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62 课——因果不虚之所断之不善业邪淫妄语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下面讲《前行》中身不善业的第三个。
己三、邪淫:
邪淫,是针对在家人所要禁止的行为。往昔藏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曾规定了十六条人规以护持十善,其中就有明文规定:在家人务必要遵守人伦道德,即以种姓来护持言行,以正法严以律己,禁止邪淫,奉公守法,护持戒律。其实汉地也有这样的传统,尤其在古代,人们特别重视这些。
这样的伦理道德,一种是源于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一种是源于戒律,像在家人受三皈五戒、出家人受出家戒律,就是以正知正念护持相续。其实,以第二种方式来约束自己,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所以一般来讲,凡夫人的贪欲,很难用其他方法遣除,而唯有依靠智慧。《正法念处经》云:“若灭贪火者,以智慧为水,不灭贪心人,解脱不可得。”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邪淫,就是因为有非理作意,颠倒地把别人的身体执为清净、实有、常有。若能忆念善法的功德和力量,这种贪欲便可以遣除。《大智度论》也说:“诸欲难放舍,何以能远之?若能乐善法,此欲自然息。”
世界上有那么多出家人,他们在希求解脱的道路上,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时刻充满快乐,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彻底认识了轮回的过患,同时也了知解脱的殊胜。所以,若想让世人摆脱欲望的束缚,就要给他们阐明贪欲的过失和解脱的功德。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寻找灭除烦恼的方便,否则只是理论上通达了,却没有方法去对治烦恼,想要控制贪欲等非理作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由于年龄、生理等方面原因,再加上前世恶习的影响,有时候面对悦意的对境时,很难克制自己的贪心。但如果你用佛教中小乘或大乘的方法调心,自然就能压服自己的烦恼。甚至,若能通达密宗“烦恼本体自解脱”的特殊教言,或者认识《六祖坛经》中“烦恼即菩提”的境界,那时自相续不但不会被烦恼染污,而且当生起贪、嗔、痴等时,当下会认识它空性与光明无二无别的觉性,从而现前大彻大悟,了知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
因此,修行最关键的,就是经常观察自心。无论你生起贪心、嗔心等不清净的念头,还是信心、大悲心、出离心等清净的念头,首先应该辨别出,这些在名言中是善是恶。如果是恶,就要以上师的教言、佛菩萨的窍诀加以对治,这样一来,自相续即可清净无垢,并渐渐认识到以烦恼为主的万法之实相。
现在社会上,夫妻间常常互不恭敬、互不尊重,这样家庭就不和谐;家庭不和谐的话,单位或团体就不安宁;团体里如果争斗不息,国家与世界也就不会有和平之日。所以,每个人首先应从自我做起,尤其是夫妻之间,遵守伦理道德很重要,否则,若是出现了外遇,定会招致诸多过失。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里,就讲了邪淫的十二种危害:害天伦、害人节、害名节、害门风、害性命、害心术、害风俗、害阴骘、害名利、害寿命、害祖父、害妻子。可见,邪淫之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且世间护法神不会护持。所以,作为在家人,应当守持清净的三皈五戒。
要知道,邪淫的过患特别严重,对毁坏其他戒律,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邪淫有哪些分类呢?男人自己出精、与他人的妻子或已付钱的女人作不净行,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且,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妻子,但若在白天、受斋戒日、生病期间、妊娠期间、忧愁所迫、月经期间、生产未恢复、三宝所依之处等进行交欢,这些也都属于邪淫。另外,邪淫还包括对直系亲属、未成年少女行淫,或者在口、肛门等非处行淫,或者与旁生、尸体等行淫。
如果能断除邪淫,既不侵犯他人的妻子,也不与自己的妻子非时行淫,并对持戒清净的人布施卧具等,来世即可转生于清净刹土。《大般涅槃经》云:“不犯他妇女,自妻不非时,施持戒卧具,则生不动国。”因此,身为在家人,应当从环境、时间的角度,了解邪淫的不同种类,然后将这些一并断除。
以上讲了要断除邪淫。这在《藏传净土法》的十不善业中,讲得比较广,我在此只是作了简单的介绍。
戊二(语恶业)分四:一、妄语;二、离间语;三、恶语;四、绮语。
己一(妄语)分三:一、一般妄语;二、大妄语;三、上人法妄语。
庚一、一般妄语:
一般妄语,是指怀着欺骗他人之心,所说出来的一切语言。
佛陀在《正法念处经》第八卷中,曾讲过妄语的很多过失,其中有一颂云:“若人离实者,善人说如狗,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一个人说话若没有可信度,那他不叫人,叫做狗(其实狗的叫声也有比较真实的,没有盗贼它都不叫),而且是小人中的小人。从这个教证来看,现在很多“大”人物都成“小”人物了,因为他们特别爱说妄语。
一个人如果爱说妄语,别人就会对你缺乏信任。要知道,妄语不仅仅是佛制罪,而且也是自性罪。无论是什么人,说妄语必须要忏悔,否则,来世堕入三恶道是很可怕的。
庚二、大妄语:
由于相续中存有邪见,于是信口开河地说:行善没有功德、作恶没有罪过、清净刹土没有安乐、恶趣没有痛苦、佛陀没有功德……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弥天大谎了,因而这些被称为大妄语。
实际上,大妄语是一切罪恶的根本,其果报相当严重。《大宝积经》云:“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涂。”
华智仁波切曾言:“佛陀本来说一切诸法如梦如幻,但现在人所追求的,更是幻化中的幻化,一点可靠性都没有。”因此,很多众生耽著迷乱、否认真实,实在特别可怜。
庚三、上人法妄语:
本来没有登地而说登地了、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没有功德说成有功德,这一切都属于上人法妄语。
现在有些人根本没证悟五道十地的功德,却宣称自己得到了佛果,然后拍个照片,下面放一朵莲花,头上弄个光环,就到处告诉别人:“我成佛了!”这种人也不怕因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诚如《楞严经》所形容的:“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而且,这种“得”和“证”,并不是世间的大学文凭或一种技能,而是出世间的超胜功德,这种妄语特别可怕。
在当今这个时代,骗子与圣贤比起来,是骗子更为吃得开的时候。一位戒律清净、智慧超群、行为如法的大德到城市里去,谁都不会恭敬他,也不会向他求佛教的教言。但如果一个人什么功德和智慧都没有,只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看似拥有超凡入圣的境界,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追随他,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所以,你们有些人应该多闻思,不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改变。只有通过长期的闻思,并对闻思的内容不断修行,直至生起根深蒂固、坚定不移的定解,你的信心才不会轻易动摇。否则,很可能像芦苇一样随风摇摆,别人说好,你就“对对对,说得没错”;别人说某个上师有功德,你就特别激动:“真的?那我马上去依止他。我也觉得他很慈悲,刚见第一面,我就想哭!”
因此,大家不要随便轻信自欺欺人的骗子。我们所依止的善知识,首先应对其特别熟悉,而且他要戒律清净、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具有出离心、菩提心,行为等各方面特别注意,不会乱说见到什么、听到什么。依止这样的善知识后,再在他面前求得今生来世解脱的正法,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段话,希望大家好好记在心里。无论你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他不一定要有名声、财富,或相貌端严,因为这些与解脱没太大关系。假如他是一个演员,五官端正是需要的,否则很难登台表演,但作为解脱的指引者,最关键的是要有大悲菩提心,具有能摄受弟子的正法,并能如理如实地行持,找到这样一位熟悉的上师很重要。
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肩上有弘法利生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明白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如果整天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极个别没有智慧的人会跟着你,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具有智慧和悲心的语言,才对众生唯一有利。因此,不管是谁,做人一定要有基本的道德。
总而言之,今天讲了不邪淫和不妄语,如果能守持这两大戒律,对我们做人或修行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然而,对有些人来说,不说更高的出家戒、密乘戒,即便是最基本的十善,自己也很难守持。因此,我们修行时要脚踏实地,最好不要说大话!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