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35课——依止善知识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3-12 8:58 ė153次浏览 60条评论

今天我们紧接着昨天的内容,前面的科判当中有一部分没有讲完。修上师法的息增怀诛事业之后会出现一些修行的验相:

丙三、验相:

现各事业之验相,此乃深道大乐海。

前面修息增怀诛四种事业的过程当中,各个事业不同,显现的验相也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讲的这个法非常甚深,如同大海一般,其中有许许多多不可测度的甚深缘起,所以在修的过程当中,大乐智慧妙用的显现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修息增怀诛当中的息业,其验相是:在梦中进行沐浴、身上穿白色的衣服、遇到一些白色的客人等。

修成増业的验相:因为你的寿命、财富不断增上,梦中就升起了日月、收到了很多粮食,或者是降下珍宝雨等。

修成怀业的验相:在梦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向你顶礼、供养、赞颂等。

修成诛业、降伏业的验相:梦中发生一些巨大的火山爆发等,或者你在跟敌人作战的过程当中杀害敌人、战胜敌人等。

以上是修息增怀诛不同事业的时候,在梦中会出现的验相。

下面是一种断法的观修次第,特别是生病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上师的观修方法来遣除疾病,分六个方面。

乙四(分别之次第)分六:一、观想对境;二、净增甘露;三、布施宾客;四、作回向;五、宣说功德;六、修持之理。

丙一、观想对境:

赎死除障病魔时,观想前方虚空中,

无畏狮子莲座上,师佛无二露笑容,

为诸菩萨与空行,传承上师所围绕,

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

“赎死除障病魔时,观想前方虚空中,无畏狮子莲座上,”这里说,如果我们出现一些死相,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极大的违缘或遭受疾病,要想断除这些疾病等而修行的时候,就在自己前面的虚空当中观想狮子和莲花的宝座,宝座上面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

“师佛无二露笑容,为诸菩萨与空行,传承上师所围绕,”上师与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自己很有信心的任意一尊佛无二无别,或者与其他的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并且上师露出笑容,非常慈爱地一直注视着我们。然后观想,八大菩萨、空行众、护法众以及所有的传承上师都围绕在上师周围。你如果病得非常严重或者出现死相,就可以这样观想。

“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然后,就像我们观皈依境、皈依福田时一样,自己和冤亲债主等六道的可怜众生、三世父母,全部面向自己的根本上师,进行祈祷。这是刚开始观想对境的方法。

第二个观想方法是净增甘露法。

丙二、净增甘露:

自心吽字顶上出,变勇士持剑托巴,

自身眉间处斩断,置于骷髅三灶上,

内满身骨及血肉,降下甘露下燃火,

托巴量等三千界,其中充满妙甘露。

“自心吽字顶上出,变勇士持剑托巴,”刚才我们在前面观想了自己的根本上师等殊胜的对境,然后把自己的心变成一个藏文的“吽(ཧཱུྃ)”字,“吽(ཧཱུྃ)”字从头顶出来,变成一个白色的金刚勇士,手里持着宝剑和托巴(托巴就是天灵盖)。

“自身眉间处斩断,置于骷髅三灶上,”然后,在自己原来躯体的眉间处,金刚勇士用宝剑斩断头颅,将斩断的头颅放在一个骷髅的三灶架上面——像须弥山那么大的三灶。

“内满身骨及血肉,降下甘露下燃火,”然后把自己原来的躯体全部放在里面。通过托巴下的“样(ཡཾ)”字吹风,“让(རཾ)”字燃起火来(有些修法是“让、样、康”(རཾ་ཡཾ་ཁཾ།)都要观修),把身体里面的血、肉、骨头全部溶化,然后念诵“嗡啊吽”,慢慢慢慢,原来不清净的血和肉等全部得以清净并越来越增多。

“托巴量等三千界,其中充满妙甘露。”最后要观想,托巴的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就像大锅里面熬稀饭一样,我们原来特别执著的身体已经全部变成了甘露液体。

以上是第二步观修方法,前面第一步是,在我们前面的虚空中观想上师、诸佛菩萨、空行护法三根本为主的圣众。

第三步开始上供下施。我们已经把这个身体变成甘露了,现在要供养天女和勇士等,把身体全部上供下施。

丙三、布施宾客:

自心化现无数士,同持托巴洒甘露,

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

有客生喜还宿债,令害魔喜遣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

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

“自心化现无数士,同持托巴洒甘露,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我们刚才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勇士,身体变成了一大锅甘露,量等三千大千世界。然后白色勇士的心间再幻化出无数的勇士,每一个勇士手里都持着天灵盖。在大如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灵盖里面,有以“嗡啊吽”清净的甘露,洒这些甘露以供养无数的勇士、勇母。

在供养的过程中,自心幻化的无数勇士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先对“息客”——息灭一切烦恼的、寂静的客人,即对上方的诸佛菩萨、空行、护法作供养。而且把甘露变成他们所喜欢的各种各样的供品,比如七宝、八祥瑞,以及世间当中天人的资具等,并不光是供养“稀饭”。如果光是“稀饭”的话,可能有些佛不喜欢喝(众笑),也不光是我们很喜欢的甘露。

“有客生喜还宿债,”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又幻化无数的勇士、勇母,持着盛有甘露的托巴。而且,托巴里面的甘露也会变成三界轮回众生各种各样的所需,将其布施给所有的六道众生,尤其是自己在无始以来欠了很多债的众生。“有客”就是三有当中的客人,他们全部心满意足的话,那就皆大欢喜,并且还上了以前所有的宿债。

其实,我们身体生病、一直不好的时候,做一个这样的革萨里修法,身体就会很轻松,而且的确也会断除我执,把自己的身体、财富全部上供下施是非常有加持力的。

“令害魔喜遣违缘,”尤其是害自己的病魔、非人、罗刹、夜叉、厉鬼等,世间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邪魔,他们也都会欢喜,不会再给你制造各种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总而言之,上上下下所有的宾客都皆大欢喜。并且这样欢喜的白色光照射到自己,自己原来要接近死亡的、出现死相了,现在就遣除一切导致死亡的疾病,遣除一些魔障、违缘,就不会死亡了,已经把生命赎回来、买回来了,获得了复活的悉地,有时候也有共同和不共同的悉地。

以上是通过上师瑜伽来遣除违缘等,尤其是我们生病的时候应该这样修。

丙四、作回向:

不缘诸法自心性,不缘心性法界性,

如是境界中安住,如幻性中作回向。

最后,在修完上师瑜伽的修法之后,不执著任何法相,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缘,入于法界当中,在法界的境界当中如是安住。你所观修的对境,能观修的人,还有所观修的施物,全部都没有——刚才所供养的对境、供养者、作为供品的施物都不缘,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入定。出定的时候,在如梦如幻当中,通过念《普贤行愿品》等作回向。

丙五、宣说功德:

这样的上师瑜伽实际上是革萨里修法,有非常大的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

以此可除诸违缘,圆二资粮离二障,

心生无量加持悟,急生出离无我执,

现有现师成所愿,安乐临终现光明,

中阴解脱圆二利,故当勤修上师法。

“以此可除诸违缘,圆二资粮离二障,心生无量加持悟,”上师的这个修法很重要的。如果经常修行这样的革萨里修法,就能断除修行过程当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各种违缘,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心中能获得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的无量加持,很快获得开悟。

“急生出离无我执,”我们有时候在轮回当中想出离的话,可能是缓缓的——“现在不行,以后吧!”但修这个法的人因为上师的加持,很快就对三界轮回生起出离,无有我执。

“现有现师成所愿,”而且现有的现相全部都变成了上师的现相——色法显现为上师的相,声音是上师的金刚语,心里所有的分别念是上师智慧的妙用,一切显现成为上师的显现。并且自己所想到的很多事情都如愿以偿。

“安乐临终现光明,中阴解脱圆二利,故当勤修上师法。”他在生活当中始终是很快乐的,在临终的时候显现母光明和子光明,中阴获得解脱,圆满自他二利。所以说,我们应该精勤地修行这种上师修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息增怀诛的事业修得那么快?因为修上师瑜伽的功德非常大,下面讲这个道理。

丙六、修持之理:

佛说刹那念上师,胜过劫修生次第。

不管是在显宗的佛经当中还是在密宗的佛经当中,佛陀都再三地宣说:在一个大劫、多少亿年当中修各种各样的本尊,其功德本来是非常大的,但是不如刹那忆念上师的功德大。比如有一部经典中讲:千百万劫当中修六波罗蜜多,不如一瞬间、一刹那观修佛陀的功德大;千百万劫当中观修佛陀的功德,不如一刹那间忆念上师的功德大。

•  上师的加持三时无别

我在2003年讲过《大圆满心性休息》,当时我讲了噶玛巴的一个教证,他说:只要自相续有改变,上师在和不在都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你依靠一个法本,自相续当中有改变的话,你也可以把作者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

从历史上看,智悲光尊者从来没有见过无垢光尊者,他们之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智悲光尊者因为看了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就觉得特别好,于是天天祈祷,后来无垢光尊者的幻化身摄受了他;法王如意宝没有见过麦彭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是1912年圆寂的,法王如意宝是1933年降生的,中间有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法王如意宝天天祈祷麦彭仁波切,我们也看到,法王的任何一个作品前面都有顶礼麦彭仁波切。

乙五(功德)分二: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丙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足大悲上师尊。

下面讲依止上师的功德,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根本,所以应该依止。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遍知的各种功德和智慧当中会降下三地的法雨甘霖,就像云聚当中会降甘霖一样。

所以这里讲,想获得遍知智慧所降慈悲法霖的人,你应该依止谁呢?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足大悲上师尊。”应当依止具有殊胜功德圣者七财的根本、具有大慈大悲心的上师——想求得妙法的人一定要依止这样的上师。

下面讲,要追循前辈大德好好地依止善知识。

丙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那么我们求法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为了息灭无始以来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无明习气,还有相续当中意识形态的贪嗔痴等烦恼。也就是说,我们要息灭烦恼、息灭无明、息灭业障,为了断除这些,真正见到自心的本来面目,真正能获得即生当中的成就等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求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以常啼菩萨、善财童子、米拉日巴、玛尔巴罗扎、智悲光尊者和法王如意宝作为榜样,以三喜来依止善知识,然后苦行,不生起任何的厌倦。

最后一个颂词无垢光尊者是这样讲的。

甲六、回向本品善根: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最后总结的时候讲了四摄:利行、布施、爱语和同事。四摄是一个善知识摄受弟子的最好方法。颂词中的“利行”是四摄当中的代表,其他的三种实际上已经间接说明了,下面也有教证来说明。

以上讲到的教言相当于帝释天的琵琶声,有缘者听了之后会当成非常有意义的、像甘露一般的法语——我们前面依止善知识的所有窍诀,就像帝释天放的音乐,非常动听。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以前我们在漫长的轮回当中,可能依靠其他邪师、恶知识的指点,特别特别劳累。很多人已经依止了别人很多年,最后学了《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五品之后,觉得:“我以前太累了、太没有意义了,真的太累了!”那么,我们现在在如来的花园当中,自己的心依靠善知识非常有意义的教言获得了安宁和休息。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