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09课——行菩提心学处精进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1-22 10:48 ė116次浏览 60条评论

现在继续讲行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学处是六度,今天讲第四度——精进度。

己四(精进)分三:一、擐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不满精进。

这三种精进,任何一种都是懈怠的违品,都是增上智慧的助伴。也就是说,精进能对治懈怠,智慧能遣除痴暗。反之,一个人如果不精进,懈怠就会隐没他的善心,痴暗则会遮障他的智慧光明,如《大智度论》云:“懈怠没善心,痴暗破智明。”

庚一、擐甲精进:

当听到诸佛菩萨的事迹,以及往昔印、藏、汉地的圣者前辈,为求正法历尽苦行的传记等,不要认为“他们是佛菩萨的化现,是真正的高僧大德,所以能做到那样的苦行,而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做到呢”,进而懒散、懈怠,在放逸中虚度时日。

我们应当知道,实际上,他们就是如此修行而获得成就的。像米拉日巴尊者,从他的传记来看,起初他的确是一个业力深重、地地道道的凡夫人,但通过依止善知识,通过苦行,当上师的教诫融入相续以后,终于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者。其实,这样的大德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像六祖禅师、慧远大师、全知无垢光尊者……因此,我们应当思维:“作为他们的追随者,虽然不能胜过他们,但只要精进的话,也必定能获得同等的成就。”

◎ 胁尊者依精进而成就

在精进方面,胁尊者就是最好的典范。尊者住于母胎60年,生下时已是须发皆白,80岁他舍俗出家,有年轻僧人取笑他:“出家有两种事业,一要修习禅定,二要讽诵经论,但你如此老迈,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到佛门里滥竽充数、饱食终日吗?”

听到这些,尊者立誓说:“我若不通三藏教理,不断三界欲惑,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于席。”从此,尊者夜不倒单诵经、习定,经过三年苦行,最终通达三藏并获得圣果。后人景仰他常坐不卧,两胁从未接触席子,故称他为“胁尊者”。而曾经取笑他的人,不但没有通达三藏,更没有获得圣果。尊者仅用几年精进便超越了他们,所以自古以来,修行人精进与否,在成果上确实有天壤之别。

所以,精进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大智度论》云:“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这里讲的擐甲精进,就是先发下誓言以作铠甲:“我一定要努力闻思修行,有生之年决不懈怠,为证佛果、为度群生,立志苦行。”有了这种擐甲精进以后,还要作加行精进。

庚二、加行精进:

很多人心里有求法、修法的念头,但行为上一直拖延、观望,今天不行,明天;今年不行,明年、后年……始终修不了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在这样的状态中耗尽了人生岁月,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必须断除这种怀着修持正法的愿望而虚度人生的现象。

因此,我们一定要刻不容缓地修持正法,就像懦夫怀里钻进了毒蛇,或者美女头上着火一样急不可待,要彻底放下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毫不迟疑地致力于佛法。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美女本来就爱惜头发,头上着火了,她肯定不会让它烧,“明天再扑吧”。《亲友书》中云:“头或衣上骤燃火,放弃一切扑灭之,精勤趋入涅槃果,无余比此更重要。”《十住毗婆沙论》亦云:“昼夜精进,如救头燃。”毒蛇的比喻也是如此,胆小的人不要说毒蛇,就是小虫爬到身上也怕得要命,若是怀里进了毒蛇,绝不会说“明天再扔吧”,然后继续开心地吃喝。同样,闻思修行也是这么紧迫,不能说“明天再做吧”,就这样一直拖着,而务必要精进,要舍弃一切琐事地精进。

◎ 亲鸾上人幼年出家

这个道理很深,但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在年龄大小,下面就讲一个小和尚的故事:

日本有一位亲鸾上人,就像中国的慧远大师,他是日本净土宗初祖。上人自小父母双亡,9岁时,因为对死亡怀有恐怖,他看破世间的一切,到慈镇禅师面前请求出家。听了他讲述的理由,禅师很赞许,说:“好,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明天来吧,我给你剃度。”但小亲鸾说:“师父,我年纪尚小,虽然今天有出家的心,但不知明天这颗心是否还在;您的年龄也这么高了,怎么保证明天起床时还活着呢?”师父听了拍手称善,当下给他剃度了。

以上讲的就是加行精进,简单来讲,就是在修法上勤奋努力。这里所谓的“修法”,并不是单单指闻思修里的修法,而是广义上的修法,除了闻思修以外,像守持净戒、弘法利生等,都叫修法,都需要精进努力。

◎ 闻思修与利他相结合

在所有的这些修法中,对一个大乘行人来讲,利益众生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将闻思修与利他相结合,二者都要精进。

庚三、不满精进:

所谓的不满精进,就是说,当自己在闭关修行、观修本尊、诵经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时,千万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务必要发誓:活到老,修到老。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我们的精进,必须像湍急的河流般,做到持久、猛厉。

◎ 行善要有计划

在精进行善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正如圣者前辈所说:“修法的时候,要像饥牛食草那样。”饥饿的牦牛,吃草时总是前一口没吃完,就盯着下一口。修法也是同样,在前一个法没修完之际,就应该计划好:此法修成以后,再修某某法。

◎ 长期精进

总之,能否获得佛果,唯一依赖于精进,我们一定要勤奋努力实行这三种精进。一个人虽然具有上等的智慧,但如果仅有下等的精进,那他只能成为一个下等修行人;尽管只有下等的智慧,但如果具备上等的精进,也必定会成为一名上等修行人;如果毫无精进,那么尽管具有其他功德,也无济于事。

全知无畏洲说:“无精进之士,具智财权力,皆不能救彼,犹如一商主,有舟无船桨。”

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希望大家要记住。现在很多人的修法,的确是空闲性和偶尔性的。我本人而言,也不是夸自己,多年来不管到哪里,学法也好、修法也好,散乱的现象有是有,但与某些熟悉的人相比,还是有一点差别。

听了这堂课以后,明天可能很多人会早起,“一定要精进,不精进不行”,但也许一个礼拜后,他们又倒下了。这样是不行的,不能偶尔性地精进,要长期性地精进!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