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57 课——总结轮回过患(上)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9-12-2 11:40 ė108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前行》的“轮回过患”中,已分别宣说了六道的痛苦。昨天讲的是最后一个——天人之苦,其中引用了龙猛菩萨的教证,说明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记得《杂譬喻经》中就有一则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内容省略】

当时也是她福报不够,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假如有明师指点,当下即可证道,获得解脱。然而,虽然她修习禅定,却缺乏智慧,禅定的果报终了以后,还是堕入了恶趣。[ 《杂譬喻经》云:“此女本说偈问时,若遇明师,即可得道。此女虽行禅定,无有智慧,定报既终,还堕恶道也。”]

可见,遇到善知识真的特别重要。否则,只是遇到一位普通智者,给你讲些世间的空性及禅修方法,即使当时感觉不错,以为这是真正的解脱道,但结果仍会变成旁生之因,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通过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若想获得解脱,一定要听闻空性、证达空性。

下面开始讲今天的内容:

通过上述道理不难看出,三善趣也好、三恶趣也好,不管是投生在六道中哪一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自始至终被痛苦萦绕着,就像处于时时焚烧的火坑、被罗刹女啖食的罗刹洲、令人窒息的漩涡、锐利武器的刃锋、充满肮脏物的不净室中一样,根本不会有丝毫安乐的机会。

《佛所行赞》亦云:“犹毒蛇同居,何有须臾欢?明人见世间,如盛火围绕。”身处轮回中的众生,如同跟毒蛇同居般,不会有一刹那的快乐。明眼人看这个世间,好似被熊熊烈火所围绕,绝不可能有安乐可言,完全处于痛苦、恐怖之中。所以,有智慧的人谁不想早日摆脱生老病死,远离这个轮回?

关于轮回的痛苦,《念处经》总结道:“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

弥勒菩萨也说过:“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无妙香。”五趣中毫无安乐,就像不净室中没有丝毫妙香一样。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即使偶尔显现一点点安乐,也是变苦或行苦的本性,很快就会变成痛苦。所以,《贤愚经》中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

从各方面来想,不说肉眼看不见的天界和非天,仅仅是我们耳闻目睹的很多事例,从中也可以发现:这个轮回没有真正的快乐,就算偶尔有一点,也像绿叶上的露珠般,瞬间即会破灭。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应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好好思索诸如此类的教言,心里默默地想:在这个生死流转的轮回中,上至三有之顶非非想天[ 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无色界的最高处。],下到无间地狱,不管是转生在任何地方,既没有少许安乐,也没有丝毫实义。

所以,我们生起出离心非常重要,若能对轮回痛苦深信不疑,没有必要刻意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就会断恶行善。如果真有了出离心,你肯定每天都会精进,不会睡懒觉。尤其是一些佛教徒,行善力量极其薄弱,磕几个头就累得不得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自己出离心不够。假如出离心够了,行持善法对他来讲是不得不做的一件大事,自然而然就会去做的!

举个例子来说,《大宝积经》、《佛本行集经》中都有难陀出家的公案,故事情节虽略有不同,但都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若对轮回没有出离心,纵然是出家修行、持戒,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

难陀深刻意识到即便上升天堂,最终也会堕入恶趣,善趣果报同样无有实义,不管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没有真实的快乐,因而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正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地狱,所以清规戒律一尘不染,细微的学处也从未违犯过。因此,佛陀说:“在我的教法中,难陀护持根门第一[ 护持根门第一:即持戒第一。]。”

所以,通过这次学习《前行》,希望大家能发自内心地看破世间,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看破什么呢?就是看破今生和来世。如果你把今世看破了,却希求来世转生天界,或成为更漂亮、更富贵的人,那还是没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像《三主要道论》中所说[ 《三主要道论》云:“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有机会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

总之,这些重要问题,口头上再会说也没用,关键是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到底想不想解脱?如果你通过难陀的公案,最终定下修学的目标,那无论出家还是在家,都会明白只有超离三界才是永恒的安乐。《释门归敬仪》中也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无可乐者。”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圣尊就是佛陀,“轮回皆苦、毫无安乐”的真理,也只有佛陀才宣说了,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宗教的教主,或者梵天、婆罗门都没有指出。因此,这个道理极为甚深,除了有缘者以外,其他人一般很难接受。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