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8课——天人之苦、摄义
丙六(天人之苦)分四:一、死堕之苦;二、投生之苦;三、有漏乐苦;四、当修解脱法之摄义。
下面讲轮回痛苦中天人的痛苦,分四个方面,首先是死堕的痛苦,主要讲欲界天人。
丁一、死堕之苦:
欲天处苦亦无量,放逸欲醉与死堕,
花鬘枯萎不喜垫,为诸亲友所舍弃,
见后生处生畏惧,天界七日难忍受。
前面已经分析了地狱、饿鬼、旁生、人间、非天(阿修罗)的世界,其中都没有任何快乐可言。而我们经常讲“下地狱,上天堂”,那是不是天人就有快乐呢?天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欲界天人和色界、无色界天人。
“欲天处苦亦无量,放逸欲醉”,欲界有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种天人。实际上,这些天处也有无量无边的痛苦。具体来说,他们每天都在无义的事情中放逸,享受着世间的快乐,陶醉于色声香味的各种欲妙之中。
“与死堕”,虽然尚未感受恶趣之苦,但通过天眼发现,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会堕落地狱、饿鬼、旁生等下界,这时就有死堕的痛苦。
“花鬘枯萎不喜垫,”天人的死堕之苦还包括:他的花鬘原本鲜艳芬芳,但慢慢全部枯萎,不再令人悦意;他原本很愿意坐在自己的天宫宝座中,但最后也不喜欢坐了。
“为诸亲友所舍弃,见后生处生畏惧,”刚才讲到,天人不喜欢坐垫是一种死相。他们接近死亡的时候,对下一世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这时,那些天人伴侣会舍弃他,在远远的地方给他散花,说:“你现在应该离开这里了,到南赡部洲去多造一些善业,之后再来这里,我们还可以陪着你。”然后就远远地抛弃他,此时他特别痛苦。
“天界七日难忍受。”虽然他们的痛苦只有七天,却相当于人间七百年,这在其他论典里有阐述,所以非常痛苦。
丁二、投生之苦:
梵天等处之色界,四禅诸天之众生,
往昔业尽堕下有,感受变苦而苦恼,
无色寂止业已尽,见后投生具行苦,
虽得善趣不可靠,善缘者当修解脱。
前面讲的是欲界天人的死堕之苦,这里讲色界、无色界天人的投生之苦。
“梵天等处之色界,四禅诸天之众生,往昔业尽堕下有,感受变苦而苦恼,”色界四禅天从梵众天到最高的广果天之间,有十七种天界。这里的众生因往昔的业力,暂时可以在色界天中享受快乐,最后死堕时也要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因为色界没有现行的痛苦,但最后会骤然出现痛苦,这是非常严重的变苦。
“无色寂止业已尽,见后投生具行苦,”无色界有识无边处、空无边处等四种,那里的众生长时间安住在寂止中。这种业力穷尽时,他会发现将来的转生之处,并生起一些心念,而且如《俱舍论》中所讲的那样,他们最后业力现前时便马上堕落。总之无色界众生入于禅定时具有行苦。
“虽得善趣不可靠,善缘者当修解脱。”所以,不管转生天界还是人间,虽然获得了善趣的快乐,但也是不可靠的。因此,即生遇到了大乘佛法,见到了具相善知识,具足了暇满人身的有缘者,一定要希求解脱道。
丁三、有漏乐苦:
贪轮回乐诸众生,如爱火坑受苦已。
总而言之,贪执人天、阿修罗等轮回中的快乐——当然地狱和饿鬼界都没有快乐自然不会有人贪执——实际和爱火坑没有什么差别,最终只有受苦而已。
丁四(当修解脱法之摄义)分四:一、若不修法不得解脱之理;二、从前未被调化故若不精勤不得解脱之理;三、大悲不度无缘恶业者之教言;四、虽说痛苦亦不生厌之理。
戊一、若不修法不得解脱之理 :
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
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要想从轮回和恶趣当中解脱出来,应该依靠自己的精进,其他人包括佛陀都没有办法。《毗奈耶经》中说:“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赖于自己。”
若能佛菩萨悲光,早令轮回成空无,
是故今披精进铠,时至踏上解脱道。
想要依靠别人某种突然的因缘把你度化,把你拽出轮回,让你解脱,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人在睡梦中或者迷醉时产生的境界,依靠别人的力量能不能遣除呢?不行的。
“若能佛菩萨悲光,早令轮回成空无,”如果真的可以的话,那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往昔所有佛陀,早已度尽了轮回中的所有众生,轮回也已经成为空无了。但前面无数佛都已出世了,却都无法做到。
“是故今披精进铠,时至踏上解脱道。”所以,有了佛陀的开示和善知识的指导,每个人一定要披上精进的铠甲,踏入解脱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戊二、从前未被调化故若不精勤不得解脱之理:
昔日无数佛陀尊,如我未能被化众,
漂于苦性有旷野,若如既往不勤修,
反复感受六趣苦,诸位于此当深思。
在往昔无量的时日里,曾有无数如来出世转法轮引导众生。可是,我们因为自己的业力和无明,未能被诸佛度化,一直漂泊在痛苦本性的轮回旷野当中。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地不精勤修持,那就还会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大家对此应当深思。
戊三、大悲不度无缘恶业者之教言:
轮回苦如空无边,如难忍火种种境,
忍受非处呵责处,放逸无愧不知惭,
如此无缘恶劣众,岂有大悲度化时?
经说佛方便事业,所化清净因缘生。
是故当知己罪过,诚心忆念轮回苦,
我与诸众为解脱,踏入寂灭正道中。
“轮回苦如空无边,如难忍火种种境,”轮回的痛苦就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不管到哪里去都有不同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就像我们接触火的感受一样,非常难忍。
“忍受非处呵责处,”但是,这些可怜的众生很能“忍受非处”,也就是说,不该忍的地方很能忍,比如做很多无义的苦行,而该忍的地方都不忍。所以,这是一种呵责处。
“放逸无愧不知惭,如此无缘恶劣众,岂有大悲度化时?经说佛方便事业,所化清净因缘生。”这些经常处于放逸、无惭、无愧之中,没有缘分的恶劣众生,岂有被大慈大悲的佛陀度化之时?佛经中说,佛陀的种种事业,也要依靠所化众生清净的因缘。
“是故当知己罪过,诚心忆念轮回苦,我与诸众为解脱,踏入寂灭正道中。”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自己以前的罪过,要诚心忆念轮回痛苦。我和一切众生为了获得解脱,从现在开始要踏入解脱道。
戊四、虽说痛苦亦不生厌之理:
微苦尚且不堪忍,难忍有苦何堪言?
虽已如是作开示,然却毫不生厌离,
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
虽然前面讲了很多轮回之苦,但有些人好像一点厌离心都没有生起,连恐惧心也没有。讲到地狱,他一点害怕都没有;讲到饿鬼、旁生,好像跟他也没什么关系;讲到人类的痛苦,他还非常开心的样子。
“微苦尚且不堪忍,难忍有苦何堪言?”如果我们连微小的痛苦都不能忍,那六道中的痛苦又怎能忍受?
“虽已如是作开示,然却毫不生厌离,”关于这方面的道理,虽然无垢光尊者前面以很大篇幅讲得那么细致,可是我们好像一点都没有生起厌离心,就好像不是给自己说的,而是给空谷讲的一样。
“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这样看来,我们的心是铁球还是石头啊?世间当中经常说某个人是铁石心肠,没有一点感情,也不为感情所动,心好像变成了铁球、石头一样。还有人经常说,这个人的心被狼吃了、被狗吃了,没心没肺……有各种说法吧。
甲三、思维轮回痛苦之理:
轮回难忍具苦蕴,根本随眠诸烦恼,
多种痛苦之来源,若是有心知理者,
谁人于此增贪欲?故当迅速超三有。
轮回的痛苦非常难忍,轮回具有这样的苦蕴,是苦的本体,而且还有根本烦恼和随眠烦恼——各种各样的来源实际上就是轮回。真正有心、有智慧的人,谁会对轮回增长贪欲?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尽快地希求解脱道。而我们只有生生世世超越轮回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甲四、回向本品善根:
最后是这一品的回向。等会儿念《普贤行愿品》时,我们把闻思《心性休息》以来所积累的善根,都回向给所有众生,包括在三恶趣和人间感受痛苦的众生。
所以,特别希望大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回向。
以此乐源法喜宴,愿三有城诸众生,
享受喜乐除众苦,疲劳心性今休息。
依靠上述快乐来源的法喜宴席,愿三界城市中的所有众生,享受暂时和究竟解脱的快乐,遣除一切痛苦,让疲劳的心真正获得休息。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