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0课——轮回痛苦之广说迷基迷理(重要)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2-12-27 10:33 ė110次浏览 60条评论

今天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三品“轮回痛苦”,现在讲到了“总说痛苦自性”中第八个科判。

乙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如果思维一切万法的无常性,并对此有深刻认识,就会对轮回产生强烈的厌烦心,最后逐渐获得解脱。因为不管小乘还是大乘,要解脱就一定要生起出离心。

即生享受无边福,一切高者死亡后,

亦成贫苦可怜仆,如梦富足醒时无,

苦乐无常变苦性,若深思维更增厌,

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

“即生享受无边福,一切高者死亡后,亦成贫苦可怜仆,”此生享受着无量无边福德的人或天人,有些相貌端严、财富丰厚,有些地位显赫、万众敬仰、一呼百应。可他们死后,有些会转成非常贫穷的人,有些会转成地位低下、极其可怜的仆人。

“如梦富足醒时无,”就像梦中非常富裕,醒来却一无所有一样,人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到最后也只是一场梦。

《入菩萨行论》中说:“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意思是,人生就像梦幻一样,无论任何事物,享受之后都成了回忆的对境,过去的一切不可能再现。

“苦乐无常变苦性,”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苦也好、乐也好,都是无常变化性的,并不可靠。

“若深思维更增厌,”如果深深思维轮回中的苦乐、成败等事,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靠的,而且对所有事物也都会生起极大的厌离心——财富、感情、地位、健康,人们通常认为这些都非常好,但真正得到了也不过如此,最后不得不产生真实的厌离心。

“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所以,三界一切有情都不要贪著世间有漏的安乐。因为这些显现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现而无实,不可依靠。

因此,不管梵天、帝释天,还是一切人类,当无常现前时都无一可靠。所以,我们应该对一切法生起厌恶心,而对修行菩提要有精进心!

甲二(分别广说)分三:一、迷基;二、迷理;三、分类。

乙一(迷基)分二:一、宣说三界迷乱之所依;二、宣说八识聚迷乱之基。

丙一、宣说三界迷乱之所依:

下面广说轮回的痛苦,分为迷基、迷理和分类。迷基和迷理,说明了我们在轮回中产生迷乱的根本原因。首先讲“迷基”,其中“宣说三界迷乱之所依”,讲三界众生依靠什么而迷乱。       

众生身语意三门,欲界色界无色界,

现与半现不现城,苦苦变苦行苦逼,

由心意识增长故,不断迷现境苦乐。

“众生身语意三门,欲界色界无色界,现与半现不现城,”一切痛苦的根本是身语意。按十二缘起分析,三界众生是由身语意之业形成的——依靠粗大物质构成的身体,显现欲界众生;依靠中等粗大的语言,显现色界众生;依靠细微的意识,显现无色界众生。所以,身语意三门分别对应欲界、色界、无色界。

“苦苦变苦行苦逼,”三界众生都会被苦苦、变苦、行苦所逼迫。为什么会有这三种痛苦呢?如果认识到迷乱的根本原因,就会显现殊胜童子光(自然本智),在自然本智的本来面目中没有三界迷乱现象;但如果没有认识,就会出现迷乱现象以及痛苦等各种感受。

那么,迷乱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由心意识增长故,不断迷现境苦乐。”识、意、心这三者本来都是心的意思,但如果细致分析,还是有差别的。

什么是识?在缘取色声香味等六识的对境时,我们会有痛苦、快乐或不苦不乐的感受,产生这些感受的主要根源,是分别显现色等相的部分,这叫做识。比如,看到色法、听到声音或触到某种物体,这些都是识的作用。

刚开始取对境时,会有个比较笼统、粗略的执著——“噢,这就是色法”,这样的执著叫做心。

再进一步去分析对境是好的而产生贪心,是坏的而产生嗔心,是不好不坏的而产生痴心,这叫做意。

而认识心的本性时,其实是远离这些分别伺察意的。《大宝积经》中说:“既远离心、意、识又不舍等持,此乃善逝不可思议智慧之密。”我们要懂得,远离所有分别意识,安住于不可思议的等持和境界中,就是佛的密意。也就是说,上师本尊真正的智慧和密意,是远离一切执著相的。

如果没有懂得这些道理,而对可爱的对境产生贪心,对可恨的对境产生嗔恨心,对不爱不恨的对境产生痴心,那就无法了悟自心。《大车疏》中引用了《毗奈耶经》的教证:凡夫人见到亲人生贪心,值遇怨敌生嗔恨心,遇到中等者增长痴心,所以“当护汝根门”。

丙二、宣说八识聚迷乱之基:

普基识意五根识,依次乃为处次第,

彼生因果三有苦,根本无明能所取,

形成境身心习气,执我我所成轮回。

八种识聚即五种根识、意识、染污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就如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所说,抉择心的时候,唯识宗的观点非常重要。

“普基识意五根识,”心识的根本是没有任何分别的部分,这叫做阿赖耶识,也叫普基识;从阿赖耶识起现的执著分别,即是意识;识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上出现时,就是五根识,好比一颗水晶球放在房子里面,房子有五个不同方向的玻璃窗,每扇窗上挂不同颜色的布,这时水晶球上就会显现五色。按照因明的观点,五根识没有分别。

“依次乃为处次第,”阿赖耶识、染污意识(我和我所执)、意识、五根识,这些是处[从前面的部分产生后面识的缘故称为处]的次第。关于“处”的说法,在十二缘起中有六处、蕴界处中有十二处的表述。

“彼生因果三有苦,根本无明能所取,形成境身心习气,执我我所成轮回。”依靠处的次第会形成因果关系,产生三界轮回的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明,以无明引起的我和我所执会呈现外境、身、心和习气等,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轮回。

因此,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我和我所执[《文殊智慧庄严经》:“心乃阿赖耶识,我执即为意。”]。就像大海,虽然海面上有此起彼伏,但海底却没有波涛;同样,作为根本心识的阿赖耶识,也没有任何能取所取的执著,它是一种无分别的光明识。关于这一点,第四品还会讲到。

今天听课的有些道友,可能以前对佛教的基本道理没有很好地学习过,所以对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无垢光尊者的这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轮回的迷基和迷理,业因果中阿赖耶识和业的分析,第八品的了义不了义、四种密意、四种意趣、两种钥匙(胜义谛、世俗谛),以及第十品密法方面的一些道理都比较难懂,除此之外都比较好懂。

总之,众生流转轮回的根本因是:根、外境、心识三者聚合后显现外境的行相,缘此行相产生执著,于是身口意开始造作善恶业。

因此,三界轮回确实是依靠我执和我所执,以及无明而形成的。而且,我们在轮回中造的业也不会凭空耗尽。

乙二(迷理)分二:一、了知本面而解脱与未知本面而迷乱之理;二、以我所执漂泊轮回受苦之理。

丙一、了知本面而解脱与未知本面而迷乱之理:

如果我们像普贤王如来一样认识了本面,就会在自性中获得解脱,不再感受六道轮回的痛苦;反之,就会在三界中不断流转。这里讲到了认识心性和没有认识心性的差别。

最初产生轮回和整个世界的因并不是心,而是一种光明。但这种光明并非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某种特别明亮的东西,而是一种“明分”——用语言只能这样称呼,这是一种超离了分别念的法。以后讲因果和密法的时候也会讲到它,而且这是关于轮回起源非常合理的一种说法。

心性无变圆成实,法身然以无明执,

所生遍计之串习,迷现不净依他起,

执著心境自他法,由此自生无量苦。

将证不变心性义,修道无倒圆成实,

诣净依他起刹土,弃离有城得休息。

此处讲到了心的本性,特别相合于密法《大幻化网》和显宗唯识宗的观点。首先,解释一下颂词的字面意思。

“心性无变圆成实”是“法身”,在大圆满论典《宗派宝藏论》中,法身也叫“最初的光明”或“如来藏”。

唯识宗讲“三自性”,即遍计法、依他起和圆成实。遍计包括相成就遍计、差别遍计;依他起有清净依他起、不清净依他起;圆成实有无变圆成实、无倒圆成实。

什么是无变圆成实?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心的本性远离了一切现相,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本体,它从没有变迁,万法的本性恒时如此,这就是无变圆成实,也叫做了义阿赖耶识、实相阿赖耶识,它就是真正的法身。

“然以无明执,所生遍计之串习,”如果像普贤王如来一样认识了法身,就会在本面上获得解脱,不再出现迷乱现象;但因为众生没有认识,而由无明产生执著,就有了遍计的串习。

“迷现不净依他起,执著心境自他法,由此自生无量苦。”遍计串习之迷乱的根本因就是依他起。有了依他起,就会执著心与对境、自己与他人、白色与黑色、高与低等各种法,由此就产生了无量无边的痛苦。

“将证不变心性义,修道无倒圆成实,”一旦通过上师的窍诀,真正证悟了不变的心性(无变圆成实),最后就会现前无倒圆成实——它就像两种佛性中的修增长佛性,是通过修道圆满福慧二资后现前的智慧灭谛。

“诣净依他起刹土,弃离有城得休息。”现前无倒圆成实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前往清净依他起刹土。那时,就离开了所有不清净的三界轮回之城,得到彻底休息了!

在讲义中,无垢光尊者还有很多精彩的辩论。总而言之,无垢光尊者的自宗观点是:外境依靠习气而现前,而并非真正的心。由此可以理清唯识宗的很多观点。《辨中边论》中说:“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名言中的有和无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唯识宗最终承许的是超离有无的存在。

总之,圆成实包括无倒圆成实和无变圆成实。无变圆成实是一切万法的本体,通过自空、他空、自他二空的方式可以抉择;无倒圆成实是通过修道圆满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最终达到圆满的灭谛。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以及《经庄严论释》中也讲到:所谓的圆成实,究竟来讲属于灭谛,它断除了一切所断的现象。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可以这样解释。

丙二、以我所执漂泊轮回受苦之理:

呜呼难察轮回边,疲惫痛苦三有道,

转生何处无微乐,不善业生难忍果,

颠倒自现如梦境,各于六趣感受性,

无而迷现苦无量,依教略说请谛听!

“呜呼”,无垢光尊者用一种悲悯的语气呼唤着,请大家仔细谛听。

“难察轮回边,疲惫痛苦三有道,转生何处无微乐,”轮回的边际难以观察,无量无边疲惫不堪的众生经过三有的道路流转轮回,无论转生于人趣、天趣还是三恶趣,都没有任何快乐。即使暂时感受了一点快乐,这种快乐也会马上变成痛苦的因。所以,轮回当中无有少许安乐。

“不善业生难忍果,”而且,我们所作不善业的果报非常难忍,比如地狱等恶趣的痛苦,以及即生感受的疾病、贫穷、灾难等痛苦。很多人就是因为以前做了坏事,今生才会感受难忍的痛苦而嚎哭。

“颠倒自现如梦境,”这些痛苦是由于众生自己的颠倒迷乱而显现的。就像一个丑陋的人照镜子,镜子里显现的面容也很丑;同样,如果造了恶业,那么自己感受的果报也是非常痛苦的。

“各于六趣感受性,无而迷现苦无量,”因此,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所感受的痛苦,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但是因为自己业力的现前,还是要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依教略说请谛听!”具体有哪些痛苦,以及如何对治,无垢光尊者将依靠诸佛菩萨的金刚语和前辈大德的教言,在下文宣讲,在座各位应该洗耳恭听。

希望大家听一听下堂课无垢光尊者对轮回痛苦的阐释,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只有认识了六道轮回的本性,大家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