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9课——净除六种垢染(内收和疲厌)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8-11-19 10:07 ė465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昨天讲了闻法时根识不能散乱而耽著外境,否则法义绝不可能被接受。作为凡夫人,外境稍微出现一点事情,自己就会开始散乱,但学习过大乘佛法、尤其是懂得闻法方式的人,在闻法和修法时,应该用正知正念来摄持,这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讲闻法方式中六种垢染的第五种:

戊五、内收:

闻法和修行时不能过于内收,有些人专注得有点过头,抓住一个法义就非要把它弄懂或修成,比如修风脉明点时,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于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如果在闻法时仅仅专注佛法的个别词义,则只能记住一个道理,而无法记住所有道理,这就如同马熊挖雪猪子(旱獭)一样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

其实,人的心态调整很重要,如果你对佛法的基本道理都不会听,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掌握闻法方式。比如,法师说的话该怎么样记?怎么样看书?看完书之后,如何将自己的理解、书本上的意义、法师讲的内容三者结合起来?

如今大城市里的许多人,学习风气很不错,但闻法规律还是要重视,以上所述的三种过失怎么样消除?六种垢染怎么样对治?理当对此细心琢磨。如果你做好了,法师讲的法就可以融入心中。

在受持佛法的时候,倘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亲友书》中也讲了,昏沉等五种障碍,是掠夺善法财富的盗贼 。因此,心过于内收或者外散,是修行中的大障碍。

《前行》中昼辛吉的公案。

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

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玛吉拉准是藏地十分著名的空行母,她依靠显宗的般若经典开悟,之后依止帕·单巴桑吉,创立了般若法门——断法派。她所传下来的法脉,藏地各教各派都在修。她还将很多伏藏品隐藏在神山中,后由一些高僧大德取出。

萨绕哈巴说过:“心如解紧缚,松之得解脱。”心里的束缚若能松开,就可以得到解脱。

总而言之,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

戊六、疲厌:

若因讲法时间过长而感到饥饿难耐、口干舌燥,或者遭受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等情况时,切切不可心生厌烦,进而不愿意继续听法,断然放弃。

当然,如果讲法时间太长,你生起厌烦心,实在不愿意听,堪布阿琼在教言中说:“此时你可以站起来,发愿‘我不离法、不离上师’,然后离开传法的地方,否则,对上师和佛法生邪见的过患更严重。”这的确是一个窍诀。听法并不是强迫的,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所以听法的意义相当大。

如果你产生厌烦心,千万不要放弃,应该提醒自己: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没有沦为地狱、饿鬼、旁生,并荣幸地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拥有听闻甚深教言的良机,这是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对此我要好好珍惜!

什么是“具有法相的上师”呢?上师法相非常非常多,但总的来讲,格鲁派认为“看破今生”是最关键的法相;噶当派认为不管学显宗还是密宗,“戒律清净”是最主要的;宁玛派华智仁波切为主的上师认为“具足菩提心”是一切法相的要点;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尤其提到了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精通密宗、咒语圆满、得到暖相等八种法相,在此基础上,按照上师革玛燃匝的观点,又加上“传承清净”这一条。当然,如今末法时代,全部具足这些法相是很困难的,然而只要精通佛法、有饶益之心,也可以算是合格的上师,依止这样的上师十分幸运。

我们并不是自赞毁他,多年来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培养,很多人基本上都明白:先要找一位好上师,上师的显密修法要完整;然后先闻思、再修行,次第应该搞明白;同时戒律必须起到基础作用,这样修行佛法才会圆满。

今生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般若摄颂》等大乘经典中说,这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

为了这样的妙法,理所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压力折磨,欢欢喜喜来听法。有些人听法时压力比较大,需要面对很多状况,要有一定的安忍心,但更重要的是,对佛法要有欢喜心。

简而言之,听课的时候要有欢喜心。希望大家从明天以后,去听课应该数数欢喜,对法师和法宝要感恩戴德。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