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68 课——因果不虚之一切为业之自性(有因必有果)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讲“因果不虚”的第三个问题——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个内容很重要。现在许多人皈依佛教、修学佛法,认为自己是多年的佛教徒,可真正用智慧观察内心时,或许连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半信半疑,行持善法也没有动力,究其原因,这种种现象就是不信因果所致。
佛教徒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真正感受到佛教的教义。这一点,我三番五次地强调过,这也是我自己多年修行积累的经验。假如你们将大乘教义乃至佛教中任何一个道理,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比获得金钱财富都来得珍贵。作为一个修行人,倘若能拥有正见的如意宝,就算你身无分文,也依然十分富裕。
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再再串习修行,若能如此,不管你遇到什么违缘、障碍,信心和智慧都不会退。
当然,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高深莫测的境界,我自己也很有信心,年轻时依靠上师的慈悲摄受,在不同地方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言,并将其一直视为如意宝,有时间就不断修持。因此,高法的确也非常重要,这个我并不否认。我之所以不断强调不能高攀大法,并不是让你们永远停留在加行或显宗教言的基础上,不能希求更深一层的窍诀,而是在提醒大家:若想得到这样的深法,它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具备,闻思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一点务必要了解!
丁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即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这一点,在《俱舍论》中也讲得很清楚。
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的一切有情,乃至人类中一家的兄弟姐妹,有些特别快乐,有些非常痛苦,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他们所感受的千差万别、不可思议的苦乐,都与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佛陀在《百业经》中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我们所遭受的苦和乐,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无二智慧揭示,此皆由前世的业力所生。由于业力有各种各样,有些是贪心、嗔心、痴心、嫉妒、骄傲等烦恼;有些是信心、悲心、智慧、出离心等善念;有些是善念与恶心交替出现,从而使以业所生的众生各不相同,众生的苦乐也迥然有异。
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业网的确极为广大。世间人认为卫星通讯、互联网遍于全球,是最为广大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只在有器材的地方可以辐射得到,而所有的大海里、虚空中,包括每一个众生界,是不可能全部遍及的。但业网的话,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化无量业网,诸心之种子,心集业难知,唯除诸如来。”
要知道,你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不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就出血一样,当下便现前果报,而是如农民种庄稼,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成熟;或者像学生读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才会慢慢呈现它的作用。因果尽管不是同一时间存在,有些业在即生会成熟,有些在下世可以成熟,有些是几千万年后才会现前,但它在任何时候都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必将自食其果,感受报应。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毗奈耶杂事》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毗奈耶经》中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不可思议的业力,就算很久以后才现前,但它跟你始终连在一起,一旦因缘成熟,果报想避也避不开,最终定会成熟于自身。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亦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用鸟来比喻业果,《正法念处经》中也有一个教证:“譬如绳系鸟,虽远摄则还,业绳系众生,其事亦如是。”就像绳子拴住的一只鸟,虽然飞得很远,但也逃不掉,最后还是会被绳子牵回来。同样,众生被善业和恶业的绳索系得紧紧的,谁也逃不掉它的束缚,即使业果暂时还没成熟,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除非像《永嘉证道歌》中所言:“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开悟之后,业力的种子全被烧坏了,业果可以减轻乃至不用感受,但除此之外的一切众生,都逃不过业网的束缚。
这种因果关系,在名言中一定要承认。不仅我们这些薄地凡夫,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显现上也要感受往昔业果。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就像懂法律的人不会轻易杀人一样,根本不会肆意触犯因果。而不懂因果的愚者,经常喜欢说大话,认为自己不受业力限制,随随便便造恶业、抽烟、喝酒、杀生等,做很多无聊的事情,最终所受的果报非常可怕。
【相关几则公案省略】
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造了什么样的业,其果定会无欺成熟。《增一阿含经》云:“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一个人不管是造善、造恶,随着自己的行为,必定会感受相应果报。就像种下五谷之后,所生的果实不可能混淆,豌豆只会生出豌豆,而不可能生出麦子、玉米,同样,你造了善业不会出现痛苦,造了恶业也不会出现快乐。
所以,每个人务必要有因果的甚深观念。这一点,光是口头上会说没有用,而要从内心中、行为上有取舍的习惯。否则,现在的社会相当颠倒,人人为了自我而肆意造各种恶业,将来果报成熟时会非常可怕。故而,在断恶行善、注重因果这方面,在座的各位时时刻刻不能不谨慎!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