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6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5-16 8:06 ė384次浏览 60条评论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度;七、宣说六度之摄义。

下面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的禅定。对于修行人来讲,坐禅之前要去一个寂静的地方,或者选择一个没有嘈杂的很静谧的环境,这非常重要。

丁五(静虑度)分十:一、宣说成就禅定之因;二、宣说静虑之违品;三、宣说资具为痛苦之因;四、宣说与世人相处之过失;五、教诲有生之年依止静处;六、赞叹林园静处;七、宣说于静处生起无常之理;八、于彼处心将堪能之理;九、依止园林之功德;十、宣说修法、分类、功德。

戊五、教诲有生之年依止静处 :

乃至自己之内心,尚未获得稳固前,

易受外境诱惑故,当喜安住静林间。

乃至四人掮吾身,伴随哭声未临前,

吾当向往寂静处,身心胜伏愦闹敌。

“乃至自己之内心,尚未获得稳固前,易受外境诱惑故,”字面意思是说,在内心还没有得到稳固之前,人们容易受外境的影响。

“当喜安住静林间。”所以作为初学者,一定要喜欢安住在寂静的地方,比如寂静的森林当中。因为以前,印度和藏地的很多修行人,在没有死之前,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前往寂静的森林或山谷中闭关修行。

“乃至四人掮吾身,伴随哭声未临前,吾当向往寂静处,身心胜伏愦闹敌。”那么,这样的禅定和修行什么时候开始呢?这里说,在四个人把你的尸体扛在肩上,到尸陀林去之前,就要开始。意思就是说,我们死的时候,会被四个人扛着到尸陀林去,旁边伴随着很多人伤心的哭闹声;在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走,最好自己到寂静的地方去,让身体和心远离散乱、愦闹的怨敌。也就是说,我们人活着时,到一定的时候自己就要选择修行。

总之,这里所谓的去往寂静处,主要是在修行、坐禅方面创造条件,大家应该有办法的。

下面讲,赞叹森林等寂静地方的生活。

戊六、赞叹林园静处:

林中净水花果丰,山窟岩石精舍多,

凉荫严饰垂树中,众多鸟兽翩起舞,

河之岸边花丛中,蜜蜂歌唱极美妙。

虽然这里赞叹寂静的地方,但是对现在人来说,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可能一天都坐不住。

“林中净水花果丰,山窟岩石精舍多,”以前,印度和藏地的很多修行人,一辈子都在山林里生活,特别快乐。他们喝的是澄净的泉水,吃的是丰富的花果,住的是山洞或用岩石造的精舍。汉地的很多修行人,是在山里搭茅棚。

“凉荫严饰垂树中,众多鸟兽翩起舞,”他们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呢?清凉的树叶、树花和树果庄严着垂枝的树木。他们的朋友是什么样呢?周围没有给他们找麻烦、制造痛苦的人,而是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它们翩翩起舞,姿态非常优美。总之,周围鸟语花香,环境特别好。

“河之岸边花丛中,蜜蜂歌唱极美妙。”在寂静山的河边,也有各种各样的鲜花,像乌钵罗花、莲花等。在花丛当中,蜜蜂边唱歌边吸收着花的营养。

下面讲,住在寂静地方容易产生出离心、厌离心、无常观。

戊七、宣说于静处生起无常之理:

薰香药等飘芬芳,寂静悦意禅自增,

欢喜四季如莲海,春夏秋冬之四季,

依照次第变化故,增上无常厌离心。

“薰香药等飘芬芳,”在寂静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悦意、令人欢喜的香味,像熏香、药物、鲜花、树林、柏树、松树等,都散发着扑鼻的芬芳。

“寂静悦意禅自增,”在这样寂静悦意的地方,大乘的各种三昧定等很多禅定会自然而然增上。

“欢喜四季如莲海,春夏秋冬之四季,依照次第变化故,增上无常厌离心。”这令人欢喜的如遍满莲花的湖泊一般的地方,可以反映春夏秋冬的季节,四季依次变化着。

戊八、于彼处心将堪能之理:

这些词句都很美哦!下面讲,在寂静的地方,心会更加堪能。

目睹尸林散骨景,自身亦知如是性,

悉皆散落之有法,不贪无实轮回法,

恒灭争论诸烦恼,自心堪能得安乐。

“目睹尸林散骨景,”住在寂静的地方,会遇到很多产生出离心和无常观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呢?在寺院等寂静地方的附近,有一些尸陀林、天葬台,在那里,人们会亲眼目睹很多人的尸体,还有前人的骨架散落在尸林当中。

“自身亦知如是性,悉皆散落之有法,”看到这些人的尸体和骨架之后,你自己也可以想想:“噢,这个人原来是活着的,他活着的时候跟我一样,特别执著现世的问题;可是他今天已经离开了,离开之后的身体仅此而已。我的身体也是由肉和骨头组成的,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可能连骨架都不一定存在了。”

此,看到这种因缘之后,你也可以反观自心:“其实我的身体也不例外,其本性也是仅此而已,都是具有散落、分离特点的有法。”

“不贪无实轮回法,”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特别贪执那些不实的、虚无缥缈的轮回法。

“恒灭争论诸烦恼,”所以,我们不要特别贪执虚而不实的轮回法,应该恒时灭尽争论和烦恼。

戊九、依止园林之功德:

诸佛称赞寂静林,厌恶世间往静处,

仅迈七步之福德,何者恒河劫佛前,

数劫供养诸福德,不及前福百千分,

是故行者皆应当,依止寂静森林处。

下面讲依止寂静地方的功德。现在,不要说你们很多在家人,即使是我们出家人,一直待在寂静地方也有一定的困难。原来我想过:“我这辈子一定要去寂静的地方,永远也不离开。”但是后来,我去的城市反而更多了。

“诸佛称赞寂静林,”诸佛菩萨都会赞叹寂静的森林。

“厌恶世间往静处,仅迈七步之福德,何者恒河劫佛前,数劫供养诸福德,不及前福百千分,是故行者皆应当,依止寂静森林处。”如果我们因为厌恶这个世间,而往寂静的地方迈七步,其功德是什么样呢?比如说,有人在恒河沙数的无量佛陀面前,用金银财宝等各种供品做供养,而且供养的时间也非常长,是在无数劫中供养,这个功德非常大,但却远远比不上为了修行而前往寂静地方的功德。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