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56 课——轮回过患之非天之苦天人之苦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9-11-25 11:28 ė98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继续讲“轮回过患”中善趣的痛苦。人类、非天、天人这三界叫三善趣,虽比三恶趣快乐,但也不离痛苦,下面就叙述非天的痛苦。

非天,又名阿修罗。《楞严经》中说[ 《楞严经》云:“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阿修罗依胎、卵、湿、化四生而分四种,其中胎生者为人道所摄,湿生者为旁生道所摄,化生者为天道所摄,卵生者为鬼道所摄。还有《法华文句》中讲,阿修罗有两种:“鬼道摄者,居大海边;畜生道摄者,居大海底。”可见,各经论对非天的描述不尽相同。

通过学习非天的痛苦,大家就会明白,即使非天是善趣,那里也不会有快乐。尽管他们的受用、相貌、能力跟人类相比,远远超胜,但就像人类中有智慧、富裕、强势的人一样,虽为愚痴、贫穷、弱小之人所羡慕,但其身心也不离痛苦,同样要遭受三苦的逼迫、折磨。

所以,学了这样的大乘佛法,每个人要知道:三界中任何一处,都不会有真实的安乐。现如今,有些众生正在感受苦果;有些众生虽未感受现行痛苦,但却在造痛苦之因,时时处于行苦之中,苦果很快就会现前。因此,有智慧的人依靠学习经论,会深深认识到佛经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道理。

戊五、非天之苦:

本来,非天在前世造过布施等善因,今生的财富受用可与天人相媲美。但由于他们往昔妒贤嫉能、好争好斗,七种慢基本都具足[ 《业报差别经》中列举了十种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之业因:1、身行微恶;2、口行微恶;3、意行微恶;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诸善根向修罗趣。],以此恶习、业力所牵,而感得阿修罗的身份。

就像人中的富翁一样,尽管有钱有势,但内心被嗔心之火燃烧着、被嫉妒心之水冲击着、被烦恼之风吹动着,在各种痛苦中不能自拔,根本无有快乐可言。同样,非天嫉妒心极为粗重,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区域与区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也总是争斗不息,格格不入,始终在战火纷飞中过日子。

当然,阿修罗也是很有福报的。《六趣轮回经》中云:“常行于谄诳,乐忿恚斗诤,由昔行施故,而作修罗主。”可见,往昔如果作过布施,今生才有机会生为阿修罗。因此,我们身为修行人,务必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如果一边积累福报,一边嫉妒心很强,特别争强好胜,学了佛还不能调伏相续,来世则很容易投生为阿修罗,经常与天人发生战争。

话说回来,转生为阿修罗的根本因,其实主要是嫉妒心。前面也讲过,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这就是嫉妒。

因此,以嫉妒心害别人,终究会害了自己。莎士比亚曾说:“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的确,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像着了魔一样,很多事情不会去考虑。所以,在同学、同事、同修之间,倘若出现竞争对手,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否则,今生嫉妒心太强,来世很容易转生为阿修罗。

在天界中,如果阿修罗的力量大,天人的力量就会削弱,双方一旦发生战争,天人若被打败了,人间就会出现种种晦气,产生四大不调、天灾人祸等诸多苦难。当然,天人力量的强弱,也跟人间是否行善有关,假如世人行善的多,不但人间风调雨顺、四时吉祥,天人的白法力量也会增上,从而战胜阿修罗。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世间人,顺法修行,天众则胜,阿修罗军,退散破坏。”

我们作为修行人,若想不投生为阿修罗,一方面要多思维轮回痛苦,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战的心态。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观想:非天也不离痛苦本性。

戊六、天人之苦:

跟人类相比,天人受用圆满、应有尽有,不是人间富翁所能相比的。但尽管如此,他们整天在散乱中度日,从来没有修持正法的念头,如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云:“诸天多放逸,著乐痴所迷,不知大苦恼,决定自当受。”

天人所享受的快乐,诚如《正法念处经》中云:“如蜜和毒药,是所不应食,天乐亦如是,退没时大苦。”犹如蜂蜜与毒药混合在一起,虽然味道甜美,但却不应食用。同样,天人的快乐也是如此,一旦死亡降临,必会感受极大痛苦。因此,跟人间的快乐相比,天人之乐虽说大得多,但从其本体、因缘等各方面看,其实也没什么可执著的。

下面具体分析这个道理:

六欲天[ 六欲天: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每个天人临死时会有五种死相:

第一、以前身体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而当临近死亡时,这些光芒全然消失。

第二、以前怎么坐在宝座上,也不会觉得不乐,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而且甚感不适,心里也是老大不高兴。(有些修行人总是坐不住,今天到这里吃饭、明天到那里吃饭,一直不愿意呆在家里,也许这是人间的一种死相吧。)

第三、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会不枯萎,但接近死亡时,这些花鬘全部凋谢。

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会沾上污垢(不像有些人,新衣服穿一两天就脏得要命),但临死时,天衣陈旧、沾满垢秽,变得脏兮兮的。

第五、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也开始出现汗水。(这些天人五衰,不同经典也有不同说法[ 如《增壹阿含经》云:“当天子欲命终时,有五未曾有瑞应而现在前。云何为五?一者华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体污臭;四者不乐本座;五者天女星散。”]。)

当这五种死相现前时,天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内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得知他将要死亡,于是不愿在他身边陪伴,只是在远处散花,祝福道:“但愿你从此死后,转生在人间,行持善业,再生天界。”这样祝福之后就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单单,凄凄惨惨。

而且,大多数天人死时会产生邪见,或因一生放逸无度,后世会下堕三恶趣。这时天人通过天眼观察,了知自己将转生何处。看到来世的痛苦之后,本来死亡的痛苦还没消除,现在又加上堕落的痛苦,实在是雪上加霜,无形中痛苦就增长了两三倍,他们禁不住放声哀嚎。这种悲惨的情形要延续七天,若是人间的七天倒不要紧,但天界时间非常漫长,仅是三十三天的七天,也相当于人间七百年,简直可谓度日如年。

《诸法集要经》亦云:“诸天耽欲乐,迅速如瀑流,寿命剎那间,愚痴而不悟。”意思是说,天人们始终耽著欲乐,这种快乐如瀑流般瞬间即过,但他们却执迷不悟。直到将要离开天界时,才幡然醒悟:“我太愚痴了!这么多年来只知行乐,不知行持善法。”

当然,天界很难行持善法,也是一种自然规律。除了菩萨化现的天子以外,对大多数天人而言,恐怕连一句观音心咒也不会念。所以《别解脱经》等中说,人身超胜于天身,原因即在于此。在我们人间,一个人再忙、再放逸,也可以作些布施、慈善或修行,为来世的安乐奠定基础。而天界则完全不同,天人们一直放逸度日,根本没有时间行善,最终只能被悔恨所摧毁。

因此,佛劝诫我们一定要感悟无常之理。如《诸法集要经》云:“一切诸有情,当悟无常法,生者死所吞,盛为衰所逼。”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众生不管在天界或人间,凡有生者最后定会被死亡吞没,富贵荣华、兴旺发达也定会沦为一败涂地,终究只是一场空而已。

以上讲述了欲界天的痛苦。而欲界天之上的两天界——色界[ 色界:功德、住所皆胜欲界,虽离欲贪但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名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处天。]、无色界[ 无色界:无单独住所,以无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后,立即形成四名蕴(受想行识四蕴)于该处转生,为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虽然没有刚才所讲的现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业[ 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穷尽,也会如梦初醒般堕入下趣。如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梵天离贪获安乐,后成无间烧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梵天等色界天人尽管暂时离开了贪欲烦恼,享受禅定的安乐,但引业灭尽之后,还是要堕入无间地狱,成为狱火的薪柴,不断感受各种痛苦。《摩诃僧祇律》亦云:“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莫不为结缚,命终堕恶道。”因此,众生只要被烦恼所缚,命终一定会堕入恶道。

上述人类的这些痛苦,我们触目可及、不难想象。而天界、非天、地狱的痛苦,尽管肉眼暂时看不见,但通过教证也能了知。所以,学习这些道理之后,大家应当明白:在三界轮回中,无论转生于何处,都不会有丝毫快乐,千万不要对轮回有任何指望。就像一个监狱里的人,生活条件再好,也毕竟是监狱,不如回家自由。同样,我们轮回中的众生,纵然生活富足,有房子、有地位、有权力、有家庭、有快乐,这些也迟早会离开自己,没有必要去执著,而应想方设法脱离三界轮回,获得佛菩萨果位。若能生起这样真实的出离心,你的修法才会圆满成功!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