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02课——愿菩提心学处之自他交换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1-2 10:03 ė153次浏览 60条评论

现在正在讲菩提心的学处,即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怎么做。昨天讲到了愿菩提心中的自他交换。

自他交换,就是世人常说的换位思考,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修。《入行论》中讲过:“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修菩提心,其实就是要断除我执,这对每个人来讲并不容易。让我们放下对万事万物的耽著,可能不会那么困难,只要稍懂佛理,用智慧去观察的话,就会明白轮回中的人事物、名声财富,究竟没什么可贪恋的。比如,你若特别喜欢财富,就想想离开世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你若特别耽著感情、地位,就想想这些只不过是自己的妄执罢了,真正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点滴意义。可是,让你放下自我,完全像大菩萨一样利益众生,这却是非常难的。

不过,这种我执若没有断,痛苦就会没完没了。寂天菩萨也说:“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放下自我,完全投入利他的行列中。

此外,世尊在因地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为生起了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立即脱离了恶趣的痛苦。

这个公案,在汉地《杂宝藏经》中也有。我以前讲过一次,但讲得比较略。今天我先按佛经的内容讲一下,再讲讲华智仁波切《前行》中的这个公案。

华智仁波切的公案,其实百分之九十都出自经藏、律藏和论藏,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才是藏传佛教的一些精彩故事。

◎《杂宝藏经》中慈童女的公案

可见,藏传、汉传许多可靠的故事中,都讲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时,当下即可远离痛苦。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传说、神话,一定要想到:自己以后无论是堕入恶趣,还是做恶梦,或在现实生活中受苦,都要发愿“我来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

这一点,刚开始做会有点困难,但慢慢地,就会养成习惯了。我本人虽然菩提心修得特别差,但对此却极有信心,有时候做恶梦,或者生病、遇到违缘,还是能想起一点点。尽管自己观想的力量很微弱,但也能感受到,只要用自他交换的方法来修,最终的结果令人非常欢喜。故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把这个甚深的教言用于日常生活中。

◎《前行》中匝哦之女的公案

父母是相当严厉的对境,对他们稍有不敬或欺辱,这种业就很难消尽。

因此,大家对父母这样的严厉对境,一定要有恭敬心,经常承侍供养,有时间就跟他们聚聚。佛陀在《本事经》里也说:“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然而,可能是种种原因吧,现在人对父母一般不理不睬,真正孝顺、听话的子女,实在少之又少。其实,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此务必要值得注意!

◎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

匝哦之女的公案归根结底,就是告诉我们,依靠发菩提心,现前的恶业也能清净。

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减轻今生来世痛苦的公案,实际上数不胜数。古人在这方面记录得非常好,但现在人因为信心不足,对佛陀的加持、菩提心的威力、信心的感应,几乎没有什么体验。就算有一些,也很少落在文字上,这是相当可惜的!

◎ 自他相换的窍诀极为难得、殊胜

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是我们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它作为修行的核心。

【恰卡瓦格西求《修心八颂》并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的公案】

断除我执非常非常重要,我执没有断的话,就像《华严经》中所说:“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当然,这样的法,具善根的人才会有兴趣。《十诵律》也说:“圣人不乐恶,恶人不乐善。”恶人对善法没有兴趣,圣人对恶法也没有兴趣。所以,对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教授,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产生信心和欢喜心。

修了这种菩提心,今生中可以祛除病痛、解除忧苦。我本人对此就有很深的体会,觉得自他相换非常灵,比什么吃药打针都好。当然,吃药打针也需要,但在此过程中,你可以经常修自他相换。

有时候我觉得生病也是件好事,没有生病的话,就不会有机会修自他相换。只要一痛苦、一生病、一遇到违缘,对它就能想得起来。而且,降伏鬼神、魔障等,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所以,我们应随时随地将珍爱自己的恶心弃如剧毒,努力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