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6课——广说三种过患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8-10-29 8:35 ė374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正在讲闻法方式中断除法器之三过,略说已经讲完了,现在开始广讲:

印度单巴仁波切 曾这样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尊者以这五种比喻,形象地描述了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即其他教言书中的见修行果)。

一、闻——听闻佛法:

正见依靠听闻而产生。我们刚降生于人间时,会不会有佛法正见呢?绝不会有。除了极个别能回忆前世的转世灵童外,一般的凡夫人不要说佛法正见,就连世间的基本道理也不懂。所以,依止善知识听闻之后,正见才能在相续中生起。

 因此,我们有幸听闻佛法时,理当如野兽闻声般专注,这在下面还有广说。

二、思——思维佛法:

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理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

以此说明,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没有什么好取舍的。比如,今天讲了“人身难得”的引导文,那么你对人身难得的比喻、数量差别等,要一个一个去思维,如是才能对此引生定解。

三、修——观修佛法:

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

愚人吃酸甜苦辣的东西时,明明品尝到了味道,决定有这种感受,但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表达不出来。我们修行也应该如此,譬如观想“人身难得”,若只是绝思绝虑,闭目坐一会儿,这不会有什么收获,理应再三思维人身怎么样难得,从而找到一种感觉,这时候才算尝到佛法的美味。

四、行——行持佛法:

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它会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处都尝尝。同样,我们现在行持佛法,每一个法义都应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而不是中间取舍一部分。

五、果——最后得果:

所谓的得果,是指每个修法后的所得之果,不一定是得阿罗汉果或佛果。得果时不能糊里糊涂的,而要像云散日出一样,完全显露实相,没有任何怀疑。例如修“寿命无常”时,一旦无常观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则于行住坐卧任何威仪中,不会被常有的念头所转,一切增益将完全遣除,犹如太阳破开乌云而散发出光芒。当然,如果前面的闻、思、修、行没有具足,最后该怎么样也是云里雾里,这说明你的果还没有出现。

以上通过五个比喻,阐明了修持佛法的五个阶段。其实《前行》的每一句、每一个比喻,都有相当甚深的含义。如果你对这些道理好好地了解,然后再反复地思维,行为必定会有所改变。

不过,业力深重的人往往在上课时心不在焉,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形容的:“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仓央嘉措一生经历比较神秘,他的情歌看似与凡夫的心态相合,直接表露了世人的情感烦恼,在贪心重、执著感情的人看来,与自己内心达成共鸣,但在修行人的眼目中,这些全部是修心窍诀。)他还说:“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这个教言大家应细细品味。

释迦牟尼佛亲口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上师摄受弟子的最好方法,其实莫过于宣讲佛法。虽然对极少数上师而言,可以像噶举派马尔巴一样,一直让弟子苦行,最后通过不同的方便直指心性,以令其开悟,但对大多数上师来讲,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应主要建立在讲闻佛法上。上师一定要讲,弟子一定要听,听后还要身体力行,这才叫做依止上师。龙猛菩萨亦云:“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

在整个轮回生涯中,每个众生全是自来自去。当代著名比丘尼圆照法师(她圆寂后心脏烧不坏)说:“自来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证自金刚。”

作为弟子,其他行为不重要,关键要对上师所讲的显密深法念念不忘,时时刻刻铭记,然后依教奉行,将上师所讲的教言付诸实践,尽心尽力去修持。反之,如果你因烦恼深重,将上师所传的法义抛之脑后而未记在心间,虽然听闻佛法是有功德,但这种功德,小狗、小猫在听法行列中也能得到。

总而言之,在闻法的过程中,首先要专注谛听,之后要记在心中,同时不要掺杂烦恼,如果与烦恼混在一起,就算将所闻之法记在心中,也不能真正步入正法。以比喻说明的话,譬如向一个碗中倒汤,碗若是扣着,汤会洒在外面,里面不可能沾一点一滴;碗底若是有洞,即使汤倒进碗里,也会全部漏光;碗中若杂有毒药,哪怕是最美味的汤也不敢喝。因此,这三个过失要一一遣除,听法的时候,既要专注,也要记住所闻法义,尤其是不能杂有烦恼及不良动机。

就像塔波仁波切 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如理修持会成为解脱因,但若智慧不够、信心不够,不但不能如理修持,反而依靠正法造恶业,正法就会成为恶趣因。《华严经》亦云:“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同样是水,牛喝了变成乳汁,毒蛇喝了会变成剧毒。因此,听闻佛法要遣除一切不善心,否则,你对上师生邪见、对同行道友生嗔心,以此心态来听法是很可怕的。

不仅藏传佛教中有这种说法,汉传佛教的智者大师也说:“为利名发菩提心,是三涂因。”还有,藕益大师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醍醐成毒药。”

综上所述,闻法前要像洗涤容器一样,先将内心的垢染洗干净,如果遣除了耳不注、意不持、杂烦恼这三种过患,才能盛装清净的佛法甘露。因此,从明天开始,大家在听课之前,要看看自己这种法器洗干净没有?没有的话,则应想尽一切办法,用正知正念的毛巾好好清洗、好好擦拭。否则,你辛辛苦苦地去听法,结果却以恶分别造下极大恶业,这是非常不值得的!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