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0课——发菩提心发心仪轨七支供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4-28 10:54 ė229次浏览 60条评论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今天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现在讲到了第八品,即显宗部分的最后一品。第八品主要讲菩提心,现在正在讲发心仪轨。发心仪轨又分为前行、正行和后行,前行也分两个方面,即积顺缘和七支供。

在七支供中,前面讲了顶礼支,还讲了供养支的部分内容。供养有真实供养和意幻供养,还有外、内、密供养等。大概几个月前,我们讲过意幻供养当中的供养天物和无主物,今天讲有主之供品。

壬三、有主之供品:

有主物供养,就是将世间非常珍贵、美妙的事物做供养。

妙瓶宝树如意牛,轮王七宝八瑞物,

七近珍宝广大物,供养应供大悲主。

“妙瓶宝树如意牛,轮王七宝八瑞物,”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也可以经常这样观想。我们前面观想过,将世间没有主人的山河大地等所有供品,供养大悲尊主、十方诸佛菩萨。同样,今天我们也会观想供养世间的有主物(有主人的物品),比如房屋、人们特别喜欢的各种药物,或者古时候非常吉祥、珍贵、稀有的供品,像如意宝珠、如意牛,还有轮王七宝,即玉女宝、大象宝、骏马宝、大臣宝等 。

此外,还有我们平时说的八吉祥,即胜幢、法轮、莲花等。还有八瑞物,在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这八种事物都成了非常吉祥的象征,有白芥子、明镜、奶酪、长寿吉祥草、木瓜和右旋海螺等。

“七近珍宝广大物,供养应供大悲主。”还有世间当中的卧具、宝剑、衣服等,这些叫做七近宝【宫室、卧具、靴履、宝剑、衣服、蛇皮褥、林苑轮王】。以上这些宝物都可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壬四、如海等持之供品:

其实,等持供养也包括在意幻供养当中。我们念的《普贤行愿品》中有普贤云供,是通过等持和三摩地的威力来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并供养诸佛菩萨,这是一种特殊的供养方法。

等持意供遍虚空,内外密之供云海。

鲜花妙云饰美宅,药香甘露之云聚,

灯光神馐乐音云,赞声海云皆供养。

“等持意供遍虚空,内外密之供云海。”大家都知道,《华严经》中有很多形容词,如果某种事物非常多,有时就用云来比喻,有时候用大海来比喻。所以,“普贤云供”并不是供养白云、黑云等所有的云,而是因为云遍于整个虚空,所以用它来表示众多。同样,大海是无边无际的,也用来表示无量无边。而有些不懂佛教的人不理解这一点,实际上,我们经常用云和大海来比喻供养或功德等。

“鲜花妙云饰美宅,药香甘露之云聚,灯光神馐乐音云,赞声海云皆供养。”这里讲,可以通过等持来观想鲜花、美宅、药物、香、甘露、灯、光芒、神馐、音乐和各种赞扬的妙音,这些都如海云一般聚集——这里讲到很多的海和很多的云,这些都是比喻。《华严经》中经常说“如海”“如云”,在藏传佛教的诗学中,也经常用海和云来形容无数、广大和深奥。

下一个颂词是讲不共之供品。

壬五、不同之供品:

意幻供云无边际,散布美女持鬘女,

歌舞供养天女云,献佛菩萨令欢喜。

在密法当中有很多关于供养的不共修法,在显宗当中也有,《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中就引用过一些显宗的教证,讲到了令诸佛菩萨欢喜的特殊供云。

“意幻供云无边际,散布美女持鬘女,歌舞供养天女云,献佛菩萨令欢喜。”这里说,意幻供养可以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观想很多的供品供养天女、美女,即金刚色女、香女、味女、触女、鬘女等,无数天女以歌舞供养,令诸佛菩萨欢喜。

己三、忏悔支:

无始串习之习气,业及烦恼所造罪,

成为三有轮回因,忏悔所有一切罪。

无始以来,我们以业和烦恼所造的一切罪业,都成为三界轮回的因,我们要一一地忏悔。我们在轮回当中,主要是以身口意三门和贪嗔痴三门来造业,这在佛教中叫造罪的六种门。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讲,我们自己造的和让他人造的罪业,全部都要忏悔。

关于忏悔的方式,最好是用四种对治力。有一部佛经叫做《宣说四法经》,其中专门宣说了四种对治力,即厌患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和所依对治力 。

己四、随喜支:

众生无量之福德,恒时我诚作随喜。

这里的“众生”包括佛菩萨,他们在世间做了许许多多善事,我们应该不起嗔恨心、发自内心地随喜,这样能获得同样的功德。

己五、请转法轮支:

为度一切诸众生,请转无上妙法轮。

佛陀成道以后没有立即说法,通过梵天的请求才开始转法轮。同样,现在有些善知识,包括有些法师确实讲得很不错,你们也应该请他们去讲课。

己六、请不涅槃支:

乃至有海未空间,祈请住世不涅槃。

乃至轮回的大海没有干涸之前,我们要祈请佛陀、上师、善知识们不入涅槃,不要舍弃众生,一定要长久住在世间,为众生转妙法轮。

善知识们为什么会示现涅槃呢?《极乐愿文大疏》中说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佛陀、善知识们看到这个刹土的所化众生已经没有了,利生事业已经圆满了,就会示现涅槃。

第二种情况是,所化众生对恒常的执著太严重了,无常修得一点都不好,那么善知识也会示现无常。

第三种情况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有种种邪行,没办法度化,即使善知识住在世间,对众生也没有真实的意义,这个时候,善知识也会示现圆寂的。

我们前面讲了七支供当中的顶礼、供养、随喜、悔、请转法轮和请不涅槃。其实,经常祈祷善知识不入涅槃也是自己得长寿的一个窍诀。很多人如果不想死的话,也可以多吃一些长寿丸,多念一些《药师经》。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