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25课——亲近善士不依止之过患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3-2-11 8:01 ė115次浏览 60条评论

子四、思惟顶礼与观师为佛之利益分二:一、恭敬顶礼之利益 二、观为真佛之利益

丑一、恭敬顶礼之利益

礼敬上师,就是对上师,身体顶礼、合掌、起立等,口中称赞上师的功德等,内心虔信而敬重等。总的在三乘戒律中都各有礼敬上师的学处,若能依此如法行持,自然会顺带圆满广大的资粮。所以,平常忆念上师,并且礼敬上师三门殊胜的金刚坛城,由此将为人天礼敬等,有众多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也是无欺的缘起力所致。

经云:“若于不思议生信,异熟果亦不思议。”

丑二、观为真佛之利益

在经续论典中,数数宣说须将上师观为真佛,这有许多殊胜的利益。《金刚手灌顶续》说:“若观上师为真佛,恒时将生起善法,此人将成利益众生的佛陀。”许多大成就者都说,若观师为佛,功德未生者将会生起,已生者将会增上,能即生速疾成佛。因此,在所有修法中最关键的要点,确为观根本上师为真佛,这是一切修法的根本和精华。

如果比较内道各乘的修行,会发现金刚乘尤其强调依止上师的修行。声闻乘着重皈依僧,修四向四果;缘觉乘着重皈依法,修十二缘起;菩萨乘着重皈依佛,修六度四摄;金刚乘则在实修方面着重皈依第四宝金刚上师,主要在三宝总集自性的金刚上师处起修,其最殊胜之道即对上师产生敬信。甲瓦用滚尊者说:“殊胜无上密乘道,主要归纳乃敬信。”若对上师瑜伽或对上师的敬信观修纯熟,则在密宗道中,不论是生圆次第还是直断、顿超,必然因此快速成就。

对上师供养、承事等,总的就是在意乐和加行上如理依止,尤其应在不离观师为佛的敬信中,再三猛利祈祷。若能这样修持,必能即生现前上述利益,有望即生圆满成就。

我们应如智悲光尊者所说而发愿:

愿以祈祷与敬信,圆满而作连接后,

所诠真义之意传,融我证如虚空境。

辛二、如何依止善知识分五:一、依止善知识之胜利 二、不如理依止之过患 三、以意乐依止之轨理 四、以加行依止之轨理 五、摄亲近之意乐与加行之义

壬二、不如理依止之过患分十一:一、轻蔑、呵斥之过患 二、违背上师言教之过患 三、忿恚之过患 四、分别过失之过患 五、观平凡之过患 六、不尊重之过患 七、跨越座垫等之过患 八、浪费上师财物等之过患 九、扰乱上师心意之过患 十、对上师行为产生邪见之过患 十一、对上师不持为上师之过患

癸一、轻蔑、呵斥之过患分五:一、呵斥上师将成呵斥一切诸佛 二、纵修密乘亦不成就殊胜之果 三、精进修持续部法,反似成为转生地狱之因 四、今生来世将生诸多不吉祥 五、功德未生者不生、已生者退失

子一、呵斥上师将成呵斥一切诸佛

《事师五十颂》云:“身为弟子若故意,轻蔑如是之上师,则已轻侮一切佛,故彼恒时受痛苦。”

子二、纵修密乘亦不成就殊胜之果

比如:即便造下四根本罪、五无间罪等,依靠无上密乘的妙道尚能净除,今生也能获得殊胜果位;然而,如果从内心呵斥自己的金刚上师,则无论怎么修行,也没有成就殊胜果位的机会。《密集根本续·第五品》说:“纵是造无间,此等弥天罪,然入金刚乘,亦能得成就,存心谤上师,修亦不成就。”

子三、精进修持续部法,反似成为转生地狱之因

《金刚藏·第十四品》说:“何人诽谤阿阇黎,彼纵舍弃愦闹眠,千劫之中勤修持,诸续殊胜之修法,亦成修行地狱因。”

所以,如果对金刚上师心生忿恚而呵斥,则无论再怎么修持显密妙法,不仅不能成就殊胜果位,反似成了转生地狱之因,因为已从根本上摧坏了修法的机会,背道而驰的缘故。

子四、今生来世将生诸多不吉祥

《事师五十颂》说:“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子五、功德未生者不生、已生者退失

譬如,树根若损坏,则枝叶花果等未生的不会新生、已生的都将枯萎。同样,失坏了功德之源——信心,不仅新的功德不会产生,已有的功德也会逐渐退失。

《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悭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比丘,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沉没法故。”

那么,应如何忏悔呢?按《事师五十颂》所说:“称心如意之供品,恭敬奉献上师尊,依此今后不遭受,瘟疫病等诸损害。”

癸二、违背上师言教之过患分三:一、教证 二、理证 三、公案

子一、教证

经藏中说:“有多少与善说相应,就有多少是属于善的;有多少与善说不相应,就有多少属于不善。”

帝洛巴尊者也说:“若不听从至尊上师的言教,相续中便没有机会产生任何世出世间的功德。”

子二、理证

对于上述内容,以理观察也极为合理,因为:上师善说的关要归纳而言,纯粹是开示断恶行善的道理。如果我们不依教奉行,则以业果无欺的缘起力,毕竟不能获得安乐、解脱痛苦,唯一成为不善之法。

子三、公案

【惹琼巴的公案】

癸三、忿恚之过患

《时轮金刚续》说:“若于上师起忿恚,则同忿心刹那数,当毁尔劫所集善,亦受尔劫猛狱苦。”对上师生起多少刹那的忿恚,就会摧毁那么多大劫中所积累的善根,而且还要在那么多大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比如:生起一刹那的忿恚心,就已摧坏一劫中所积之善根,若未如法忏悔,就还要在一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所以,总的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忿恚心,尤其对最严厉的对境——金刚上师,更是一刹那也不能生嗔。

癸四、分别过失之过患

《广论》中引教证说:“应取轨范德,终不应执过,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以心执取上师的功德,将会获得悉地;以心分别上师的过失,则会毁坏所有悉地。

博朵瓦格西说:“如果唯一分别过失,不仅得不到加持,而且将生生世世不遇上师,今生也会遭受癌症、吐血、心脏病等各种不悦意的果报。”

癸五、观平凡之过患

有些弟子依自己的邪分别,完全将上师视为凡夫。一旦生起这种邪念,则不仅生不起功德,还会以此成为失坏三昧耶的根本因,今生来世将不断产生许多不悦意的果报,无法成就修行的殊胜功德,因为因果丝毫不爽、不空耗的缘故。

下面引语录证明:

一次,种敦巴请问阿底峡尊者:“西藏有许多修行者,为什么没有人获得殊胜功德?”

尊者答:“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都要依靠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人对上师只作凡庸想,如何能生功德?”

我们要经常按智悲光尊者所说而发愿:“愿于善逝总集体,殊胜恩深上师尊,断因相处及怀疑,执为凡夫邪恶见,视师即是真实佛。”这样发愿特别重要,一旦愿力坚固清净,一切行为都会随愿而转,最终必定现前观师为佛的清净心。

癸六、不尊重之过患

忠臣尊重君主,恪守君臣之道;良仆恭敬主人,安守本份。一般世间善规尚且如此,何况对自己的大恩上师,更应尊重,即:身体敬礼上师莲足,语言赞叹、祈祷上师,内心虔信而恭敬等。对于三乘戒律中所教诫的尊师之道,我们都要详尽了知后尽力行持,否则,将产生违背戒律的无量过失。

【阿阇黎桑杰意西的公案】

癸七、跨越座垫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云:“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鞋子坐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

除了不能跨越坐垫,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行。比如:在上师看得见的地方,不能坐在高位上,不能头带围巾、戴帽子,不能双手叉腰、随意吐痰等。上师未就坐前,不能先坐;上师起身时,不能坐卧。在上师面前,不能尖锐地辩论,也不能唱歌、跳舞等。在上师能听到的近处,不能说闲杂语等。

总之,在上师身边,身语皆须恭敬,才不致于沾染过失,对自己有极大的利益。

癸八、浪费上师财物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说:“上师财物护如命。”对上师的财物,应如爱惜生命般,不能放逸而随便受用,也不能利用上师的财物来作人情;否则,不但有上述种种过失,还会感召不悦意的等流果,生生世世贫困,堕入饿鬼界。

因此,如果认为上师福报大、财物多,而随意浪费,则只是毁坏自己而已。以因果衡量,三宝是严厉的对境,而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若未经开许而随意使用上师的财产,罪业比破四根本戒更严重。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