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26课——上师瑜伽视师如佛(重要)
《大圆满前行》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这些共同加行已经讲完了;不共加行中,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也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上师瑜伽。
五、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所谓的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相应的修法。]
首先,是华智仁波切对上师的顶礼句: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
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首先观察、依止极为殊胜之上师,并依教而行;在中间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又百般苦行,一一实修上师所传的法要;到了最后,自己的心识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尽得上师的密意与传承。就是在这样的无等上师足下,作者恭敬顶礼。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不管你修什么法,只要是正法,由修上师瑜伽的加持,便能以强迫方式,令你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出世间智慧。
◎ 要寻找真正的善知识
当然,你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善知识,这在你学佛修法的历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 视师如佛
在找到具相善知识以后,你应该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祈祷上师,这一点十分重要。
有人认为,“视师如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修法,汉传佛教里没有。其实不是,汉传佛教里也有。如《金刚顶经》[ 《金刚顶经》:又名《大教王经》、《教王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唐不空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赵宋施护译)。]云:“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经文指出,真正的阿阇黎,与一切佛陀无二无别。而这个道理,《华严经》里更是处处提及。因此,不能认为这只是藏传佛教的教义。
● 视上师为凡夫不得加持
不过,从修行人自身的利益来讲,将上师视作凡夫,的确是得不到加持的。
以前,仲敦巴尊者请问阿底峡尊者:“藏地有好多人在修行,但并没有获得殊胜成就,原因是什么呢?”
尊者说:“大乘功德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地的人把上师看作凡夫,这样怎么能得到加持?怎么能获得殊胜成就呢?”
因此,在依止上师方面,“视师如佛”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 如理依止善知识
如果真能视师如佛,那不仅能得加持,就连证悟也能获得,如经中说:“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如理依止上师善知识。
● 依止 闻法 报恩
阿底峡尊者曾说:“诸位法友,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上师,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在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谛听上师的教授;一切安乐均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报答上师的恩德。”
● 上师是一切成就之作者
噶当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
我们一般认为,出世间的修行靠上师,但实际上,即使是世间法,离开向上引导你的善知识,恐怕除了造业以外,也很难圆满。所以,世出世间的一切成就,都要靠上师。如省庵大师云:“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
读过《六祖坛经》的都知道,永嘉大师看《维摩诘经》开悟以后,还要六祖来印证。所以,即使是出世间的开悟,离开世间师承的话,也不圆满。
● 不敬上师则无所收益
喀喇共穹格西又说:“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
《水木格言》中也说:“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
◎ 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尤其是,在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
我也再再讲过,不管你是闭关,还是平时修法,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早上起来念一遍上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如果是修行好的人,除了这些规律性的念诵以外,平常生活中也会时时祈祷上师,甚至像前辈大德一样,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观为上师的加持。这样的话,在上师的幻变游舞中行持下去,自然而然会现前证悟的。
● 上师瑜伽超胜一切生圆次第
其实,上师瑜伽这一修法,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都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
祈祷佛陀、修持本尊的功德,这是谁都知道的。文殊、观音、大势至,任何佛陀、本尊、空行、护法,如果你能修一年、十年、千年、万年,那功德是无法想象的。但即使你在千万劫中修十万本尊,也不如在极短的一刹那中,忆念你的根本上师殊胜。比方说,你就念一声“喇嘛钦”,同时心里也作意、观想并祈祷你的根本上师,就这么一个简短修法,已经胜过你修十万本尊的功德。
因此,我们都应该将“上师瑜伽”当作最重要的修行法门。虽然有时依靠这一修法要顶礼、忏悔等,稍微累一点,但功德特别大,所以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
● 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
按宁提(心滴)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依靠上师瑜伽,便可获得证悟。
在下乘宗派[ 指显宗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中,要凭借因明、中观的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
在下续部[ 指事部、行部、瑜伽部。]中,要先获得共同八种悉地之后,才能取证究竟的殊胜佛果悉地;
在其他的上续部[ 指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中,则要通过第三灌顶[ 智慧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但自宗大圆满的观点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沾染破誓言之锈一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并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这是自宗大圆满的不共特点。在我们的传承上师中,像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他们在传法时常讲:“我的传承清净无垢,在我的传承上师与我之间,从未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
就如前面所引用的:“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胜义俱生智慧,依两点而证悟:
第一、积累资粮、净除罪障;
第二、具有证悟之上师的加持。
● 师言入心如见手中宝
萨哈尊者也说:“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上师的教言入于何者的心里,那他就像将如意宝掌握在手里一样,何时求取悉地都随欲自在。
一个“视师如佛”的弟子,自然会珍视上师的每一句教言,用于自己的修行。而与此同时,他也知道,上师的某些教言是有密意的,是为摄受不同众生宣讲的。因此,《如意宝藏论》、《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都讲过,了解上师的密意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上师的教言入心。入心以后,像萨哈尊者所说的,你就可以“现见手中宝”了。
● 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也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修本尊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而且,按《虚幻休息妙车疏》的观点,修上师瑜伽时,一定要观想上师的形象,上师的形象不能改变。这样观修,可以迅速获得解脱。所以,在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时,直接观法王的形象就可以了。
当然,这是具信弟子的修法。如果对上师的信心不足,转变成佛菩萨的形象也可以,否则,你观想上师时,不一定能生起到量的信心。
● 祈祷上师一遍功德无比
尤其是,如果能常年如一日地修上师瑜伽,那必定获得解脱。其实不说长久地修持,就是祈祷上师一遍,功德也是无可比拟的。如《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 修上师瑜伽一生成佛
从前,藏地有一位大成就者说:“每天至少作十几次祈祷上师,若无感应,就算我胡说。”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以恭敬心及猛厉信心常常祈祷上师的人,修行是很容易的。如果断了这种祈祷,依靠自力修行,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四世班禅大师曾说过:“一生成佛法,具相上师尊,一心诚祈祷,是深密法集。”意思是,一生成佛的方法,唯一就是对具有法相的上师,一心一意地诚挚祈祷。这种祈祷,其实就是最甚深的密法总集。
《阿底庄严续》中也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此外,修上师瑜伽时,还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如果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并在行住坐卧中以此摄持,那的确是一种殊胜的境界。
因此,对于这个可以一生成佛的法门,大家一定要重视!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