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7课——人类、非天之苦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1-17 21:46 ė105次浏览 60条评论

前面已经讲了三大根本苦和生老死病的痛苦,今天讲的是怨憎会苦,也就是《苦才是人生》当中的一些道理。

戊五、怨憎会苦:

如是怨憎会痛苦,遭受不悦害恐怖。

“如是怨憎会痛苦,”很多经典和论典当中讲到,怨憎会苦是指经常遇到不愿意接触和接受的人、事物、环境,而产生痛苦。

“遭受不悦害恐怖。”缘于不愿意接触的对境,会遭受不悦意、损害和恐怖的痛苦。

戊六、爱别离苦:

慈爱对境相别离,内心忧伤悲哀泣,

意不欢喜之根源,追忆优点贪所恼。

“慈爱对境相别离,”自己特别好的朋友、亲人、恋人经常会离开自己,有些是生离,一直找不到人影;有些是死别;有些虽然不是特意离开,但因为客观环境、因缘的不同,不能跟自己住在一起。这叫做世间当中的爱别离苦。

“内心忧伤悲哀泣,意不欢喜之根源,”当他离开的时候,你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忧伤和悲哀,并因此而哭泣,因此他就是这种不欢悦的根源。

“追忆优点贪所恼。”当他离开之后,你经常想着他的优点、音容笑貌和各种功德,因此会更加伤心难过,苦不堪言。因为世间任何一种贪恋,都源于认为对境有特殊的优点,但此时却因分离而产生了痛苦。

戊七、求不得苦:

所欲不遂之痛苦,事不成故心刺痛,

感受贫穷可怜苦,饥渴逼迫如饿鬼。

求不得苦,就是自己想得到人、财物、地位等,却不能如愿以偿,心里非常刺痛。有些人甚至感受极其贫穷可怜的痛苦,饥渴逼迫,如同饿鬼一般。

戊八、近取蕴苦:

经说色受想行识,近取五蕴有漏性,

是故乃是诸苦处,苦依苦器与苦源。

第八个是近取蕴苦。佛经当中说,五蕴都有不同的痛苦。其中色蕴是痛苦的直接根源,因为有了色蕴,各种各样的苦就有了加害之处,所以叫做苦处;有了受蕴之后会接受痛苦,就像苦器一样;想蕴是一种分别执著,是接受痛苦的根本之门,因为最初有了分别执著,才有感受,所以是苦依;行蕴是痛苦的造作者,我们经常会行持、会造作,所以它也是痛苦的根源或作者;识蕴是意识到痛苦归为己有。行蕴和识蕴这两者分别是作者和知者,所以为苦源。因此,近取五蕴是诸苦之处、苦依、苦器和苦源。

丁三、劝诫为摆脱人间痛苦勤修正法:

如是一切人世间,苦因果故无安乐,

为脱此苦思善道,当求解脱轮回法。

“如是一切人世间,苦因果故无安乐,”以上人间的痛苦,要么是苦因,就像很多人正在造作十不善业等痛苦的因;要么是苦果,就像现在很多人正在感受以前造作的罪恶之果。比如有些人正在造地狱的因,有些人正在感受地狱的果;或者有些人正在犯罪,有些人正处于监狱当中一样。所以,世间当中的很多人,有些是在造苦因,有些在感受苦果,总之是没有安乐的。

“为脱此苦思善道,当求解脱轮回法。”为了解脱这样的痛苦,我们应该善加思维善道,要求得从整个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方法。

丙五(非天之苦)分二:一、无乐之理;二、劝勉精进修法。

丁一、无乐之理:

诸非天亦无乐时,无义战争起嗔恨,

嫉妒天福不堪忍,沙场百般受痛苦。

非天也叫做阿修罗,是六道当中的第五个。阿修罗也经常有战争的痛苦,他们看见三十三天的财富和威德,会生起极大的嫉妒心,经常跟天人作战。但天人的福报比较大,阿修罗无法与之相比。在作战过程中,天人使用了金刚、铁轮等各种兵器,阿修罗经常面临着死伤的恐惧和痛苦。所以,比我们人间稍微好一点的阿修罗,也不会有任何快乐。

丁二、劝勉精进修法:

故求善妙寂灭众,当速修持解脱法。

因此,希求善妙寂灭的众生,应该迅速修持解脱法。本来还想讲天人的痛苦,但今天还是讲到这里吧。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