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6 入行论第93-94课共修内容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5-12-3 7:00 ė1260次浏览 60条评论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93-94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由于弥勒五论班的《辨中边论》这个月下旬考试,同时第93和94课都属《安忍品》且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临时将两次的内容放到一次共修,下次 13 日的共修简要串讲的一下《辨中边论》的整体结构和大概内容。

前面两次共修补充了一些唯识的内容:《醒梦辩论歌》和《唯识二十颂》。主要以《入行论》第五品中“护戒之方便护心”和第六品中“思择正法之安忍”为中心,从教证、理证和公案来建立万法唯心的观点并遣除疑问。如共修时强调的,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因为全知麦彭仁波切传授的窍诀,证悟大圆满的第一步就是将万法抉择为心,如加哲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中也说:“一切境现唯心造”,而以阿底峡尊者的窍诀,唯心的最方便方法即是了知如梦如幻,如《金刚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当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口头说“如梦如幻”,而是要从道理上弄清楚为什么如梦如幻,然后再不断的串习最终生成不被他夺之定解,否则的话,则如同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说:“口头空言了知之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所以大家闻思过之后,平时要数数的思维和串习。

以上是对前两次共修的一个简要的总结,不论后面想闻思净土还是密法的师兄,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入行论》的内容,今天我们将圆满“安忍品”的学习。首先还是简单回顾一下。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五、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

上次共修学习“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这也是本品的最后一部分,也是修学安忍需要达到的最终标准:对众生平等的生起恭敬心。共分为三个科判。

上次共修从第一科判“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中的“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的道理抉择了众生是成就安忍功德不可缺少的助缘,并且遣除众生对我们只有害心而无利益之心的疑惑。本次共修将从“建立众生与佛相同”的角度安立众生自之功德应该恭敬,首先从教证成立,然后从助我们成佛的角度说明众生与佛等同,最后遣除众生与佛等同是从不同角度来宣说的疑问。至此“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的道理宣说完毕。

然后从第二个科判“信仰佛陀故当恭敬”,分别从“佛将众生作为我所”和“佛将众生作为我”两部分宣说。我们将学习第一部分中的“当恭敬之理由”,主要了知报答佛陀恩德的唯一方法是令众生欢喜,即使自己受到损害也应该利益众生,因为众生快乐佛就快乐,众生痛苦佛就痛苦,为了令上师三宝欢喜,我们不应当伤害有情众生,反而应当同等恭敬。

本次共修学习“信仰佛陀故当恭敬”剩余部分和“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首先前面一部分继续上次共修的内容,我们了知信仰佛陀而恭敬众生的道理后,不仅从现在开始要恭敬利益一切众生,而且对于以前伤害到众生的所作所为悉皆忏悔,更是要发誓从不再犯:“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从以上道理中,逐步从内心建立佛陀与众生同体大悲的平等清净的见解。

然后学习本品的最后一部分“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主要从果报的角度分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讲解令众生欢喜的三大利益:令佛欢喜、成就自身功德和消除世间的痛苦;第二、再以国王和大臣的比喻,说明阎王和佛陀均是众生的依怙,而且世间的国王不能让我们解脱也不能让我们堕入恶趣,但众生却是可以;第三、最后以总结的方式宣说修取悦有情的功德:“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至此,第六品“安忍品”已经闻思圆满,我们也作过详细的总结。由于这次的总结属于《入行论》阶段性的总结,从“精进品”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战斗,所以说此次的总结非常重要,大家有时间再回顾一下。
电脑请点击:http://fo.ezerg.com/?post=255
手机请点击:http://fo.ezerg.com/m/?post=255

以后的共修开始,按照学院安排每周共修 1 课,我们会利用剩余的时间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暂时有两个选择大家考虑一下:

1、弥勒五论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师兄反映五论的内容有点难懂,所以周六听完法师辅导,周日可以把所学的内容再共同学习一下。《辨法法性论》也很重要,犹如《楞严经》中所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而此论即是《辨中边论》了解佛法广大意义之后的甚深部分,即是认识二种根本,所以此处的学习可以参考《楞严经》前两卷;

2、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屠夫真言》。继续抉择万法唯心的道理,这部论被称之为大圆满本来清净(直断部分)之前行法,并且华智仁波切传授了三种调伏烦恼的窍诀,这部分也是亚青寺修持成熟口诀法的前行部分,亦是亚青阿秋法王显现修持六年的觅心法的理论指导。

这几次由于是阶段性总结,所以战略和方向等大的方面提的比较多,明确方向以后,马上进入战术部分的内容,将以颂词和法本为主了,请大家重新回归法本。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