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63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识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4-9-25 10:13 ė96次浏览 60条评论

【子二(破实一之识)分二: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有部宗、经部宗等)所许的实一之识;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唯识宗为主)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一、破不共各自观点;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分二: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二、破外道之观点。】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分二:一、总说破明智派;二、别破各自之观点。】

【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分四: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二、破顺世派之观点;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四、破密行派之观点。】

【巳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

【如猫眼珠性,诸事视谓一,取彼心亦尔,不应现一体。】

猫眼珠的本性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当人们见到它时,虽然有些外道承许其为一体,但是外境中具有很多颜色的行相,缘取它的心同样不应该显现为一体。

一、胜者派:这一宗派的名称很多,由于推崇胜者婆罗门[ 《如意宝藏论》中所讲到的一百二十种本师中的一种。]为本师,因而叫做胜者派。由于能够灭尽身体以及自相续中所有的烦恼,因此也叫做能尽派。又叫做离系派,也就是裸体派。将梵天当作自己的本尊,故而称为梵天派。他们为了修行四处周游,所以叫做周游派。另外,还可以称之为空衣派、虚空派等。

他们将《能胜论》等论典作为正量,将梵天当作本尊,并且认为解脱和束缚的根本就是业。这一点与佛教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解脱和束缚全部是依靠业产生的;而佛教《俱舍论》承许业起主要作用,但偶现的因缘也是不可否认的。

此派论典承许七句义涵盖万法,也即苦行、律仪、烦恼、束缚、解脱、命与非命。

(一)苦行:这一宗派认为,人的身体上如果被衣服遮盖是一种执著,为了去掉自相续中非常可怕的执著、展现人的本来原形,因此需要裸体而行。但在深山里任何人见不到的地方,也允许穿着衣服。这是第一种苦行。

表面来看,这一宗派行持苦行、希求解脱等,个别名词和行为与佛教基本相同,可是他们对于自相续的烦恼根本未作调整,仅仅依靠外面的行为不会有很大利益。所以,《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和《功德藏》中都说:外在的形象不是很重要,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真正断除五毒烦恼才是最重要的。

(二)律仪:为了制止漏法、不积新业而奉行十善,担心脚下踩死生灵的罪恶,于是在脚上系带叮叮当当作响的钟形铃和裂口小铃。上师如意宝在印度时也问过常住的一些喇嘛,他们说:现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外道始终都是在脚上拴着铃铛。《俱舍论》中也讲过,对于这些小虫如果不是故意杀害,只是积而未作罪,也就是没有真实的罪业。但外道认为这是有罪的,因此在脚上系上铃铛以驱赶小虫。

(三)烦恼:三毒等这些是律仪的违品。

(四)束缚:由于业尚未灭尽而致使停住在轮回中。

这与佛教《俱舍论》中所承许的束缚基本上相同。

(五)解脱:业穷尽之后便得解脱,此时此刻便可以位居于一切世界之上,是一种颜色如奶酪、白雪、草木犀花等洁白的色法。

就如佛教经常说的清净刹土一样,他们也认为解脱之后可以住在一切世界之上。也有人说在有顶上有形状如倒置的伞的圆形,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刹土。通过精进修持最后获得解脱时,就会转生到这样一种洁白灿烂的清净刹土中去。

(六)命:《俱舍论》中说,同类相续称之为命。与此相似,他们认为具有心的就是命,其中四大具有心以及身根,而芭蕉树具有耳根。

(七)非命:无心的声、香、味、光、虚空、影、彩虹、像等。

此外也有九句义的说法,也就是指命、漏、律仪、老、缚、业、罪、福德与解脱九种。但麦彭仁波切认为:九句义其实可以包括在七句义当中。比如老属于损恼身体的磨难,因此包括在苦行当中;虽说有感受业、名称、种性与寿命四种,但基本上都与束缚是同一个含义;漏法与烦恼意义相同;守持律仪也是积累福德,因此二者类似;罪可以包括在漏与缚之中。

此派的外道徒主张万法的共同实相时间、地点、数目多种多样,而自性却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根本不能成立。所以,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尤其对论议五派一一作了驳斥,麦彭仁波切在本论中也作了相应的遮破。总而言之,依靠上述阐述,我们应该对外道宗派有所了解,这也具有一定的必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