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修《事师五十颂》略述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18-8-21 11:32 ė129次浏览 60条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忙,继《关于学修《<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略述》之后,《关于学修《事师五十颂》略述》今天才有点时间写一下。

首先,提醒一下各位师兄的时间,再有两次共修我们将结束“修心班”的过渡课程,进入“修心班”兼修“加行”的正式学修当中,所以大家应当有自己的安排以及做好相应的准备。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事师五十颂》。

最后,我们要知道如何来学习。

总的来说,“修心班”过渡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修心七要》是总结《入行论》的内容,并将闻思付诸于实修,而《事师五十颂》则是引出了《前行》的学习,是学习《前行》的重要基础。堪布在讲记中也强调了,依止上师是诸乘(小乘、大乘和密乘)之根本,更是成就之根本,如经中说:“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在《前行》中第六部分“依止上师”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五品“依止善知识”都是在如何依止上师的内容,也就是在学习完“四个共同外加行”生起出离心之后,如何出离?唯一的方法便是依靠上师的指引,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当然,在《前行》中还多了一个“解脱利益”,即出离的最终的目标。

认识到依止上师的重要性之后,首先要观察上师,确认上师具备了依止的法相(《前行讲记》第73课有详细的讲解)之后,再全身心的依止上师,最后修学上师的一切之意行,最终达到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并且在《前行》后面“五个不共内加行”——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之后,通过座上修学“上师瑜伽”,最终也是要达到和上师完全相应。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认识到“依止上师”在整部《前行》中,也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简单来说,“依止上师”的部分着重在语言和行为为主、意行为辅助,“上师瑜伽”几乎在意行上实修,修心也是修行的根本,一切身语的勤做都是为了修心。如“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关于“上师瑜伽”的实修部分,不论是理论还是修法上,参考的资料很多,“依止上师”着重在平时的语言和行为,《事师五十颂》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毕竟作者马鸣菩萨是公认的大菩萨,而且又有宗喀巴大师撰写的《事师五十颂释》,所以学习《前行》之前,很有必要仔细学习这部论典。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