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7 入行论第107-108课共修内容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6-3-22 10:28 ė1433次浏览 60条评论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07课和第108课,继续学习第七品《精进品》的内容。

《精进品》主要学习三部分的内容:一、了知精进的本体和分类,也就是认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精进;二、断除三种懒惰:同恶、耽恶事和自轻凌懒惰;三、修习四种助缘:信解、自信、欢喜和放舍。

第 105 课开始“宣说趋入自信”,如颂词“于善断惑力,应生自信心”,即从善业力、断惑力和能力三个方面来趋入。第一个“业之自信”有三个要点:一、利他之善业;二、独自行持;三、不生傲慢。第二个“力之自信”,即指行持善法和断除烦恼时,需要有强大的心力,否则轻微的违缘也会带来致命的侵害。

第 106 课继续说信心坚定的即使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有障碍。所以我们应当凭借坚定的信心灭除罪堕、出离三界。然后有人会有疑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么大力量?寂天菩萨回答说,我们是人天导师、圆证二智的佛陀的弟子,所以应该有此自信。特别注意的是,应当把“自信”与“我慢”区分清楚,傲慢是染污性的烦恼,能使人堕落,而殊胜的自信并非如此,它根本不随烦恼所转,反而能制服被烦恼所转的傲慢。

第 107 课继续宣说“傲慢”的过患,上一课了知“我慢”的果报是堕入恶趣,即使偶为人身,也会不断遭受各种痛苦,失去人间的种种欢乐等等果报之后。寂天菩萨继续说道,如果把因为傲慢而苦行也算为自信的话,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然后再告诉我们,我们应当为了胜伏傲慢而执持如山王般的信心,如第五品“正知正念”讲到“谨慎所断烦恼”时说“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傲慢”等烦恼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只有战胜烦恼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而特别强调了如果灭除了潜藏着的“傲慢”怨敌,一定能够成就佛果并满足众生的愿望。如同碟战剧《潜伏》或《畏装者》所表现的那样,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敌人并不可怕,因为他再勇猛也只能杀死几个最多几十个我们的战友,但潜伏在我们内部的特务更加可怕,因为他可能会导致一场战役的失利,甚至进而会导致我们的最终失败。以上圆满了“力之自信”部分。

然后开始宣说“灭惑之自信”,即对灭除一切烦恼充满信心。通过狮子生活在狐群当中的比喻,我们即使在烦恼深重的环境当中,也应该千方百计地忍耐对治,不为任何烦恼所侵害。如何治烦恼呢?就如同我们遇到危险时先保护自己的眼目一样,在我们遇到烦恼违缘的时候先护持好自己内心。如第五品“正知正念”中“护戒之方便护心”,“护心之方便护正知正念”讲解就这部分的内容。第 108 课继续讲就是算是被烧杀,甚至舍弃生命也不向烦恼屈服,为什么呢?如第四品“不放逸”中讲“若我顺侍敌,敌或利乐我,若随诸烦恼,徒遭伤害苦。”,不仅如此任何时候都不作无意义之事,如第五品讲的三种:一、散漫之事;二、无义之事;三、烦恼引发之事。应当怎么样呢?一切行为当具正知正念。以上圆满了“灭惑之自信”,主要讲解认识烦恼之过患和对治烦恼之方便两方面来了知。

以上已经圆满四种助缘的第二个助缘“自信”,然后开始第三个助缘“欢喜”,即正如孩童追求游戏的快乐一样,菩萨对所做的善法事业,心里应该乐于耽著,永不餍足。如何生起这种欢喜心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宣说:一、信解。也就是说世间人追求快乐之间,能否能到快乐是不决定的,但行持自他二利会得到快乐却是真实不虚的;二、意乐。既然决定会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快乐,我们应该发挥“贪得无厌”的本性;三、最后在行为上。如同大象遇到清凉的水池一样,心怀欢喜的行持。以上圆满了第三种“欢喜”的助缘,主要从信解、希求或者意乐、还有行为三个方面来趋入善法。

 再有两节课我们将圆满结束“精进品”,开始进行“静虑品”也叫“禅定品”的学习。大家要记住大的分类:前三品是“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第四——六品是“已生勿退失”,现在学的第七——九品是“辗转益增长”,也就是说从“精进品”开始是增上我们菩提心的过程,如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但“精进”也只是开始,如下一品开篇即说“发起精进已,意当住禅定”,意思是我们“精进品”中所学的内容皆是为了“禅定”而学的,所以我们在近期复习“精进品”的同时,最好提前把“禅定品”预习一下。《入行论》的“禅定品”侧重于“禅定”之前行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前行》中“静虑”的观修部分可以参考。重点在于“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也即是《前行》中“愿菩提心的学处”的观修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于以后学修《前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大家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禅定”正行部分或者说实修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第14——16卷“奢摩他”的内容,其重点总结一下就是:“五过八对治,六力四作意,六验九住心,能除六散乱。”藏地很多教派关于“禅定”的实修,很多也都会参考《广论》的这部分内容,里面也比较多的引用了弥勒菩萨的《大乘经庄严论》,大家也可以参考学习。特别提示一下,上师在第八品的讲记第111课中也提到,宗喀巴大师所讲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难懂,大家可以酌情学习。当然,参考的还有宁玛自宗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