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3 入行论第105-106课共修内容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6-3-11 14:38 ė1643次浏览 60条评论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05课和第106课,继续学习第七品《精进品》的内容。

《精进品》主要学习三部分的内容:一、了知精进的本体和分类,也就是认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精进;二、断除三种懒惰:同恶、耽恶事和自轻凌懒惰;三、修习四种助缘:信解、自信、欢喜和放舍。

第 103 - 104 课圆满完成第一个助缘“信解”。第 102 课学习完“无信解之过患”,本课宣说第二部分内容“信解之功德”,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信解(意乐)。然后宣说第三部分内容“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又分为三个部分:一、信解的根本来源是什么:就是要恒常思维业因果的道理;二、总说一切痛苦、不悦、求不得等苦皆是从往昔罪业中产生,并且因果不虚,无论何处善恶罪业成熟之时果报必定现前。然后特别对比了一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安乐果报和坠入地狱痛苦的果报;三、最后教诫应当生成信解,断恶行善。总的来说,“信解”部分的核心内容还是《前行》中的“因果不虚”,大家可以多闻思《俱舍论——分别业》、《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业因果》等相关经论。

第 104 课的后面,开始学习第二个助缘“自信”。分为两个部分:一、宣说生起自信;二、宣说趋入自信。首先“宣说生起自信”,所谓的自信,是指在行持善法时,具有坚不可摧的毅力和勇敢,充分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善法,不为任何困难所阻。在行持佛法或者利益众生之前,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就着手进行,如果无能为力,则暂时放弃不做。假设力所不及,还是不做为好,一旦开始就不要半途而废。

第 105 课继续“宣说生起自信”,让我们了知半途而废的诸多过患。然后开始第二部分“宣说趋入自信”,如颂词“于善断惑力,应生自信心”,即从善业力、断惑力和能力三个方面来趋入。第一个“业之自信”,即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的善业,我独自一人便能行持,这种心态即业之自信。重点在于放下世俗事务而行持善业,独立行持而不生傲慢。如第五品的“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中“自己修行之理”的颂词“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其重要前提是“善巧”且“具信”。第二个“力之自信”,即指行持善法和断除烦恼时,自己有强大的心力,坚信必定会断尽烦恼、圆满行善。首先用“乌鸦遇到死蛇”的比喻说明修行需要自信,信心特别怯懦的人,轻微的违缘也会带来致命的侵害。

第 106 课继续说信心怯懦的人不能积资净障,而信心坚定的即使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有障碍。如第六品安忍品的“安受苦忍”的颂词“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凭借坚定的信心灭除罪堕出离三界。然后有人会有疑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么大力量?寂天菩萨回答说,我们是人天导师、圆证二智的佛陀的弟子,所以应该有此自信。但很多人把“自信”与“我慢”区分不清,傲慢是染污性的烦恼,能使人堕落,而殊胜的自信并非如此,它根本不随烦恼所转,反而能制服被烦恼所转的傲慢。“我慢”的果报是堕入恶趣,即使偶为人身,也会不断遭受各种痛苦,失去人间的种种欢乐,经常成为他人使唤的奴仆,食用的是残羹剩饭,而且愚笨、丑陋、体力不足,处处受人轻贱和蔑视。

总之,此处宣说的第二个助缘“自信”,简而言之就是了知第一个助缘“信解”而深信业之因果之后,为我们教授了如何行持断恶行善之业。例如“善业之自信”教授独自行持善业,“灭惑之自信”教授如何断除恶业,也即是前面所讲的“身心受苦害,邪见罪为因”,所以这里从断除恶业的根本“烦恼”上来断除,“能力之自信”教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本身具备。而且在整个行持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自信”相伴的“我慢”,在《大乘百法名门论》中讲过,它是六个根本烦恼之一,而且是最容易出现、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敌人。应当如第五品的“随顺他众”中颂词“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讲的一般,断除“傲慢”和“嫉妒”是我们一切时分所做之行为。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