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7课——净除六种垢染(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闻法方式中,之前学习了断除三种过患,今天讲净除六种垢染。
比如吃饭时,如果碗没洗干净,里面有许多油腻污垢,则不能使用,否则对健康有损。同样,听法时如果有六种垢染,则法器不清净,即使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所闻之法也很难融入自心。我们作为凡夫人,过失方面什么都具足,功德方面却少得可怜,故肯定会有这些垢染。因而在闻法之前,应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
丁二(六垢)分六:一、傲慢;二、无正信;三、不求法;四、外散;五、内收;六、疲厌。
闻法时必须断除的六种垢染,依照《释明论》中所言:“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简而言之,
一、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
二、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
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对听闻佛法没有意乐,听不听都无所谓。
四、外散:心思旁骛,散于色声香味等外境中。
五、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
六、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
以上是略说,下面将逐一广说。
其实《大圆满前行》文字上浅显易懂。藏文就是这样的,我翻译成汉文的过程中,也尽量译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只要你有小学水平,即可了知其中要义。虽然它的字面意思好理解,但其意义却相当深奥,尤其与自心一一对照时,许多内容都做不到。因此,大家也应该看自己哪些做得到、哪些做不到,做得到的要再接再厉,做不到的则应全力以赴改掉恶习,这是每一个修行人要努力的方向。
戊一、傲慢: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说过,在贪嗔痴等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最难认识。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问越大,对别人的尊重和恭敬越强。所以,有智慧的人没有必要傲慢,没有智慧的人傲慢更会自取其辱。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大士傲慢何必要?若无我慢更庄严。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故我们应像寂天菩萨所言:“今当去慢心,甘为众生仆。”遣除一切傲慢之心,心甘情愿当众生的仆人。
佛法对我们来讲相当难得,任何上师若以悲心来传授,态度上要恭敬才是。否则,再过几年上师老了,显现上会糊里糊涂的,此时你每天对上师挑三拣四,攻击他、批评他,这肯定是不应理的。我们对佛法和上师要有一种长期的恭敬心,尽量遣除自相续中的傲慢,只有这样,才会自然而然获得法利。
戊二、无正信:
若对佛法和上师不具信心,则已阻塞了迈入正法的大门。因此,我们求法时要具备信心。
信心分为四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清净信:我们偶尔步入佛殿里,或者听到念佛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特别欢喜,这就是清净信。
欲乐信:通过听闻上师讲法或自己看书,知道一些功德和过患,进而对三宝生起信心。
胜解信:对三宝、四谛、因果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从心坎深处生起强烈信心,此乃胜解信。这种信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希求心,如《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但它也会退转。
不退转信:这是最好的一种信心。如果你利用二十多年对佛法、佛陀或上师反反复复观察,最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就叫做不退转信。
我始终觉得,人的信心要稳固,这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人的信心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听法时对佛法和法师有虔诚的眼神,数数生起欢喜心,一看就知道他有信心。而有些人只是在听法行列中混日子,每天一直巴望着下课,唯一的希望就是下课后好好吃一顿,其他什么目标也没有,这说明他信心十分欠缺。
戊三、不求法:
希求佛法(对修学佛法有强烈意乐),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果你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世间人也是同样如此,若想事业成功的话,必须要对事业充满兴趣,倘若对事业兴趣索然,那平白无故不可能成功。因此,世间也好、出世间也好,具有希求心都相当关键。
大家平时有时间的话,应当再再翻阅佛陀和高僧大德的传记,他们往昔也是凡夫人,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后来就是通过求法而获得了证悟。我们对佛法若也有这样的希求心,也定能得到相应成就。因此,作为追随佛陀的后学者,当以强烈的希求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外面花花世界没什么好贪恋的,有些人刚接触时觉得很快乐:“我回去听课太辛苦了,干脆摆脱那种约束算了,这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实际上,他是把约束颠倒地看成自由。大家现在听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一定永恒存在,拥有这样的福分时,你们务必要懂得珍惜!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