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5课断常执品生际必死
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分二:一、正说其义;二、广说彼之理。
己二、广说彼之理分五:一、思维寿量无定而修习无常;二、思维一切有情死之自性而修习无常;三、思维无由方便令却退而修习无常;四、思维死成现见法而修习无常;五、思维死无定期而修习无常。
庚一、思维寿量无定而修习无常
下面首先是提问。对提问的内容,要反观自心,思考在自己的心中,有没有这样的颠倒执著。
设问:虽然众生是为死故而生,但是现在平均寿命有70多岁,我离70多岁还远着,将来的日子还长,所以对存活应该抱有很大希望,应该先享受享受。而且现在的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大家觉得有忙不完的事情,还有父母要赡养,孩子要培养,出家人在寺院里,则要做很多这样那样的事情,所以先做要紧的事情,现在去为遮止死主的到来而学佛修行,还早了点。
答:
汝见去时短,未来时间长,
汝思等不等,显同怖呼唤。
【颂文直解】
你把过去的日子看作很短,而把未来的日子看作很长,像你这样对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是否相等进行比较,显然如同因恐怖而发出的喊叫。
这个偈颂中,关键是要通过寿量不定,与时间长短的观待性,来理解凡夫对生命的过去和未来的比较是不合理的,并且要理解凡夫之所以要进行等或不等的比较,是源自于内心里对死的畏惧。
庚二、思维一切有情死之自性而修习无常
设问:尽管认为未来还很长是不对的,但是死是一切有情共同面临的,所以我自己一个人也就不必要恐惧,应该出去朝朝山,旅游散心,或者同道友聊聊天,放下闻思修做点别的事情。
答:
由死共他故,汝无死畏者,
岂唯害一人,由嫉使生苦。
【颂文直解】
如果因为死是一切有情共同要面临的缘故,所以你自己就没有死苦的畏惧。这样的话,那说明死是不会带来苦的了。这样当只有一个人被死所害的时候,他的苦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由嫉妒他人不死的嫉妒心而引起的吗?
这当然不是事实,死的自性就是苦的,并不是本身不苦,而仅仅是因为嫉妒等原因才变成苦。而且,恰恰因为所有众生都要死,没有人能幸免,所以众生更应该畏惧死。
庚三、思维无由方便令却退而修习无常
设问:尽管一切有情都要死,所以死更显得可怕,但是现在有各种医疗等的先进手段,可以暂时对治老与病,所以对死还是不必害怕。
答:
老病可治故,汝无畏死者,
后罚无可治,汝极应畏死。
【难词释义】
罚:死。
【颂文直解】
因为衰老与疾病暂时可以进行对治,所以你对它们没有畏惧,于是你对死也并不畏惧。但是随后的这个惩罚,却是根本无法退却的,所以你对它应该特别畏惧才对。
现代人怕老和病,会用各种办法去对治,但是死是无药可救的,是更应该害怕的。常有执著在心里搞鬼,我们一定要用深刻的道理,反复抉择、比较,打动自己的心,降低常执的习气。一般人害怕坐牢,怕受挨打等各种折磨。如果有人抓你去监狱,会身体发抖,站都站不住,心跳加快,脸色也变了,心里非常紧张。坐牢比起死,还不算是特别让人恐惧,但是抓进去坐一二十天已经让你这么怕了,死是比这更加可怕的一件事。
庚四、思维死成现见法而修习无常
设问:虽然没有任何方便能令死退却,但是至少目前还没有现见到这个死,所以现在也用不着害怕。
答:
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
复现见死者,汝何不畏死。
【颂文直解】
就像一群行将被宰杀的牛一样,死是所有凡夫共同的命运。并且,你已经现见到很多人已经死了,现在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死,将来也必定要看到很多人的死,那对死主为何还不畏惧呢?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