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24 课——开示修学窍诀、教诫实修暇满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9-3-18 9:27 ė313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这次讲《前行引导文》,讲得比较广,时间上会很长,内容上,我也尽量增加一些自己所了解的,对你们修行有利益、有帮助的教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前行》放在重要位置来学,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实地修行。

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生来世的重大问题上,由于你相续与四加行不相应,故很难得到真实利益。

现在全世界学佛的本来就少,即使学了佛,大多数也是流于表面形式,真正依次第修行的屈指可数。很多人一开始就高攀大法,平时谈论的也是:“你得过上师心滴灌顶没有?得过大威德灌顶没有?……”在他们心目中,获得大灌顶就意味着即生成就,可马上飞往清净刹土,今天去极乐世界,明天去红色铜山,这样飞来飞去,非常快乐自在,却根本不想从基础修起,不知道前行法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没听说谁对《大圆满前行》有这么重视,觉得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法本,出门时也随身携带,有时间就翻一翻。这样的人恐怕没有,不信可以举手看看。所以你们对前行的重视程度不够,跟我们学佛完全不同:你们是利根者,从果往下来;而我们是钝根者,最初遇到《大圆满前行》,就从人身难得开始修,让这些境界一点一滴生起来。但事实证明,由于有了前行的基础,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呆在学院中,而当年和我们共同出家的,因为喜欢高攀大法,最后修行一败涂地。

在修的过程中,大家要真正生起一种觉受,明白人身确实难得,这不是假装的,要从心坎深处有感而发。若能产生这种感觉,看到芸芸众生不学佛时,就会觉得他们很可怜,自己也会利用这个人身精进修行,不会让它白白空耗——这就是我的目标。

要知道,我们学习佛法,为的是把佛法融入内心,而这一点,也正是历代上师传承佛法的目的所在。

如果说学习《入菩萨行论》,让我们从总体上对大乘有所认识,明白了发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那么学习这部《大圆满前行》,将会令我们在对治烦恼、断除我执方面,更具有实修性窍诀。同时,依靠传承上师的无形加持,因缘聚合之时,我们相续中必定会生起慈悲、智慧等一些暖相。

接下来继续讲: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无垢光尊者讲的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五浊恶世,众生的见解、行为日趋低劣,表面上看很多人暇满无不齐全,也持有出家人或居士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盖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等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一旦落入了这些无暇的控制中,即使矫揉造作地修法,也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要知道,如果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就会牵扯到后面的修行,乃至延误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首先慢慢去观察很重要,对前面讲的十八种暇满,应像小学生做作业那样一一分析,看这个具不具足、那个具不具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有些人这样修时,好像感觉不到什么,这说明你没有专心。假如你将每个道理与自相续逐一对应,必定会对佛法产生信心。所谓的修行,并不是闭着眼睛,非要看到有面有相的本尊,刚才讲的就是真正的修行。

这个人身的确非常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今生有幸得到这个人身,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而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就一定要修行。正如世亲论师所言:“为得善趣戒重要,为离烦恼修重要。”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烦恼深重,看了很多书、读了无数遍《金刚经》,贪心、嗔心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修行。如果你真正修行了,相续中的烦恼绝对会远离,这是一个必然规律,因为二者是相违之法,就如同火非常猛烈时,微小的寒冷自会驱除一样。

因此,大家要发自内心对修行有强烈意乐。华智仁波切说过,正法就在身边,不必外求。有些人修法始终不成功,到这个上师那里去、到那个上师那里去,今天在这个寺院求法、明天又到那个寺院求法,有时候听他们的故事,我只能默默地笑。为什么呢?因为他基础没有打好,从来也没有向内观,只是一味向外求法,那不管到哪里去,肯定都没办法修成。

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以前莲花生大士对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过一个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

言归正传,刚才说了,我们必须要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三十四种暇满,假设没有具足,就应全力以赴使自己具足,务必要集中精力来观察自相续有没有此等暇满的功德。

总之,上面所讲的暇满道理,大家一定要时时观察,甚至这些暇满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持妙法的缘分。如同开车一样,纵然司机技术很好,其他因缘也都具足,但如果前轮坏了,或者没油了,车也无法安全行驶。

其实,就算成办世俗中的一件平凡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聚合,那作为长远目标、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又怎能不需要具足众多因缘呢?

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仅是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

一旦失去了修法的机缘,的确非常可惜,所以,我们现在具足顺缘、自由自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以免将来后悔。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有个偈颂,上师如意宝特别喜欢,如云:“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有些人常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修行。”其实只要你珍惜人身,修行时间肯定抽得出来。否则,光阴荏苒,稍纵即逝,如经云:“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一旦浪费了这个人身,或者以此人身造下恶业,今后想重新获得则难如登天,《梵网经》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要依靠善知识的教言,和圣者的殊胜窍诀,有种自我挽救的心态。每个人都观察一下,看自己要不要修人身难得?不修的话,表面上听法是不够的。听与修有很大差别,了知与感受也有很大差别,若想将这些差别区分开来,自己必须要实地修行!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