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62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识破有相经部宗破相识等量
【子二(破实一之识)分二: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有部宗、经部宗等)所许的实一之识;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唯识宗为主)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一、破不共各自观点;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分二: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二、破外道之观点。】
【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分二: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分三:一、破异相一识之观点;二、破相识各一之观点;三、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巳三(破相识等量之观点)分二:一、说此观点;二、破此观点。】
【午二(破此观点)分二:一、建立诸识具多相;二、宣说无分实一不可能。】
麦彭仁波切本论中既讲了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也讲了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而且有关自宗宁玛巴的观点也讲得非常清楚。在闻思中观的时候,《入中论》和《中观根本慧论》非常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在建立自宗宁玛巴的观点时,一定要学习这部《中观庄严论释》。这部论典的确非常殊胜,同时也比较难懂,其中所宣讲的意义,想要在心中真实显现出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下一定的苦功。所以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千万不能松懈。
【未二(宣说无分实一不可能)分二:一、观察所缘无情法则唯一能缘无有之理;二、观察能缘识则彼无有之理。】
此处主要宣说无分实一不可能成立。表面上看,这里是在遮破无分实一的心识,其实间接已经宣说了外境实一不存在的道理。其中第一个科判主要讲观察外境无情法,也即分析无分微尘不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能缘心识根本无有。第二个科判则是从能缘心识的角度来分析,所谓实一的法根本不存在。因此从科判也可以看出,静命论师对于非实有、如幻如梦的法并未遮破,本论所遮破的就是胜义中承许相识等量这一观点,而在名言中则应承许相识等量。
【申一、观察所缘无情法则唯一能缘无有之理:】
【微尘性白等,唯一性无分,呈现何识前,自绝无领受。】
假如对花色布匹中的白色进行分析,此白色又可分为东南西北等很多部分,如此一直向下分,将最后的白色无分微尘作为所观察的焦点。对此唯一无分的微尘,无论任何一个识都不会领受它,因为根本无法领受。
总而言之,现量感受无分微尘在何时何地都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在分别念前可以承认无分微尘以无穷的方式存在,但它根本不可能成实,而对所谓的极微再继续分析下去时,就已经成为空性了。前面也说过,名言中承认一个无分微尘是可以的,可以说它是名言中再不能分的一个法,而在胜义中,即使观察以后也破不了的一个实有微尘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静命论师此处所遮破的并不是名言的对境,无分微尘在名言中可以假名安立。此处所遮破的是什么呢?实有的无分微法等法在任何现量面前都不可能成立,就是针对这样一种实有法进行遮破。
【申二、观察能缘识则彼无有之理:】
大家通过中观的闻思,自相续中应该得出一个结论:外境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显现都不是实有的,执著外境的心识也根本不是实有的。下面讲能缘的六识——五种根识和意识也并非实有的道理。
【五根识诸界,乃缘积聚相,心心所能缘,立为第六识。】
十八界是指六根、六境、六识。五根识诸界的所缘对境是什么呢?所缘的全部是一种积聚的相,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眼识所缘的对境是色法,而每一种色法都是由无数个微尘组成的;耳识所听到的声音,按照《俱舍论》或大乘论典来讲,声音也并非实有,也是由无数微尘组成的。所以,眼耳鼻舌身五种根识中,不论哪一个根识所缘的对境都是由很多微尘积聚在一起的行相。
第六意识的所缘对境是什么呢?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也就是受、想、行三蕴,以及无表色、虚空、抉择灭、非抉择灭七法界。从大乘角度来讲,需要再加上真如,共有四种无为法,合称为八法界。不论七法界还是八法界,按照经部宗的观点,无为法、无表色仅仅是名称,根本不具足实体,而受、想、行则是由许多心和心所组成的。
从能缘方面来讲的一切界——有境的眼等五根识,眼识所缘的对境色法、耳识所缘的对境声法等,外境具有多少行相,它的有境也同样具有多少行相。比如见到一个小小的瓶子,这个瓶子是由无数微尘组成的,正如这一瓶子上所有微尘的数目一样,有境上也具有尽其所有的微尘数目,第六意识也与其相同。
有些人认为,所谓的意现量只是经典中说说而已,实际以理证不可成立。但是麦彭仁波切在《释量论大疏》中说:这种说法不合理,眼耳鼻舌身五根在同一时间中缘取外境时,通过意现量可以同时领受这些对境。当然,见到色法、听到声音之后所起的分别念不属于意现量,但在还未产生分别念时,五根识所取的外境可以全部了知,这一点需要通过意现量才能做到。麦彭仁波切通过比喻说:中间放一个水晶球,五个方位堆放不同颜色的绸缎,这时,中间的水晶球可以明明清清地缘取五种对境。同样,眼识见到色法也好,耳识听到声音也好,都可以同时缘取,从外观的角度称为根现量;从内观的角度,能够认识对境本体,就是意现量。
以上已经讲述了有相经部宗和无相有部宗的观点,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唯一实有的识根本不可能存在。下面对所谓的“实一”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外道的观点进行遮破。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分二:一、总说破明智派;二、别破各自之观点。】
明智派也可以叫做吠陀派,但稍有不同的是,下文分开宣讲吠陀派时与这里有一点差别,此处的明智派其实就是指食米派。
【辰一、总说破明智派:】
【外宗论亦许,识不现唯一,以具功德等,实等所缘故。】
外道的宗派也应该承认,所谓的识并不是显现唯一的本体,因为外道所缘对境的功德具有二十四种、实等也有九种……。所以,外道也不应承认为唯一的识。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很多前世做过外道的众生,相续中可能还会存留外道的习气种子;也有些众生很容易受外道的影响和习气杂染。这样一来,我们的相续中很可能产生外道的常断等邪见,所以学习中观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了解各种外道宗派的观点。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特别着重宣说外道观点的原因也是如此。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