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98课——四无量心之喜无量心
观修四无量心中,悲无量心已经讲完了,今天讲最后一个。
戊四、修喜无量心:
◎ 喜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修悲无量心时,是观想一个非常可怜的众生,愿他远离种种痛苦。而在修喜无量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他作为所缘境。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同时还要想到:“三界中有无量众生,连吃穿都没有,如果也像他这样一切圆满,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
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难。
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财富圆满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后于无缘中安住。
其实,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包括每次修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
◎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
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
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也说:“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你不愿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么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嫉妒、憎恨别人富贵的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 嫉妒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蒙蔽,对他人的功德就会视而不见,轻易造下滔天大罪。
佛陀在《德护长者经》中说:“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嫉妒是一种愚痴,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不断增长。大家都知道,有嫉妒心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所愿,定会产生贪心;别人若制造违缘,对他会生嗔恨心;这些烦恼的本性就是无明愚痴。所以,有了嫉妒,三毒自会日益炽盛,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
【米拉日吧尊者两则公案:一是尊者如何辩论和神变都不能让达罗生起信心,反而是更严重的恶业;二是匝普瓦因嫉妒心毒害尊者】
总之,嫉妒心真的很可怕,对有嫉妒心的人而言,真佛出现也无法引导他们。
◎ 因嫉妒而随喜他人造恶的罪过
尤其在同一个行业里,因为互相竞争,比一般人更容易生嫉妒心。
一个人是破了别解脱的根本戒,必定会堕入恶趣;而另一个,虽然自己没破戒,却随喜别人破戒,所以不知道哪一个的罪过大。《诸法集要经》云:“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意思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依这个教证来看,应该是后者的过失更大。
修喜无量心,应该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更慈爱孩子,如果它的幼崽丢了,会非常非常忧伤,一直到处寻找,假如失而复得,它会生起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我们也要像这样来修喜心,见到别人拥有快乐,要发自内心地对他随喜。
真正的修行人,无论见谁快乐,都会特别高兴;无论见谁受苦,都会特别伤心,这也是大乘行人的一个基本标志。
◎ 归纳四无量心
其实,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无误之因。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菩提心修得再怎么样,也不一定很成功。而菩提心没有修成的话,你修大圆满、观托嘎和本来清净,则无疑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在修行时,次第是从上往下来,先要得个最高的灌顶,不修前行,就直接修《上师心滴》或《大圆胜慧》的最深窍诀,如同看到一块生肉就想直接吞下去。然而,正确的修行次第并不是这样,我们务必要从基础打起,在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无论如何必须要精进观修。
四无量心如果讲得太广,我们一个一个理解,有时候比较困难,但若用一个窍诀来归摄,就是要心地善良。因此,我们要始终如一地修学心地善良。
所以,华智仁波切的窍诀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要再三思维。那天讲“依止善知识”时,华智仁波切也说了,上师的所有法相就是具足菩提心。而菩提心若归纳起来,就是要心地善良,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乘上师!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