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4课——四无量心宣说其他修法
下面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前面讲了四无量心,即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各自的修法都讲了。
甲八(宣说其他修法)分七:一、反复观修;二、以悲心遣慈心之障;三、以喜心遣悲心之障;四、以舍心遣喜心之障;五、以慈心遣舍心之障;六、轮番修法;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第八个问题是讲其他的修法,其实也是上面的内容,但是修行的方式有点不同。这也分七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是反复观修。
乙一、反复观修:
如是修后先修慈,以此依次除四执。
我们前面已经修了从舍无量心到喜无量心的四种修法,现在为了达到真正修行的境界,我们换另一种方式来进行修持。是怎么样修呢?
“如是修后先修慈,”前面是先修舍心,再修慈心、悲心和喜心,这样修完了以后,为了达到稳固,这里讲先修慈无量心。或者说,有些修行人认为:“舍无量心永远是在前面的,喜无量心永远是在后面的。”他们有这样的执著,为了断除这些执著,就先修慈无量心,然后修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
“以此依次除四执。”以此断除四种执著。你认为:“有固定的修法,永远是这样修的,这个次第不能改变,它是实有的、稳固的。”这种想法实际上也不对,因为这种修行次第,只是前辈大德为了让我们的修行达到不同的境界,才这样制定的而已。
• 修行需要恒常与专心
《入行论》当中也讲:“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如果我们渐渐地修习安忍一些小的危害,大的危害逐渐也能忍受。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困难的事,就看你能不能串习,不断去串习的话,世上的很多事都可以掌握在你的手里。
下面讲到,以悲心遣除慈心的障碍。
乙二、以悲心遣慈心之障:
修慈若贪众如亲,修悲除苦因果执。
“修慈若贪众如亲,”我们前面讲的大慈心——愿所有众生获得快乐的心,如果修的时间太长了,最后很有可能把所有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一样,特别执著。
“修悲除苦因果执。”如果这样执著的话,你就应该修悲心。为什么修悲心呢?因为在修悲心的过程当中,我们愿可怜的众生离开痛苦。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样的痛苦有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有些人正在造痛苦的因——造恶业,有些人正在感受痛苦的果,但不管怎么样,痛苦的因和果对众生来讲,都是需要远离的。那么,你应该以有缘和无缘的大悲心来断除修慈心而产生的执著,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如果对众生一味执著的话,也会给你带来一种痛苦,而通过悲心来断除痛苦的因果时,你自己对自己也有一种反省,这样的话,修慈心时对众生的执著也可以遣除。
下面说,用喜心来遣除悲心的障碍。
乙三、以喜心遣悲心之障:
悲心微弱若有缘,以无缘喜除忧患。
“悲心微弱若有缘,”修了有缘的大悲心以后,如果这种大悲心太强烈了,那么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是特别可怜的,最后你可能都变成一个悲观者了。
“以无缘喜除忧患。”所以,你一定要从胜义当中去观察,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在世俗当中,这些也是如梦、如幻、如阳焰,没有什么实有的。因此,你也没有必要特别强烈地去耽著他们,这样去耽著的话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最后要用无缘的喜心来断除你对某个众生特别耽著、特别伤心、特别悲哀、特别忧患等心态,这些可以一一地遣除。
乙四、以舍心遣喜心之障:
修喜心若极散乱,以修大舍离亲怨。
“修喜心若极散乱,”如果随喜他人获得快乐的这种喜心修得特别好,可能也会去执著,产生一种贪恋。
“以修大舍离亲怨。”在这个时候,应该用大舍心来远离亲怨。
以上是遣除喜心的障碍。
乙五、以慈心遣舍心之障:
舍心若成无记法,如前慈等次第修,
以此容易至修量,获得稳固之验相。
“舍心若成无记法,”如果舍心修得特别好的话,到最后可能不会贪爱自己的亲人,也没有什么嗔恨的怨敌,最后处于一种无记的状态,好像没有什么执著,处于非常平庸的状态。这种心态实际上也不是很好的,也是一种障碍。
“如前慈等次第修,”那么,我们应该像前面讲的一样,从慈心到悲心、喜心一个一个地修,这个时候,原来无记的状态就可以遣除。
“以此容易至修量,获得稳固之验相。”通过上面四种方法的修持,到最后我们的修行会得以稳固。
这是四无量心迅速得到稳固的方法,第六个问题讲轮番而修。
乙六、轮番修法:
修极稳固瑜伽士,顺逆轮番顿超修。
“修极稳固瑜伽士,”刚开始应该按照舍心、慈心、悲心、喜心的顺序来修,到了一定的时候,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被外境所改变,慈悲喜舍的心特别稳固。
“顺逆轮番顿超修。”修行稳固的修行人,应该先从慈心开始,一直顺式修到舍心;然后再逆式修,从舍心开始,修喜心、悲心、慈心。
之后又轮番地修,一会儿修慈心,一会儿修喜心,一会儿修悲心,一会儿修舍心。
还有一种方法是顿超而修,先修舍心、悲心,然后修慈心,等等,以中间搁置的方式来修。
为什么这样修呢?因为任何一种修行要得到稳固的话,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修。所以修慈悲心的话,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修很长时间。
乙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依此增进新证悟,较极稳固更稳固。
“依此增进新证悟,”通过以上这样四无量心的修法,最后我们会获得以前没有的一些境界和证悟,比如说获得神通、空性境界或者菩提心等。
“较极稳固更稳固。”如果以前自己的修行特别不稳固,今天好像还可以,明天就不行了,那就慢慢地以次第修行、以祈祷而修行。
甲九(宣说修行之果)分十二: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二、等流果之利益;三、增上果之利益;四、士用果之利益;五、修慈心之利益;六、修悲心之利益;七、修喜心之利益;八、修舍心之利益;九、赞颂功德;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乙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
如是修持异熟果,获得增上决定胜,
转生欲界人天身,能得利益与安乐。
“如是修持异熟果,获得增上决定胜,”我们修四无量心会有四种果,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异熟果是暂时获得人天的增上生,最后获得决定胜,即究竟的涅槃。像《中观宝鬘论》里面就主要讲增上生和决定胜。
“转生欲界人天身,能得利益与安乐。”在此之前,你也不会堕入地狱、饿鬼和旁生界等,而会转生到欲界的天界和人间,能得到这样的利益和快乐。
乙二、等流果之利益:
同行等流恒修彼,感受得乐离违品。
“同行等流恒修彼,”修四无量心的同行等流果是,因为以前修四无量心,所以即生当中也特别喜欢修。
“感受得乐离违品。”四无量心的感受等流果是远离了其违品。因为在修行过程当中,他自己没有害心、嗔恨心等,心很柔软、很平和。
乙三、增上果之利益:
转生悦意喜乐境,众生和合财富裕。
修慈心的话,你的处境会很悦意;修悲心,你转生的地方会很快乐;修喜心,周围的花果会很丰富,特别舒服;修舍心的话,会转生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特别相合的地方。
乙四、士用果之利益:
四无量心更增上,任运而成自他利。
士用果是善和恶不断地、翻倍地增长。修了四无量心的话,将来自利也好,利益众生也好,会自然而然成办,不是很费力的。
乙五、修慈心之利益:
修持慈无量心者,无嗔受用皆圆满,
获得大圆镜智慧,相好严饰报身相。
下面讲,修四无量心分别获得四种智慧、圆满四种身、断除四种烦恼,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对应。我们今天只讲到这个颂词就可以了。
“修持慈无量心者,无嗔受用皆圆满,获得大圆镜智慧,”修持慈无量心的这个人,在生生世世当中没有嗔恨心,而且受用圆满,会获得五种智慧当中的大圆镜智。按照《经庄严论》和很多经典的说法是有四种智慧。这里讲,修慈无量心的人会获得大圆镜智,即令嗔恨心转依为大圆镜智。嗔恨的本体就是大圆镜智,大圆满里面也是这样讲的,《大圆胜慧》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相好严饰报身相。”将来会获得相好圆满的报身佛身相。
所以,修慈悲喜舍非常重要。后面的部分下一堂课再讲,今天讲到这里。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