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8 入行论第103-104课共修内容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6-2-25 14:30 ė1652次浏览 60条评论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03课和第104课,继续学习第七品《精进品》的内容。

《精进品》主要学习三部分的内容:一、了知精进的本体和分类,也就是认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精进;二、断除三种懒惰:同恶、耽恶事和自轻凌懒惰;三、修习四种助缘:信解、自信、欢喜和放舍。

第 101 课共修开始学习四种助缘:信解、坚毅、欢喜、放舍。首先总说四种助缘的根本就是“希求力”,即是“信解”,希求力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畏惧轮回的痛苦,思维解脱的利益。如《前行》中思维四个共同外加行(特别是轮回痛苦,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说:“观修轮回的痛苦是内心趋入正法、诚信因果、舍弃今世、慈悲众生等一切圣道功德的根本。”)后,紧接着马上修持的即是“解脱利益”。而且修持四种助缘需要有“实行力”和“控制力”。即:通过正知正念来取舍,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同时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令身心获得调柔自在。即是前面颂词所说:“勿怯积助缘,策励令自主”。

并且简单分析“略说”部分的颂词:“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实行控制力,勤取增精进。”,从三个方面:一、强调的角度不同,前面侧重目标,即利益众生为目的修习四种助缘,后面侧重断违品:三种懒惰;二、强调的内容不同,前面侧重说明四种助缘和核心,后面清楚四种助缘之后侧重两种力;三、实修次第的不同,前面强调如何生起四种助缘,后面侧重如何利用四种助缘进行实修。总之,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各种的分析方式,归纳起来都是对于颂词的细致分析和不同侧面的理解。

然后开始学习第一个助缘:信解。分为三个部分:一、无信解之过;二、信解之功德;三、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第 102 课将圆满第一部分“无信解之过”,首先思维没有“信解”将无法净除“自他诸过失”而感受无量痛苦,也无法促成“自他众功德”而无义空耗暇满人身;再分析其理由是未供养三宝、弘扬佛法和依教奉行,未对众生财布施、无畏布施和法布施,而唯一就是住胎时让母亲深受九个多月的苦难,自己在胎中也是倍受煎熬,除此之外,没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最后总结以上两点成教诫我们不应该舍弃“信解”。

第 103 - 104 课圆满完成第一个助缘“信解”。首先宣说第二部分内容“信解之功德”,如颂词:“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即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信解(意乐)。然后宣说第三部分内容“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又分为三个部分:一、信解的根本来源是什么:就是要恒常思维业因果的道理;二、总说一切痛苦、不悦、求不得等苦皆是从往昔罪业中产生,并且因果不虚,无论何处善恶罪业成熟之时果报必定现前。然后特别对比了一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安乐果报和坠入地狱痛苦的果报;三、最后教诫应当生成信解,断恶行善。总的来说,“信解”部分的核心内容还是《前行》中的“因果不虚”,大家可以多闻思《百业经》、《贤愚经》、《正法念处经》、《佛说十善业道经》和《白莲花论》等相关经论。

第 104 课的后面,开始学习第二个助缘“自信”。分为两个部分:一、宣说生起自信;二、宣说趋入自信。首先“宣说生起自信”,所谓的自信,是指在行持善法时,具有坚不可摧的毅力和勇敢,充分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善法,不为任何困难所阻。在行持佛法或者利益众生之前,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就着手进行,如果无能为力,则暂时放弃不做。假设力所不及,还是不做为好,一旦开始就不要半途而废。

第一种助缘的“信解”和第二种助缘“自信”从颂词数量的角度可以说是四种助缘的核心,而且都离不开一个“信”字,不论是对于“外”三界轮回的因果的“信”,还是对于“内”我们自己的能力的“信”,其他根本上都是“信心”,只是不同角度的阐述。我们在学习《离幸福很近》中也学到“信心是最好的财富”,《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增上生许乐,定胜许解脱,彼因若略摄,信心与智慧。”,为什么呢?龙树菩萨继续说“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另外,信心也是“皈依”的基础,所有的皈依都是在修持清净信、欲乐信和不退转信三种信心。

另外,由于“弥勒五论班”的《大乘庄严经论》已经正式开始学习,本次共修将会跟随进度补充学习。请各位师兄做好预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