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5课——四无量心修行之果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4-13 10:44 ė173次浏览 60条评论

甲九(宣说修行之果)分十二: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二、等流果之利益;三、增上果之利益;四、士用果之利益;五、修慈心之利益;六、修悲心之利益;七、修喜心之利益;八、修舍心之利益;九、赞颂功德;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今天我们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四无量心,讲到了每一个无量心的功德、利益,昨天讲了慈无量心的利益,今天讲悲无量心的利益。

乙六、修悲心之利益:

依悲无贪得法身,现前妙观察智慧,

一切法身之功德,力等十八不共法。

我们前面讲,嗔恨心转依为大圆镜智是修慈无量心的功德。那么,修持悲无量心的话,可以对治我们相续当中的贪心。贪心的本性是三身当中的法身,是四种智慧当中的妙观察智。法身的功德显现时,就像《弥勒五论》《入中论》等论典所讲的一样,佛陀的十力、十八不共法等就会获得。

所以大家也应该清楚,如果贪心转依或者说认识贪心的话,它就是无贪的,无贪的本性是妙观察智。《六祖坛经》中经常讲“烦恼即菩提”,烦恼当中有五毒烦恼,菩提有身菩提和智菩提,即最后获得佛果时的所依和能依,能依又分智慧、事业和三身,这里就讲妙观察智。

从密法的直指本性方面讲,当我们生起贪心的时候,如果认识它的本性,贪心就是妙观察智。前辈大德们都是通过密宗的直指方法,让你认识自己心灵真正的本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乙七、修喜心之利益:

依喜无有嫉妒心,获得报身成作智,

幻化种种不定相,任运成身即事业。

“依喜无有嫉妒心,”通过修行喜无量心,最后就无有嫉妒心。

因为嫉妒心的来源主要是自己没办法欢喜,对吧?别人有善根、有功德的时候,自己心里就闷闷不乐。如果喜无量心修得很好的话,就没有嫉妒心。

“获得报身成作智,”这样能获得四身当中的报身及成所作智。

“幻化种种不定相,”也可以获得幻化身,即化身。所谓的“种种不定相”,是将来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在他们面前示现的各种形象。比如说,在人面前示现人的形象,在天人面前示现天人的形象,在旁生面前示现旁生的形象,等等。

“任运成身即事业。”也就是说,修喜无量心能成就任运之身,任运之身就是佛陀的事业、弘法利生的事业。《现观庄严论》中讲了佛陀的二十七种事业,以二十七种事业能真正度化众生。

乙八、修舍心之利益:

修习舍心无慢痴,现前平等性智慧,

以及法界性智慧,离戏法性本性身。

修舍无量心,一是能对治五毒里面的傲慢,因为修了舍心之后,慢心就没有了。傲慢是一种不平等的心,《俱舍论》里面讲了七种傲慢。二是对治愚痴。因为舍心的本体是智慧,所以可以对治愚痴的心。然后现前五种智慧里面的平等性智和法界性智,并获得远离一切戏论的本性身。

在密宗当中,经常有“金刚身”和“现前菩提身”的说法,在显宗当中也有“本性身”和“现前菩提身”的说法。

乙九、赞颂功德:

慈等功德无边际,无等人天导师赞。

总而言之,四无量心有特别多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样的道理,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的大乘经典当中也有所宣说。

《吉祥鬘经》当中说:“谁修四无量,得善逝垂念,功德无有量,超过虚空界。”谁修四无量心的话,会得到十方如来的垂念和加持,其功德无有限量,超越世间,是非常非常大、特别特别多的。

乙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

皈依余师为劣道,持四无量此正道,

趋向解脱无垢染,三世诸佛前后迹。

“皈依余师为劣道,”皈依其他世间当中的山神、地神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世间当中有各种宗教、各种导师,依止这些也是一种恶劣的道,不太合理。

“持四无量此正道,趋向解脱无垢染,”如果你真正皈依了大乘佛教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修持四无量心的正道,那就真正趋入了解脱道,无有任何垢染。

“三世诸佛前后迹。”而且,未来、过去、现在三世诸佛走过的或将来要趋入的路也是四无量心。所以,无数人都是通过修四无量心而获得成就的,很多前辈大德走过的路也是这个。

乙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

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

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

这里讲,显宗和密宗在承许获得佛果方面有一些差别。

“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因乘即显宗乘,它承许获得佛果就像种子生芽一样:原来是种子,慢慢变成苗芽,然后开花结果等。在因地的时候,通过修行智慧和方便(即大悲心),获得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并从中产生色身和法身。也就是说,色身和法身是通过大悲心和智慧修出来的,它们之间有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显宗是这样来承认的。

“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而果乘(即密乘)承许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色身和法身上面有烦恼障和所知障,要通过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把障碍遣除,就像虚空的本性本来是没有什么改变的,但是空中的云要依靠狂风来吹掉一样,它们之间是能遣所遣的关系,并不是能生所生的关系。我们本来都是如来,但是在自心本性上面有垢染,就像一个铁块生锈了,我们要把锈去掉。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但在最终究竟实相的意义上,显宗和密宗是一致的,都要修空性大悲藏,即修持空性观和大悲观。空性和大悲心二者叫空性大悲藏。对于这一点,因乘显宗乘和果乘密宗乘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同样实修的。

乙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经说无始善种子,未作本来即存在,

密许本来具三身,遣除客障显密同,

总之经续诸道一,诸成就者说内外,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

“经说无始善种子,”以第三转法轮为主的显宗经典中讲,在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从无始以来都有一个善的种子,我们有时候叫它“善种子”,有时候叫它“如来藏”,有时候叫它“不坏菩提分”等,它有很多很多的名称。

“未作本来即存在,”没有任何的造作,它本来就已经存在了,这在显宗的《如来藏经》等经典当中都讲得非常清楚。

“密许本来具三身,”在密宗当中说,这样的种子实际上并不是还没有成熟,而是每一个人都已经完全具足法报化三身——我们心的本来空性方面是法身,光明方面是报身,这两者无二无别方面是化身,就像大圆满的一些直指窍诀所讲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本来具足三身。但显宗不承认这一点,他们只说三身的种子是存在的。

“遣除客障显密同,”不管是显宗的说法还是密宗的说法,都要遣除心上的客尘、障碍,在这方面显密都是相同的。

“总之经续诸道一,”总而言之,显宗的经典和密宗的续部,在最究竟的道理上完全是一致的。

“诸成就者说内外,”因此,诸位大成就者,即莲花生大士以及前辈大德们,把密宗称为内乘,显宗称为外乘。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所以,我们后学者应该精勤努力地修持四无量心,不要懈怠。

甲十、回向本品善根:

如是寂性之善说,尽除众生心污垢,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如是寂性之善说,”我们上面所讲的全知无垢光尊者寂静形式的妙语善说,相当于秋天皎洁的月亮。无垢光尊者造这部论的时候可能是个秋天,我们现在讲的时候也是秋天。

“尽除众生心污垢,”无垢光尊者的这个善说相当于月光一样,当月光照耀的时候,人们的心里有一种清凉,所有酷热的烦恼、心里面的污垢、特别烦躁的感觉全部都会被遣除。如果上面的四无量心、利他心真的修得很好的话,很多人一定会很快乐的;如果利他心修不好的话,很多人都非常痛苦。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所以,这个世间当中很多误入歧途的劣道者、自私者,包括得不到解脱的其他宗教、一些自私自利的宗派,他们的心性是很疲劳的,确实是很累的。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七品四无量心解释圆满。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