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大圆满中,认出觉性,即得解脱
认出本觉时,一切都解脱。
在认出本觉的刹那,有三种解脱。虽然这三种解脱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生起即解脱」与「自解脱」,但它们仅仅是以不同的名称描述同一件事情。
在认出本自解脱之本觉的刹那,一切皆圆满,犹如所有不同的诸脉从不同的器官汇聚在体内的一个交合点。一旦我们认出或认识本自解脱的本觉状态,三种或四种不同的解脱方式就有如不同的面部表情,纯粹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如果你从腕部把手切下,所有的手指就一起被切下,你不必一根一根地切下手指。一旦本觉被认出,它就有如从腕部切下手掌一般,所有的妙力都被断除了。有道是,在禅修状态期间,你不必把这些不同种类的解脱当成心的对境,因为本觉是离于分别的。
否则,我们将会想着:「什么是自解脱?什么是生起即解脱?什么是赤裸解脱?什么是边际解脱?」如果我们真正地与本自解脱的本觉状态连结在一起,所有的一切都将同时被一网打尽,因为它们全都只是本觉的妙力。(这些妙力犹如)人们所作出的不同表情,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它们(所有不同种类的解脱)全都被包含在同一个要点之中。
本觉没有不同的种类,本自解脱的本觉是问题的关键。一旦这本觉被认出,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圆满了。一旦山上的水管在某处被截断,山下的每一处地方都因而断水。在认出本觉(本自解脱的状态)时,一切都解脱了。
问:「通透无碍」的功德是否原本就是如此?或它是在领受了直指窍诀与认出心性之后,才变得如此?
仁波切:当我们说本觉是通透无碍的,它意味着内、外有别,有内与外两者,这创造出诸如现在这个情况般的二元性。有「二」的时候,就没有通透无碍;当二元分别已经融合为一时,就有了通透无碍。
事实上,从本初以来,在空性的智慧、明性的智慧与周遍力用的智慧三者的脉络之中,「通透无碍」一词是指周遍。倘若没有通透无碍,就会有所剩余-就会有遍满所缘与非遍满所缘。
在这个情况之中,就会有外在的事物(外法)与内在的事物(内法)两者。没有这种二元性,就会有周遍,事实上,本觉本来就是通透无碍且自在的。然而,当众生拥有一个异熟果报身,并且被分别念所束缚时,这通透无碍就被分别心绑缚住,因而失去本来的自在。
「通透无碍」意味着本自解脱,就尚未自解脱的状态而言,则使用「被一条绳子绑缚住」这个例子来形容。不论你是被一条金线或一条铜绳所束缚,你都被绑住了,这意味着你拥有分别念。当你离于分别念时,就拥有了通透无碍,本觉原本就是通透无碍的。
本觉的通透无碍是离于对一切诸法的执取与贪着,而完全地离于执取与贪着,即是本觉的通透无碍。
然而,当我们说「内」与「外」时,它指的是一个人的体内与体外,或一间房子的内与外。所谓的「内」与「外」,只不过是概念所作的区分罢了。当你离于分别时,就了无对一切诸法的执取或贪着。那即是本觉的通透无碍,也是「本自周遍」的意义。
了无通透无碍,就不会有任何的周遍,反而会有遍满所缘与非遍满所缘。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每一件显现并存在的事物,例如,轮回与涅盘、器皿与其内容物、美好或邪恶,都是无别的,这就是通透无碍。
世间的、一般的通透无碍意味着不受阻碍或阻挡,一座阻挡我们的墙,并不是一个说明「通透无碍」的例证。一面玻璃窗对眼睛而言是通透无碍的,但是对双手则否,因为它阻挡双手。
当我们对一切诸法了无执取或贪着时,就不会有阻碍者与被阻碍者,这即是本觉的通透无碍。以下的文字富含深意:
愣愣却具直了性,
直了通彻无可说。
完全空愣愣,却彻底地通透,
全然地通透,无可言说。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