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63 课——因果不虚之所断之不善业离间语恶语绮语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昨天讲了十不善业中的“妄语”,今天开始讲离间语。
己二(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
公开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于两人同在的场合,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谩骂,还明目张胆地对你迫害,但今天你们俩关系很亲热,怎么会这样呢?”诸如此类直接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
通常而言,这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才做得到的,因为他不怕别人不高兴,可以当面进行离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相当多。甚至有些佛教徒,把离间语当作与人交往的必要手段,根本没想到它有很大过失,挑拨别人的关系还觉得理所当然,这种做法不合理。如果你以离间语搞破他人的关系,以狡诈手段让他人反目成仇,今生一切不顺利不说,来世还要堕入地狱,永无解脱的机会。《六度经》云:“以离间语,斗乱亲疏,巧诈多端,令心相恨,堕于地狱,无有出期。”
所以,大家对因果之理要详详细细思维,看自己所想的、所做的,是否符合因果规律?如果不符合,自身难免会遭受诸多痛苦。
作为相信因果的人,大家如果做过这种事,今后要值得深思、反省。
庚二、暗中离间语:
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如果你跟其中一人说:“你对他倒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在背后挑拨,而令双方各奔东西,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这种人当面不敢说,背地里却说是道非,破坏别人关系,是特别不好的行为。
在所有的离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的罪过最严重。《五分律》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破和合僧,一劫地狱苦。”僧众们和睦相处,会有很大的功德,但若有人在僧众之间制造不和,将于一劫中在地狱受苦。又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和合破僧,一劫生天乐。”反过来说,若能让不和的僧众重新和合,不但即生中非常快乐,来世一劫中也会转生天界享乐。
虽然现在不会有真正的破和合僧[ 此处的破和合僧,是指破法轮僧。《俱舍论释》中说,破法轮僧一定要在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其他时间不会发生。],但在僧众与僧众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道友与道友之间挑拨离间,罪过也相当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挑拨密宗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或在金刚道友间制造不和,罪业更是重上加重。
既然彼此是同行道友,若连互相说话的余地都没有,那么见到怨敌时该如何对待?面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众生,又怎么以大乘精神去度化他们?这一点的确值得深思!
《伽陀经》云:“若爱于两舌,斗乱行嗔恚,堕鬼毕舍佐[ 毕舍佐:类似罗刹的鬼神之一],头面而丑恶。”《诸法集要经》也说:“彼两舌恶报,则堕于地狱,念念常烧然,自受其极苦。”可见,喜欢讲离间语的人,有些经中说会变成饿鬼,有些说会堕入地狱。
总之,我们说话一定要注意。有时候两人关系本来不错,有些人一开口就把它搞破了。而有些人与此不同,也许是有菩提心的缘故吧,话虽不多,但一两句也让人口服心服,甚至自然生起慈悲菩提心。其实老想着怎么离间别人,这个过失相当大。倘若你曾在人与人之间制造过矛盾,这确实需要值得忏悔,并发愿以后绝不能再造。
己三、恶语:
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或对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为“瞎子”、“聋子”,这都是一种恶语。现在世间上有些人,常根据他人身体的缺陷起绰号,把别人叫做“跛子”、“矮子”、“大个子”、“塌鼻子”、“大耳朵”、“瘦子”、“大胖子”等。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一种说话艺术,但实际上,这种语言的过失相当大。
可见,我们不仅不能说别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嘲笑他人像猴子、牦牛、恶狗、猪等,也有相当大的过失。十七世大宝法王讲《佛子行》时也讲过: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取笑一名长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恶业,五百世投生为猴子。之后转生为杜松虔巴时,长得也像猴子,并不好看。
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方面。因此,大家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千万不要说恶语。萨迦班智达也讲过:“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否则如同谷回声,立即自受报复也。”
此外,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所以,只要让别人不高兴的话,我们全部要断除。《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麤[ 通“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若能不指责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别人的罪过,远离粗语和悭吝,这种人就会得到解脱。
还有,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藏地有一句俗话是:“粗恶之语无多少,欢喜之食无大小。”粗恶的语言不管说多说少,只要伤了别人的心,就不合理;供养他人的食品不管是大是小,只要表达了你的心意,就是好的。有些人说话让别人很长时间都快乐,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也令人永远忘不掉,甚至对别人一生有无穷利益,这种常说柔言软语的人,来世定会转生于天上。《正法念处经》云:“恶口破慈心,智者能舍离,常乐说软语,则生于天上。”
如果你想学习表达方式,《君规教言论·观察语言》、《华严经》、《法华经》中讲了很多,但归纳而言,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在上师、高僧大德等严厉对境面前,千万不能说些乱七八糟的刺耳语。否则,上师若因此而显现不高兴,甚至示现圆寂,舍弃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那你会有极大的罪过。
因此,不管在谁面前,说话都应该要注意。其实,人与人之间基本都靠语言来沟通,因此,懂得说话的分寸很重要。
己四、绮语:
绮语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却反而认为是正法;世间的小说、电影,本来对相续没有任何意义,却把它当作调伏烦恼的工具;或者娼妓的淫秽语言,撩拨贪心的靡靡之音,关于军事、武力、抢劫、盗窃之类的高谈阔论……这些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统统属于绮语的范畴。
当今这个时代,绮语可以说特别泛滥。无论是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里面百分之九十多全充斥着绮语。人们信绮语、听绮语、说绮语,真正的修行人都没有生存空间了,你要想修行的话,各种违缘就在面前此起彼伏,一天两天还可以应付,但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呢?所以我常常会想,密法的窍诀可能最适合现代人。因为密法的有些教言比较开放,而其他戒律,尤其是别解脱戒,在这个世间,真的越来越难以护持了。
在这样的时代中,军事、贪欲、做生意等日益猖獗,五花八门、与解脱相违的外境也日益增多,修行人接触这些时,心很难不为所惑,最后只能破坏梵净行,离涅槃越来越远。诚如《正法念处经》云:“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
除了世间这些绮语以外,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另外,如今世间上有些人,写的小说、编的剧本、撰著的书籍,处处都是绮语充满。
现在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
反之,倘若我们共同学习佛法,息灭相续中的贪嗔痴,这种语言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为什么我每天就算讲得不多,短短一节课也愿意上?就是因为在讲法过程中,引生烦恼的语言,讲也讲不出来,而所讲的佛法,全是息灭贪嗔痴的教言。这样一来,至少大家在听课时,能止息不良的分别念,哪怕刹那间你息灭了烦恼,这也是一种功德。
当然,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说:“不管念诵了多少,都不会有什么收获。”不过在此过程中,法王如意宝对看书或探讨法义,不是特别反对,但有些上师连这也不开许。
因此,我们作为出家人,一定要想办法断除绮语,默言不语并精进念诵。而作为居士,也应尽心尽力地持咒念佛,少说一些无关的绮话。佛陀在《受十善戒经》中讲过:“若能不绮语,口常出妙香,犹如优钵罗[ 优钵罗:汉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生处得值佛。”因此,大家平时要尽量少说废语,多念些经文,多说有利于众生的语言!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