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48课——下士道念死无常修念死理思决定死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3-4-23 19:45 ė106次浏览 60条评论

丑四、修念死理分四:一、思决定死  二、思惟死无定期  三、思惟死时除法之外、余皆无益  四、摄义

寅一、思决定死分四:一、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  二、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  三、思惟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当死  四、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卯二、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分三:一、以教理成立  二、以比喻说明  三、劝诫勿贪现世

辰二、以比喻说明

【如传说大觉沃行至水岸谓:“水淅淅流,此于修无常极为便利。”说已而修。】

就像传记中所说,一次阿底峡尊者走到河岸边说:“水淅淅地流,这对修习无常非常便利。”说完就在岸边观修无常。

以外在流水作为助缘,很容易在心中现起无常的体验。这是以尊者的传记启发我们,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修无常。

【《大游戏经》亦以多喻宣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

《大游戏经》中也以多种比喻宣说无常的含义,经中说:“三界无常犹如秋天的白云,瞬息万变;众生的生死如同观看戏剧,幻变不息;众生的寿命就像空中的闪电,一闪而过,刹那不住;又似悬崖飞泻的瀑流,迅猛流逝。”

下文开始揭示无常修法的重点。

【又如说云:“若有略能向内思者,一切外物无一不为显示无常。”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实无利益。如迦摩巴云:“说思已未生,汝何时思?昼日散逸,夜则昏睡,莫说妄语。”】

又比如有说:“若能稍微向内思惟,就会发现一切外在事物无一不是在显示无常。”因此,对万事万物都应这样类推而思惟。如果反复地思惟,就能引生无常的定解;如果仅仅稍作思惟,就说生不起定解,这实在没有利益。就像迦摩巴呵斥他的弟子说:“你们说思惟之后不能生起定解,你们什么时候好好思惟过了?白天散乱放逸,到了夜晚就昏睡,你们不要说妄语!”

辰三、劝诫勿贪现世

【非但寿边为死所坏而趣他世,即于中间,行住卧三随作何事,全无不减寿量之时。首从入胎,即无刹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间生存之际,悉被老病使者所牵,唯为死故导令前行。故不应计于存活际,不趣后世安住欢喜。譬如,从诸高峰堕时,未至地前空坠之际,不应欢乐。】

人们不但是在寿命的尽头被死亡摧坏而前往后世,即便是在存活的期间,不论做行住卧等任何事情,完全没有不减少寿量的时候。从一开始入胎之后,便没有一刹那能够安住,唯一是朝着后世奔驰,因此在中间存活的时候,完全是被衰老和疾病的使者牵引,唯一是为了死亡而被引向前去。所以,我们不应认为在存活时不是趣往后世而安住在欢喜当中。譬如,从高崖上坠落时,在没有落到地面正当坠落期间,不应欢喜。

【此亦如《四百颂释》引经说云:“人中勇识如初夜,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

这也像《四百论注释》中引经所说:“国王!如人初夜安住世间胞胎当中,从入胎之后,每天完全没有停息地奔向死亡。”

【《破四倒论》亦云:“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阿阇黎玛德之札在《破四倒论》中也说:“譬如从险峰坠地,终将粉身碎骨,而正在坠落的空中,难道是在享受安乐吗?同样,人们从出生开始,便一直都是为了最终的死亡而奔驰,有情在生存的期间,怎么可能获得真实的安乐?”

【此等是显决定速死。】

这句话是结语。

上述内容都是显示“决定很快就会死亡”。

卯三、思惟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当死

【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者,谓纵能至如前所说尔许长边,然亦不应执为有暇。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亦由睡眠分半度迁,又因散乱徒销非一,少壮迁谢至衰耄时,身心力退,虽欲行法,然亦无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时实为少许。】

“思惟有生之年也没有闲暇修行妙法而决定死亡”,就是思维:纵然能活到前文所说的寿量,但也不应认为有闲暇修行。也就是说,因为先前在无意义的琐事中,已耗去了许多寿量,剩余的寿命也因睡眠而耗去了一半,不睡时又因散乱而浪费了不少时间,从少壮迁谢而进入老年时,由于身心的力量衰退,虽然想要修行,也没有勤修的精力,因此真正能够修法的时间实在很少。

【《入胎经》云:“此中半数为睡覆盖,十年顽稚,廿年衰老,愁叹苦忧及诸恚恼亦能断灭,从身所生多百疾病,其类非一亦能断灭。”】

《入胎经》说:“人寿一百岁之中,有一半时间是被睡眠覆盖,十年当中幼稚无知(没有修法意乐),最后二十年衰老无力(没有修法的精力),中间又因愁叹苦忧和嗔恚等烦恼耗去许多时间,从身体所产生的种种疾病,又耗去了一部分光阴。”

【《破四倒论》亦云:“此诸人寿极久仅百岁,此复初顽后老徒销耗,睡病等摧令无可修时,住乐人中众生寿余几?”】

《破四倒论》也说:“人寿最长也只有一百岁,而且初期幼稚、后时衰老,只是白白浪费时间,中间又被睡眠、疾病等摧残,而没有可以修行的时间,身心安住安乐的人们当中,众生堪能修习佛法的寿命能剩下多少呢?”

【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伽喀巴也说:“活在人间六十年当中,除去饮食、睡眠和疾病,其余能够修法的时间尚且不到五年。”

卯四、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唯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若死怨敌定当到来,无能遮止,何故爱著现法欺诳?如是思已,多起誓愿,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如是今生的一切圆满盛事,到临终时唯一成了人们忆念的对境,就像梦醒之后回忆梦中所感受的安乐。如果死亡怨敌必将来临,而且没有方法能够遮止,那为何还要贪爱欺诳不实的现法呢?这样思惟之后,内心应当多发誓愿,决断自己必须修行正法。

【如《本生论》所说而思:“嗟乎世间惑,非坚不可喜,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众生住于如是性,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道,全无怖惧欢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

应按《本生论》所说而思惟:往昔佛陀曾降生在印度一王族家中,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莲花受用”大会时,迎请王子前去参加。由于王子宿世修持正法,所以对这种热闹场面十分厌离,而感叹说:“哀哉!世间的烦恼并不坚实,没有什么可喜乐的,这个莲花受用大会也将成为忆念的对境。众生安住在这样无常痛苦的自性中,却丝毫没有畏惧,实在很稀奇啊!所有通道都已被死主截断,无论逃往何处都无法摆脱死主的追捕,然而众生竟然对此毫无畏惧,依旧欢欣地做乐。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自在安住的机会,因为现有老病死在作害,而死主怨敌的势力强大,谁也无法阻止,众生必将前往来世恶趣苦恼之处,有心识的人谁会喜爱这个莲花受用大会呢?”王子如此教诫国人。

【《迦尼迦书》中亦云:“无悲愍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

《迦尼迦书》中也说:“没有悲悯心的死主,毫无情义地杀害士夫,如果想到死主现在正前来杀害自己,智者谁会放逸而行呢?死主所射的猛箭非常勇暴,而且丝毫不差,所以乃至死主的猛箭没有发射之前,应当勤修自利。”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