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6课——开示造者殊胜和教授殊胜
以上是尊者于印藏所作的事业,下面讲述尊者造论、摄受弟子方面的功德。
庚二、从功德而言分二:一、造论之功德 二、摄受弟子之功德
辛一、造论之功德分二:一、尊者圆具造论三因 二、摄义
壬一、尊者圆具造论三因
【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复有三种圆满胜因,谓善所知五种明处及具教授,谓从正遍知辗转传来,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开许。此等随一虽能造论,然三全具极为圆满,此大阿阇黎三皆备具。】
阿底峡尊者造论光显佛陀所有的密意。而且,造论有三种圆满之因:通达五明、具足教授和获得本尊开许,虽然三因具备一种就能造论,但三者都具有是最圆满的,大阿阇黎即具有所有的造论条件。
以下具体解释尊者具足造论三因。
【其为本尊所摄受者。如赞云:“胜欢喜金刚,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谒颜得许故,或梦或现前,常闻最甚深,及广大正法。”】
尊者为本尊摄受的功德,如《八十赞》所说:“由于亲见喜金刚、建立三昧耶王、观自在、主尊度母等本尊而获开许,尊者时常在本尊前听闻甚深、广大的正法。有时在梦境中,有时则是本尊直接现前。”
【师传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种传承。后中分二,谓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复有二种传承,谓见传承及行传承。其行传承,复有从慈尊传及妙音传。于密咒中,亦复具足传承非一,谓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其种种教授传承等。】
上师传承方面,尊者具有共同小乘传承和大乘传承,大乘传承中又分度彼岸传承和密咒传承两种,也就是显密两种传承。度彼岸传承中又有二种,就是见传承以及行传承,行传承又有分别从弥勒和文殊传来的二种。密咒传承中,也具多种传承,即五派传承都具足。此外还有宗派传承、加持传承、种种教授传承等。
【亲从闻学诸尊长者,如赞云:“恒亲近尊重,谓寂静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说有十二得成就师,然余尚多。】
尊者亲自从学的诸位尊长,如《八十赞》所说:“恒时亲近的上师,是贤得巴、金洲、菩提贤、吉祥智等多位获得成就的上师,尊者又特别具足从龙树菩萨辗转传来的甚深、广大教授。”据说,尊者有十二位成就者的上师,如阿瓦都帝、则达日、菩提贤、达玛热吉达等,此外还有许多上师。
【善巧五种明处者,前已说讫。】
善巧五明的功德,上文已述。
【是故此阿阇黎能善抉择胜者密意。】
总结:因为此阿阇黎通达五明,亲见本尊而蒙开许,圆满具足大小显密的教授,故能造论善巧抉择佛陀的密意。
壬二、摄义
阿底峡尊者具有“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宏深誓愿,在他一生中,依止了多位善知识,谦虚求学,获得了宝贵的佛法。他胸怀宽广,一切大小显密的佛法都能融入他的智慧。为了寻求佛法、续佛慧命,不仅在五印度诸国依止了诸多善知识,还前后三次不远万里航海去大海洲岛参访一切大善知识,为法堪能安忍一切艰辛。在西印度邬金之地,尊者亲近了无量证得成就的大善知识。因为这种不惜身命寻求正法的精神,尊者从诸多善知识处圆满获得了显密佛法的传承,成为末法五百年的第二遍知。
总之,阿底峡尊者在一百五十七位上师面前听受了菩提道次第,对于整个道次第断除增益而获得定解;不仅生起定解,并且依实修道次第现前了证悟;不仅自己获得证悟,还由自相续成熟,在印度和西藏以道次第接引、成熟了无量的众生,在弘法利生方面作了伟大的事业。
辛二、摄受弟子之功德
【此阿阇黎于五印度、迦湿弥罗、邬僅、尼泊尔、藏中诸地,所有弟子不可思数。然主要者印度有四,谓与依估智慧平等大善巧师,号毗柁跋、及法生慧、中狮、地藏,或复加入友密为五。哦日则有宝贤译师、拏错译师、天尊重菩提光。后藏则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罗札则有卡巴胜位,及善护。康地则有大瑜伽师、阿兰若师、智慧金刚、卡达敦巴。中藏则有枯鄂种三。】
尊者在印度、克什米尔、邬仅、尼泊尔、西藏诸地,有不可其数的弟子。
【是等之中,能广师尊所有法业、大持承者,厥为度母亲授记莂,种敦巴胜生是也。】
这些主要的弟子中,能够广大师尊佛法事业的大持承者,就是度母亲自授记的种敦巴胜生。
己四、结文
【造者殊胜略说如是,广则应知,出广传文。】
以上对于“造者殊胜”,从受生、功德、事业三方面做了简略宣说。若欲广泛了解,应阅阿底峡尊者的广传。
以上显示《道炬论》的作者功德极其殊胜,圆满具备了造论开显道次第的条件。《道炬论》为阿底峡尊者大智慧与大慈悲中所流现的醍醐,因此根源极其清净。
丁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分四: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 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显示法殊胜中法者,此教授基论,谓菩提道炬。依怙所造,虽有多论,然如根本极圆满者,厥为道炬。具摄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于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
“显示正法殊胜”中的法,是指道次第教授的根本论典——《菩提道炬论》。依怙阿底峡造了许多论典,在印度时撰造一百部显密论典,译为藏文的有《集经论释》等近七十部论,但如根本一般极为圆满的论典,即是此部《道炬论》。噶当巴中流传一种说法:“南赡部洲找不到一个胜过《道炬论》的经函。”
称其极为圆满的原因:
一、含摄了显密经续的所有关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
二、调心次第最为殊胜,故极易受持;
三、以善巧二大车轨的二位上师之教授作为庄严,因此超胜其余法轨。
【此论教授殊胜分四: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今初。】
戊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分八:一、认定圣教 二、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含义 三、一切圣教成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支分顺缘之根据 四、于彼辩答 五、不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过患 六、结论 七、以前代圣者语录对此理引生信解 八、以道次第之窍诀具足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
己一、认定圣教
【圣教者,如《般若灯广释》中云:“言圣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即薄伽梵所说至言。”谓尽胜者所有善说。】
所谓圣教,如《般若灯广释》中所说:“所谓圣教,即无颠倒显示希求证得甘露胜位的人天众生所应了知的苦谛、所应断除的集谛、所应现证的灭谛、所应修习的道谛,也就是薄伽梵所说的无上语言。”即所有佛陀的善说。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