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36 课——苦乐无常、好人坏人无常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9-6-24 9:04 ė283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现在还是讲思维各种比喻和意义而修无常。修无常对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这在前面也一再地提过,它是极为尖锐的一种窍诀,可直接斩断对今世的执著。

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先看破今世。当然,光是口头上说也没用,务必要想方设法深深认识到:名声、地位、财富、快乐等世人希求的诸法,只不过是梦幻泡影,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若能明白这一点,就会断除对今生的贪著,对佛法也不得不产生信心。所以,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认认真真修持此法。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太忙”、没时间修,或者太懒惰、没办法修,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无常没有生起紧迫感,否则也不会如此懈怠。所以,《大圆满前行》的内容至关重要,尤其是共同四加行,大家必须要再三修持。

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印度还是藏地,顶果法王是公认的大成就者、大瑜伽士。像他这样了不起的大德,对《大圆满前行》尚且从不轻视,不会认为它只是个基础法、初学者的法,那我们作为后学者,就更不能随意忽视了。

其实想一想:像顶果法王那样的高僧大德,毕生都带着这个法本,我们为什么不需要?修行并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得一次传承就可以了,而必须要终生坚持。华智仁波切之所以在如来芽尊者座下听过那么多次前行,如来芽尊者之所以在仁增·晋美林巴(无畏洲)座下得过那么多次前行的传承,这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希望每个人对此应该值得观察。

因此,修学时务必要重视加行,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对每个道理观察修或安住修。在我们学院,以上的共同加行部分,许多道友已经修了一百多天,效果比较不错,但还要不断地修,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共同加行修得特别成功,大家在未来的修行旅途中,就会像意科喇嘛的传承弟子一样,不论遇到什么违缘,都肯定不容易退转!

下面继续讲苦与乐也是无常的:

可能有人认为:“有些人造了杀生等滔天罪业,但表面上看来,他不仅没有感受痛苦,反而生意兴隆、生活美满,这是否有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呢?”

并没有。如果你去详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现在造的恶因,不一定马上成熟;而他正在感受的乐果,则是往昔善业的果报。所以,因果绝对不会错乱,倘若一个人通过造罪而积累受用,虽然暂时获得了快乐,但终究会感受漫无边际的痛苦。

其实,对于无常的苦与乐,没必要患得患失,特别去耽著。当你快乐时,背后肯定有痛苦相伴;当你痛苦时,背后也必然有快乐相随。所以,痛苦和快乐是交杂而生的,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快乐。因而,对今生的一切幸福受用、荣华富贵,我们也不要贪执不舍,理当追随佛陀及前辈大德的足迹,将其如唾液般弃之不顾,一心一意希求正法,甘心情愿承受身体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难。

要知道,超越生死轮回之法,只有佛教中有,而要真正获得它,不经历一丝一毫痛苦,轻而易举就想得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说一般凡夫人,即便是藏汉两地的大成就者,在求法过程中,也难免会经受诸多苦难。不过,修行时越有违缘,就越有动力,以此也可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一点磨难都没有,修行过于顺利,有时候反而容易退失道心。所以,我们要想做个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随学前辈大德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尽力去排除、去克服,把修持佛法的伟大事业,在今生今世中贯彻到底。心中要默默发这种誓愿。

好人与坏人同样是无常的:这一点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来阐述。

(一)从世间方面而言:

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智勇双全之人,也有一败涂地、一落千丈的时候。到那时,因往昔的福德耗尽,地位、名声、势力、财富等荡然无存,思维颠倒,万事不顺,常常受人挖苦、遭人欺侮,以前仅具的少分功德,似乎也变得一无所有。

不但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历史上也不乏其例:如秦朝相国吕不韦,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儿子秦嬴政推上王位,自己号称为“仲父”,独断专权、一手遮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后因缪毐集团叛乱受牵连,他被罢免了官位,又恐日后被秦王所杀,不得不饮毒酒自尽身亡。

世间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然遗憾的是,无常在我们眼前一幕幕掠过,许多人却对此视而不见,不会把“无常”两个字用在生活上,更不会用它来修行。

实际上,无常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就算你现在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会变得糊里糊涂、任人欺负。所以,我还没有变得特别迷糊时,尽量想抓紧时间,把藏传佛教的珍贵窍诀译成汉语,有些甚深教言也想整理出来。否则,无常的到来特别迅速,过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了,或者发生别的事情,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无常的示现千变万化,不仅好人可以变成坏人,坏人也可以变成好人。例如,许多人以前无有智慧、见识浅薄,行为也不如法,往往被贬为“骗子”、“狡诈者”。但后来他突然发财了,或者一夜成名了,便赢得了众人尊重,被看成是见多识广、精明能干之人。正如俗话所说:“狡者年老成主人。”

(二)从出世间方面而言:

俗话说:“具证年老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这些也都是无常的体现。

“具证年老求学问”:有些具有证悟的人,年轻时一直精进闭关,好几年根本不跟人说话,可是到了老年时,反而不去修行了,开始拼命闻思,希求学问。其实这样不好,年轻时应该好好闻思,年老时应该好好修行。华智仁波切说过:“年轻实修老年闻思者,自己无利他人讥笑因。”

“舍事年老积财物”:有些人上半生是舍事者,抛弃一切世间琐事,除了修行佛法,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

“法师年老成家长”:有些人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盗贼、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给人传戒的羯摩师或轨范师,下半生却子嗣成群。

反之,也有人上半生是屠夫、猎人、妓女,所作所为全是造恶业,下半生却生起真实的出离心,一心一意修行而获得成就;或者,即使没有成就,但也已经皈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

(大家一定要注意,华智仁波切的《前行》全部是窍诀!我在传讲的过程中,因为时间关系,有时候表达得不清楚,但只要你把这些金刚语反反复复阅读,像顶果法王那样,每天都念上一段,久而久之,对你的相续必定会有很大帮助。)

所以,我们应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察自相续的过失。作为一个修行人,不需要过大的名声、过多的财富,只要有基本的生活资具就足够了,故当常常身居低位,行为如理如法。华智仁波切说过:“如理修法,方可弘法利生。”

真正的高僧大德,或有实修实证的人,从来不会宣扬自己,而只会观察自己的过失。他们有强烈的出离心,三门寂静调柔、谨小慎微,了知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时时思维轮回的痛苦,恒常处于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对轮回的厌离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云:“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无人的山洞中修行时,恒时对轮回有极大的出离心,对上师三宝有强烈的信心,并不是今天生一个信心,明天就没有了。

信心和出离心,这二者是佛法的根本。按照噶当派的观点,生起信心主要有四因:一是依止善知识,二是亲近善道友,三是修行无常,四是多看经论。

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经常观察自己,尽量把心转为道用。如今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我们暂时拥有了修法的时机,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综上所述,通过这几节课思维无常的各种喻义,大家理当深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皆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