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讲记》摘要第201课——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今天讲《入行论·回向品》最后一堂课:
何时欲相见,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修行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疑问,自己实在没办法解决。故而作者在此发愿:无论何时何地想请教法义,愿我都能无有障碍地面见诸佛智慧总集——文殊菩萨,解除一切疑惑,通达诸法的真实本义。
面见文殊菩萨的障碍,一方面是我们没有祈祷,另一方面可能是享用信财过多。
为于十方际,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文殊圆满行!
为了成办遍布十方虚空际芸芸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利益,愿我的行为也能像文殊菩萨那样圆满行持。
我们一定要发这个愿,学习这么大的论典,最后理应有所收获。什么样的收获呢?尽量地断掉自私自利,像文殊菩萨和地藏王菩萨那样,誓愿饶益一切众生。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这个偈颂也很关键,平常也要这样发愿。虚空是不能毁灭的无为法,它无处不遍及,既然虚空没有边,虚空所遍及的众生也没有边,依此众生的业和烦恼也无量无边。我们应发愿:乃至虚空存在、众生存在期间,愿我一直住在世间,不希求自己的快乐,而要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一样,住于五浊横流的世间中,尽心尽力利益一切有情,遣除他们大大小小的身心痛苦。
所以,现在有很多圣者住于世间利益众生。我们也要这样发愿:“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虚空无尽,众生无尽;众生无尽,业和烦恼无尽,同样,我的发愿也无尽,乃至虚空穷尽之前,一定要住于世间。
《入行论》马上就要讲完了,你们今生中有没有机会再听受也不好说。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这是至高无上的大愿,大家务必要牢记!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愿三界众生的痛苦全部成熟于我身心上。我在生病时,若能代替众生受苦,永远病下去也心甘情愿。而我发心的功德和所有菩萨利益众生的资粮,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他们获得暂时人天福报和究竟三解脱的无上快乐。
我们时时应这样发愿,这是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若没有修,想成佛非常难。前面也讲过:“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寂天菩萨说自他交换是相当甚深的窍诀,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所以这种窍诀每个人都要记住。
自他交换的修法,阿底峡尊者有七大教言,《修心七要》也讲过,依次为知母、念恩、报恩、悲心、慈心、胜解信、生起。1)知母:了知三界轮回的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2)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如何恩重如山;3)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作为一个孝子应想方设法报恩;4)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看见老母有情非常可怜,愿她们远离一切痛苦;5)慈心:愿她们各自获得无上安乐;6)胜解信:使她们离苦得乐的重任,其他众生不一定能成办,唯一要由我来承担;7)生起:如是认真观修后,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我们可以依阿底峡尊者的教言来修持,当然,也可以通过寂天菩萨的窍诀来串习。
丁三、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
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
愿解除众生身心痛苦的甘露妙药、暂时究竟一切安乐的源泉——佛法如意宝,伴随着众人的利养恭敬而长久住世。
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它的力量无法衡测,但若没有对它供养恭敬,佛法不可能住于世间,也不可能弘扬于各方。
没有佛法的地方,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所以寂天菩萨发愿,让真正的佛法弘扬于人间。
丙二、忆念恩德之作礼:
礼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
亦礼善知识,恩长吾功德。
全论十品讲完之后,寂天菩萨于最后一颂中,诚心诚意以三门恭敬顶礼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依靠他的恩德,才生起了寂天菩萨的善心。
要报答他们的恩德,我们除了利益众生,没有第二条途径。《入行论》云:“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本生论》亦云:“所谓报恩供养,即是依教奉行。”佛法利益的来源就是善知识,善知识赐予了这么大的恩德,我们一忆念起来,就很想全力报答。
希望你们所有的人,若对传承上师有感恩之心,心里也要默默发愿:从现在开始,就像文殊菩萨、寂天菩萨、法王如意宝等诸大圣者那样,我也要依靠佛法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好,《入行论》传讲完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缘。你们以后应该好好修持,有机会的话尽量弘扬,其他也没有什么要求。下面大家一起回向,回向时要想到:我们这么长时间闻思修行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世间的一切灾难消除,众生暂时得到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如来的无上菩提!
《入菩萨行论》至此传授圆满
2008年7月25日于喇荣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