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31课——宣说修持轨理前行七支供
己二、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 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庚一、正明修法分二:一、正修时应如何 二、未修中间应如何
辛一、正修时应如何分三:一、加行 二、正行 三、完结
壬一、加行分七:一、洒扫住处并且安布身语意像 二、须无谄供而且端正陈设 三、以如法威仪安住且皈依发心 四、明观资粮田 五、资粮田前修七支供 六、供曼陀罗而祈祷 七、摄义
癸五、资粮田前修七支供分三:一、须积资净障的根据 二、分别宣说七支供 三、七支的划分与归摄
子二、分别宣说七支供分二:一、真实 二、如理作意则生福德之理
丑一、真实分七:一、礼敬支 二、供养支 三、悔罪支 四、随喜支 五、劝请转法轮支 六、请住世支 七、回向支
寅四、随喜支分五:一、随喜的含义 二、随喜的利益 三、生喜之因 四、不能随喜的原因 五、修习普贤随喜愿王的利益
卯二、随喜的利益分四:一、获相同之福德 二、获更胜之福德 三、广大随喜获无尽福德 四、随喜所获功德之差别
辰四、随喜所获功德之差别
问:是否对任何人的功德随喜,都能获得相同的功德?
对此还需要加以分析:
一、随喜下等者的功德,可以获得超过他的功德。譬如,一个人行善时未以菩提心摄持,而另一人在菩提心摄持下,随喜行善者的功德,那么随喜者可以获得超过行善者的功德;
二、随喜平等者的功德,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
三、随喜上等者的功德,可以获得与自己心量相应的功德,譬如,凡夫随喜八地菩萨的功德。
卯三、生喜之因
欢喜心都是从爱好产生的,一旦爱好得到满足,自然就会生起欢喜心。譬如,对于喜好山水的人们来说,旅途中的一草一木都会让他赏心悦目,充满欢喜;又如,热爱球赛的超级球迷,可以通宵达旦地观赏世界杯球赛,分分秒秒都处于狂喜之中。同样,以众生之安乐为己乐的菩萨,最欢喜一切众生行善得乐,所以菩萨见人行善得乐自然由衷欢喜。这种缘他人功德而产生的欢喜,实际是从菩提心自然引发的,这才是清净的欢喜。
卯四、不能随喜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见到别人的功德不能随喜呢?究其根源,就是因为爱执自己,被我执、我所执障蔽的缘故。
因此,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时,由于我执和我所执的障蔽,就无法生起随喜心;相反,若能以他人为重,放下自己,那么就能随念他人功德而由衷生喜。
卯五、修习普贤随喜愿王的利益
修习普贤随喜愿王可以圆满心量、拓展心胸。
为什么要修习普贤随喜愿王圆满心量呢?
我们的心性本来是广大周遍的,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所以随喜的对境也不应局限于某时、某处。心性本来就是大平等的,没有取大舍小的差别,所以我们也不应只随喜大的功德,而不随喜小功德,应当超越分别心的偏袒执著。
若能以普贤行愿摄持而作广大周遍的随喜,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分别心的限量,而与广大周遍、远离自他的不二心性相应,这就是以普贤行愿入于法界大海。所以,我们要随学普贤菩萨发起广大的行愿,以行愿力摄持而普遍随喜。
寅五、劝请转法轮支
【劝请转法轮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颂,谓于十方刹土之中,现证菩提,获得无著无障碍智,未经久时,变尔许身,劝请说法。智军阿阇黎作“现证菩提”而为解释。】
劝请转法轮支,就是《行愿品》中此颂:“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这是说,在十方刹土当中,如果有人现证菩提,获得无着无碍的智慧(没有烦恼障的无著智和没有所知障的无碍智),这样证悟之后不久,我就立刻变现如彼数量的身体,劝请这些初成道的诸佛转正法轮。
关于劝请的对境,印度智军阿阇黎在《行愿品》注释当中解释为“现证菩提”,即最初证悟菩提不久,宗大师也如此承许。唐译《行愿品》则直接译为“最初成就菩提者”(藏文颂词中没有“最初”二字)。所以,这里并非劝请无量劫前成佛的燃灯佛等,而是劝请初证菩提不久的诸佛,转妙法轮。
这样请转法轮有什么利益呢?
依靠劝请十方诸佛转法轮的缘起力,可以清净舍法、谤法的罪业,而且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光明。堪布根华说:“如果祈请高僧大德转法轮,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值遇正法的光明,不会堕入邪见的黑暗之中。”此外,还可以使劝请者相续中生起慈爱众生的善根。声闻人唯求一己的解脱,然而我们作为大乘菩萨,就应当悲悯群生,思及众生的利益,所以应代天下众生,劝请诸佛普降甘露法雨,使普天之下同沾法益,这就是普贤的行愿。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我于十方佛,合掌诚劝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以如此广大利他的慈悲心请转法轮,必能获得无量福德。
寅六、请住世支
【请住世支者,“诸佛若欲”等一颂,谓于十方刹土之中,诸欲示现般涅槃者,为令发起一切众生究竟利益、现前安乐,故变无量身,劝住佛刹微尘数劫,不般涅槃。】
请佛住世支,就是《行愿品》中此颂:“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这是说,在十方刹土之中,若有诸佛想要示现般涅槃,我为了让诸佛发起一切众生的究竟利益和暂时安乐,而变现无量身体,前往诸佛面前,殷勤劝请“他们在佛刹极微尘数劫中安住世间、不入涅槃”。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