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84课——下士道业因果黑业果妄语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3-11-8 20:16 ė112次浏览 60条评论

午二、语业分四:一、妄语  二、离间语三、粗恶语  四、绮语

以下学习四种语言黑业,应注意两个重点:第一,是要了解每种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准确认识业的相状之后,返观三门,认识到自己落在何种业中;第二,是要认识黑业与苦果的必然关系,由此发起对黑业的远离欲。

未一、妄语分三:一、何为妄语  二、引公案说明妄语及其果报  三、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申一、何为妄语

【妄语。事者,谓见闻觉知〔《大毗婆沙论》云:“眼识所受名见,耳识所受名闻,三识(鼻识、舌识、身识)所受名觉,意识所受名知。”〕四,及此相违四。能解之境,谓他领义。】

妄语之事有八种,即:见、闻、觉、知,未见、未闻、未觉、未知。能解之境,是指能领会语言意义的他人。

【意乐分三:想者,谓于所见变想不见,及于未见变想见等;烦恼者,谓三毒;等起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

妄语的意乐分为三种:

想,是见想变为未见想,未见想变为见想等。“等”字包括闻、觉、知这三种情况,即未闻却说已闻,未觉受变想为觉受,未分别了知变想为分别了知。所谓“变想”,只是在他人面前变而已,对自己来说,未见只是未见之想,不会是见想。

烦恼,指贪嗔痴中任何一种。等起,是覆藏想(指变想)、乐于言说的欲。

【加行者,谓或言说,或默忍受,或现身相,此复所求,或为自利,或为利他,随为何故,说悉同犯。此中说于妄语、离间及粗恶语,虽教他说,其三亦成。《俱舍本释》于语四业,皆说教他亦成业道。《毗奈耶》中说,起此等究竟犯时,要须自说。】

妄语的加行有很多种方式:

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有言说、书面陈述,有以默认所说的意义,有以手式等肢体语言表示等。

从动机上来说,不论是为了自利或为他利,不论是由于怖畏,还是为了获取财物,都属于犯妄语罪。

【究竟者,谓他领解。《俱舍释》说:若他未解,仅成绮语。离间粗语,亦皆同此。】

妄语究竟,是对方已经领会语意。《俱舍论自释》说:如果他人没有理解语意,就仅仅成为绮语。离间语和粗语也是这样判定。

申二、引公案说明妄语及其果报

【公案略】

这则公案突出显示两点,第一是妄语业的增长广大,第二是妄语业的领受等流果。

一、妄语业的增长广大:离越阿罗汉前世在一昼夜中,诬谤过辟支佛偷牛,结果这个业力,不是一次就能报尽,而是会一连串地成熟果报,就像一颗种子成熟起来,以那股势力,会不断地往上生长一样。一天的诬谤,使他在三恶趣中感受无量痛苦,转为人身证了阿罗汉果,还要被人诬谤入狱,以十二年喂马除粪才得以消尽。所以我们决不能轻视语业。

二、领受等流果之相:前世谤人偷牛,今世领受的也是被人诬谤偷牛。当业力成熟时,法衣、染汁、染草、钵盂自然变为牛皮、牛血、牛肉、牛头的形相。是谁在制造这一幕闹剧而让离越受谤呢?不是梵天、帝释,不是非因、无因,唯一是以自己对他人所造的黑业,反过来戏弄自己。按这样来思惟,越想越会觉得业力甚深不可思议,果随业转,就像谷响回应声音一样,传出去什么,就会回应什么,丝毫不会错。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反过来会得到同类的回报,这叫领受等流。

通过这则公案可以看出:以种种黑业的差别就会无错乱地造成种种苦果的差别。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