穷者,世人经常蔑视他们,另眼相待。他们自己也非常自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生怕别人嘲笑自己。对于这样的可怜人,但愿他们相貌端严、容光焕发。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