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06课——行菩提心学处布施
前文讲了三种财布施,即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今天开始讲法布施。
庚二、法施:
所谓的法施,就是为他众灌顶、传法、念传承等,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奉行善法之举,也就是说,以前不信佛的让他信佛,信佛的让他增上,总之给他播下善根,令其懂得佛法的甚深意义。
◎ 讲闻佛法的功德
严格意义上讲,说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相,而且最好是出家人,这种界限很高。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个世间需要善知识,如果找不到出家人,自私自利心不强的居士也可以。当然,完全断除自私自利,在凡夫阶段是很难的,但若传法不是为了自己,法义也能明白十之八九,这样的人以清净心去讲法,不但没有过失,而且有很大的功德。
《摩诃僧祇律》中讲过:“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
◎ 佛法的真实利益
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因此我在讲课时,主要阐释佛法的直接意义,引用的也是佛经及前辈大德的教言。
因此,我们在开示法要时,不能太世俗化。包括法师们以后也要注意,如果太世俗化了,暂时也许能引发一些好奇,但却很难断除人们烦恼习气的毒根。所以,我每天在讲课时,尽量会找一些好的教言或教证,都是具有无比加持的金刚语。如果你们能背诵,或者多读几遍,这些种子将来必定会有成熟的因缘,故希望大家以难得心、渴望心,来听受每一堂课。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佛法若能真正融入自心,那么不论何时何地,自己遇到何种逆境,都能将这些转为道用。
◎ 传法者的资格
在共同学修佛法时,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也向尊者请教:“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 第一个问题:何时方可摄受眷属?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中也说:犹如羽翼未丰的鸟儿,不能自由翱翔于空中,同样,不具足神通的菩萨,想利益众生也非常困难。
● 第二个问题: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
尊者答:“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 第三个问题: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答:“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话说回来,刚才阿底峡尊者说超度要得地,这是讲真实超度的界限,并不是说助念小组的每个人都必须是一地菩萨,否则就没有资格。我也常常告诉大家,学习佛法需要圆融,不然,断章取义的话,拿一两句的字面意思去遮止其他善法,这是很不如理的。
其实,经论以及大德们的教言,是针对不同众生、不同场合而言的,理解它必须要有善巧的智慧,否则,一看到尊者这句话,就到处宣扬:“阿底峡尊者说了,见道后方可超度亡灵,所以不要去助念,我们没有资格!”这样讲就有失偏颇了。藏传、汉传都有助念超度的传统,难道所有人都不懂这一点吗?所以,佛法的真实意趣,一定要有深邃的智慧才能通达。
◎ 阿底峡尊者对传法者的忠告
承接刚才所讲的内容,阿底峡尊者对弟子又讲了几句教言:
尊者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
“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
有些人通过传法谋求名声、地位,自认为如何了不起,这都是颠倒的。此时应该身处卑位,穿着一般的衣服,过节俭的生活,默默无闻地修持。
“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
如果自相续丝毫未获得佛法利益,千万不可前往城市摄受眷属。否则,结果往往有悖于初衷,不但于他人无益,自己反倒被“摄受”了。
“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
自相续尚未得到调伏之前,要调化弟子是很困难的。因此,现在是调伏自己的时候,不是调伏别人的时候。
“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
现在不是耽著词句的时候,语言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心思维和修行法义才最关键。毫无修行的人,口头上说得再好、形式上做得再如法,但相续若与法背道而驰,死时便无有指望之处了。
“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个别修行人天天到处跑,今天朝印度,明天朝拉萨;去这个寺院,那个寺院;采访这位上师,探望那位上师;在这儿受个灌顶,到那儿问点问题……这样跑来跑去,跑习惯了以后,就不能静下心来修行了。一旦哪天要离开世间、面对死亡,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把握呢?
◎ 修行与传法哪个重要
另外,三同门曾问仲敦巴格西:“在寂静处修行与以正法饶益众生,这二者哪一个更为重要?”
● 传法后对自他无益
格西回答:“对没有任何验相及证悟的初学者来说,即使以正法饶益众生,也不会有什么益处。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从中不会得到任何加持;他们的窍诀就像没有经过按压的酒糟酿出的薄酒一样,没有任何纯酿的滋味。”
● 传法后会利他损己
格西又说:“就算是获得了暖相、但尚未稳固的胜解行修行人,也不能行利益众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满瓶一样,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他们的窍诀如同将火炬传递给别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
这是中等者,能利益别人,但对自己无利。就像《大庄严论经》中所说:“譬如盲执灯,照彼自不睹。”
● 传法后自他皆受益
格西最后说:“只有得地菩萨,才能真正成办利益众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的成就,既能成熟他众,也不会使自己空空荡荡,而始终满满当当;他们的窍诀就像酥油主灯一样,既能点亮其他油灯,也不会使自己有所障蔽。”
◎ 莫将传法当作商品
甚至,如果依靠传法而谋取利养,那就成了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将正法变成恶趣之因,就像为工资而讲课的老师一样,佛法只是他的交易品而已。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这种恶心,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居士,千万不要用佛法换取利养。
因此,我们在自私自利的心没有断尽之前,不要急急忙忙去利益他众,此时可在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但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到这些后,相续得以解脱。”在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也要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涵摄了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法要,在《别解脱经》及《大般涅槃经》中都有宣说。]”唯一作这种法布施,就可以了。
◎ 何时可用正法利他
一旦你的私心杂念完全断尽,此时一刹那也不要处在安闲寂乐的状态中,这说明,一心一意利益他众的时刻已经到了。
庚三、无畏施:
所谓无畏施,就是解除众生的怖畏与恐惧。对于无有救护者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救护者;无有怙主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怙主;无有亲友的众生,作为他们的亲友……
尤其是世尊曾说:一切有为的善法中,救护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最大。所以,当众生的宝贵生命遭到威胁时,我们应全力以赴地施以救护。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善法有很多种,比如七支供的顶礼、供养乃至回向,其他像转绕、念经、参禅等,但在这一切善法中,救护众生的功德最大。
以上所讲的几种布施,也是密宗三昧耶戒最主要的部分,如《受持五部律仪续》云:“宝部三昧耶,恒行四布施[ 四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慈心布施。]。”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们要在实际行动中,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利益众生!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