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2课断常执品明无常死之自性
前一堂课按著论五本对《中观四百论》作了总体的介绍,并且讲解了名义,今天开始讲解正论。
二、论义分二:一、明方便名言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的次第;二、明方便生胜义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
甲一、明方便名言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的次第分四:一、断所知非理分之方便的瑜伽;二、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三、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的瑜伽;四、方便生甚深分闻器净理。
前八品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断除所知非理分之方便瑜伽。其中“所知”,是指名言中以心来了知的一切因缘所生的世俗有为法;“非理分”,即非理作意部分,就是染污作意,也就是指不符合名言诸法真实性的颠倒执著分。
第二是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瑜伽。“证”是证得的意思,是指以正智如实证悟真理。“所取清净分”是指涅槃的灭谛以及证得涅槃的大乘菩萨道的道谛,因为去除了杂染,所以其性清净。
第三是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瑜伽。“所断杂染分”,是指集谛,也就是包含了一切烦恼杂染、业杂染的生死轮回分。
第四是方便生甚深分闻器净理。“方便生甚深分” 是指胜义分。“闻器”是指听闻而修习甚深胜义谛的法器,也就是在诸所化有情中,对于有堪任根,有堪任相,即有能接受甚深微妙的胜义谛法的法器者。对这些合格的法器,应殷勤郑重说胜义法门,令其直接悟入。“净理”指净治法器弟子的轨理(所谓“轨理”,“轨”是轨道、规则、规矩;“理”是如何做的道理)。
乙一、断所知非理分之方便的瑜伽分四:一、断常执颠倒之方便的瑜伽;二、断乐执颠倒之方便的瑜伽;三、断净执颠倒之方便的瑜伽;四、断我执颠倒之方便的瑜伽。
这四部分,分别对应前四品的内容。也就是在名言中以心来了知的一切因缘所生的有为法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常、乐、我、净的自性,纯粹是凡夫把真实性明明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名言法,颠倒执著为常、乐、我、净,产生了种种非理作意。要断常、乐、我、净的颠倒执著,其正对治就是这四个方便的瑜伽。
断常执方便品第一
丙一、断常执颠倒之方便的瑜伽分三:一、明诸行无常死之自性;二、广说彼如何修习轨理;三、明随念如是无常之胜利。
断常执颠倒的方便瑜伽,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有情自身为例,揭示有情受死主的控制,一刻不停地走向死亡,以此来揭示出诸行无常的规律;第二部分是通过生际必死、高际必堕、聚际必散、合际必分这无常四际,来具体教授如何修习众生受死主控制的无常轨理;第三部分是说明如是随念而修习无常的殊胜利益。
丁一、明诸行无常死之自性
“诸”是此等一切;“行”的意思是由因缘造作而迁流,如同大河奔流一样。任何由因缘造作成的有为法,都是迁流不息的,根据这个特征,而把有为法命名为“行”。诸行无常,意思是一切在迁流变异的有为法,都没有常而不变的体性。
在诸行无常之中,死是最明显、和众生关系最重大的无常自性。一旦死无常现前,就意味着将失去宝贵人身。而宝贵人身,它具有积累世出世间功德、出离三界,乃至即身成佛等巨大的价值,因此失去了它,是人的最大损失。明白死亡无常的必然性、紧迫性,就能减少以及消除毫无意义的散乱和懈怠,充分利用这个千劫难逢的暇满人身宝,精进地闻思修行。
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
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
【难词释义】
“三世”就是三世间,世间包含有无常坏灭之义,能失坏众生的安乐。这三种世间,具体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主”是主宰——控制者。“三世主”即是一切世间之主。死主有深浅两层意义:粗浅的意义,是说死主是众生的主宰者、控制者;深层的意义,是指惑业力,因为众生的五取蕴在刹那刹那生而灭去,因而毫无自在,本性是苦,这都完全是由其因——惑业之力所导致的。
“自死无教者”:“自死”,是说死主它自己。“无教者”,是说没有别的主宰者,也就是死主它自己是不受任何世间力量的控制的,不需服从任何人。
“彼犹安然睡”:是指众生在如此恐怖的死主控制之下,仍然能若无其事地入睡。
“有谁暴于彼”,暴是极度愚蠢的意思,此句是说,这样的众生是最愚不可及的了。
【颂文直解】
死主是三界主宰者,掌控着一切世间众生的生命。它没有自己的主宰者,不须听命于他人,同时也从不差遣他人,在执行死刑的时候,都是自己决定,并亲自前去执行。在死主的威慑下,如果有人还能安然入睡,不精进学修能了脱生死的佛法,那么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加愚蠢的人了。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