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58 课——总结轮回过患(下)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是“轮回过患”最后一节课。
前面已叙述了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又讲了人类、非天、天人之苦,总之,六道都是痛苦的本性。对于这种痛苦的认识,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啊!轮回太苦了,犹如火宅”,而要从内心中认识到:无论转生于何处,真的都不离痛苦。
现在学佛的团体中,表面上皈依、出家的形象修行人相当多,但实际上,从心坎深处看破世间的却寥寥无几。所谓“看破”,是指对世间一切美好毫不希求,而并不是因受精神挫折,见到外境许多丑陋,进而开始厌弃世间。只有真正看清了六道皆苦的本性,并对此生起稳固定解,修行的基础才算打好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先闻思。现在很多佛教徒缺乏佛教基础知识,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这是相当遗憾的。就像一个人不懂理论而要去实践,做任何事都非常困难。
因此,我们作为佛教徒,一边闻思一边修行非常重要,这也是应当长期坚持的行为。
下面紧接着昨天的内容讲:
不要说真正转生地狱亲眼见到那些景象,哪怕是仅仅看到地狱的图画,也会令人恐怖、畏惧,萌发出离之心。因此,佛陀曾规定,在寺院门上应绘画“五分轮回图”。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即便是耳闻地狱的故事,眼见地狱的图画、塑像,或者忆念地狱的痛苦,尚且都会心生怖畏,何况是堕入地狱亲身感受痛苦了?
当然,也有人因为邪见深重,再加上前世善根薄弱、今生教育环境的影响,听了这些后不以为然,只是把它当成神话故事。但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罢,因果绝对是无欺的,只要自己造了恶业,必定会感受相应的苦报。因此,在座的道友应对地狱生起恐惧心,有了这种心,今后才会谨慎取舍。
对于上至天界、下至地狱的众多痛苦,我们一一思维之后,要发自内心放下今生的琐事,觉得世间八法、名闻利养没有多大意义,再怎么做也不过是轮回之因。
只有看破了今世,才明白世间所有事情的真相,此时哪怕懂一个偈颂的道理,即生也有解脱的机会。如《大集经》云:“众生若离五欲乐,亲近如来听正法,至心受持一偈义,是人解脱如先佛。”
以上宣讲的内容,其实就是出离心,这在佛教中很关键。有人认为:“出离心、菩提心太简单,我要希求最高的大圆满。”但你若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大圆满法再殊胜,修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阿底峡尊者公案】
以前萨迦班智达面前,来了个叫宁莫的修行人,他问:“舍弃今世的因是什么?”班智达答言:“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
又问:“舍弃今世的缘是什么?”答言:“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
再问:“舍弃今世的量是什么?”答言:“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
最后问:“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什么?”“不被世间八法所染。”
这四个问题,我在讲《开启修心门扉》时也提到过。所以对修行人而言,最关键的就是不被世间八法所转。
【仲敦巴尊者公案】
因此,在所有的修法中,这个法最为关键。
前辈大德讲过,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没有兴趣,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否则,一味贪著尘世间的琐事,永远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大家要彻底斩断此生的牵连,学修后世菩提,尤其是若想出家修行,一定要背离世间五欲。《本事经》云:“为厌背离欲,速证最上义,是真修梵行,非虚妄出家。”
我经常想:一个人传法若为了今生的钱财、名声,时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那即使暂时有些出路,终究也会一无所成。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应当要么为了众生,要么为希求菩提,这是菩提心的两个条件。而要想获得这样的菩提心,首先一定要有出离心;要想拥有出离心,唯有依止具足法相的上师。只有上师,才能为我们巧妙开示了脱生死、证得圣果的出世间道理,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人能做到这一点。
关于看破今世,印度单巴桑吉尊者有这样一段教言:“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要执著为常有!”世间的一切犹如梦幻泡影,一会儿就消失了,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有些人特别爱重名声,为了美名远扬,付出自己的一切都愿意。
“漂亮衣裳宛若绚丽彩虹,应当身着破旧衣衫而修行!”衣服再好,临死的时候也带不走,所以,穿普通衣服修行也是一样的,几千几万块的高档名牌,跟一般衣服的价值没有多大差别。
“自己的这个身体是脓血、黄水的臭皮囊,千万不要执著珍爱!美味佳肴也是粪便的因,千万不要整日都是为了充饥果腹而奔波忙碌!”真正的修行人,对身体不会特别执著,以野草为食、树叶为衣即可过活。莲池大师在《耀诗》中亦云:“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吃野草已胜过空腹,住茅棚已胜过露宿,人生若能知足少欲,烦恼当下即可摈除。
“感觉外界会招致怨敌四起,应当安住在深山等寂静的地方!”倘若陷入混乱的人群中,种种分别念、违缘就会纷然而至。所以,我们应安住在寂静的地方,真正做个修行人。
“迷乱的荆棘会刺入内心,所以应当修持平等性!”《如来智印经》云:“不惜身及命,于亲不染爱,勤修空无我,是能成菩提。”若能不惜身体和生命,不贪爱亲朋好友,长期勤修佛陀的最高法要——无我空性义,那么必定能成就菩提。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务必严加守护自己的这颗心!”一切希求皆源自于内心,内心不满足的话,自己的需求会永远没完没了。正如萨哈尊者所说“心是如意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调伏它。
“如意宝自身固有,万万不要一味贪著饮食财物!”我们的心是如意宝,若依靠上师窍诀认识它的本性,一切智慧和悲心会自然流露,故万万不能让它迷失,去耽著一些无义琐事。
“闲言碎语过多只能成为诤讼的根源,应当像哑巴一样默默不语!”闲言碎语说太多了,对解脱等一切都有障碍。因此,要经常禁语为佳。
“心本身显现种种业,千万不要围着饮食团团转!”心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业,所以不要把心整天放在饮食上,除了饮食什么都不想。
“加持原本是从内心生起,应当祈祷上师本尊!”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的修行要成功,心必须获得上师、诸佛的加持,否则,修什么法都难如登天。
“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呆在一个人身边,就算他是佛陀,也会对他产生邪见。
“时时刻刻谦虚谨慎,万万不要骄傲自满!”古代有一种欹器,是种汲水的罐器。它不能装得太满,灌入少量水时,罐身是竖着的,而一旦灌满水,罐子就倾覆过来,水一下都倒出来了。
“岁月飞逝,时不待我,一定要当机立断修行正法!”时光不会等待我们,人生岁月也是有限的,因此,有机缘时一定要立即修行,不能一拖再拖。
“今生的我们就像旅客一样,千万不要费尽心机苦苦营造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的房屋!”不要天天为了房子而辛苦,我们来这里不是搞房地产,而是来修心的,修心和修房不一样,这一点千万不能搞错!
“任何琐事都没有点滴的利益,应当脚踏实地修行正法!自己的身体总有一天要被小虫所食而消失无影,而且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也无法确定,万万不能一直庸庸碌碌散乱在此生的景象中!亲朋好友就像林中的小鸟,不要总是对他们牵肠挂肚!”
“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信心特别重要,它是生长功德的良田。
“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瞭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瞭望楼一坏,自他都会被毁坏。)金刚阿阇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上师阿阇黎住世时,修行的因缘十分殊胜,此时千万不可随便放弃,不求正法,否则会非常可惜。
综上所述,看破今世十分重要。
因此,若想扎扎实实地修行正法,就必须认识到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而若想生起这种观念,首先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在没有深深生起这样的理念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
那么,观修轮回过患在相续中生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
要像朗日塘巴[ 朗日塘巴(1054-1123):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博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尊者那样。
这样观修轮回的痛苦,是心趋入法、诚信因果、舍弃今世、慈悲众生等一切功德的根本。释迦牟尼佛次第转了三次法轮,初转法轮时就先对众比丘说:“此乃苦,当知苦。”所以,没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必须要踏踏实实地观修。不然的话,成天醉生梦死、抽烟喝酒,沉溺于此还觉得好开心,那真是迷失了本性。因此,对于轮回的痛苦,每个人务必要观修,如果没有这方面概念,修行不一定会成功。
最后,用一个偈颂来结尾: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
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虽然我见到了轮回的痛苦,却仍不断地贪执它;虽然怖畏地狱、饿鬼、旁生等险地,却仍天天造恶业,不能制止自己的恶行。对于我和像我这般愚昧无知的众生,祈愿上师三宝加持,一定要看破今世,不要执迷不悟。
【轮回过患之引导终】
共同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这三个关键问题已讲完了,下面还要讲“因果不虚”。倘若懂了这四个加行的理论,修行佛法的基础就打好了。
我非常希望每个人都能修持《大圆满前行》,如果你想当个真正的佛教徒,有这部《前行》就足够了。在末法时代,用短暂的一生去翻阅千经万论不太现实,但你若能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一本《前行》,每天看十分钟或半个小时,对其内容反反复复思维,逐渐就会变成一个修行人。此时,别人对你赞叹也好,挖苦诽谤也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心已融入正法了。就像无垢光尊者在《四法宝鬘论》中所言,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心入于法、法入于道、道遣除迷乱、迷乱转为智慧,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噶当派的修心窍诀!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